《新詩經(jīng):詩歌寫作人門教程》是錯河的第二部詩論,總結(jié)了錯河二十余年來的創(chuàng)作經(jīng)驗,以及在北大法律系研究生詩歌班的教學(xué)和大、中、小學(xué)詩歌創(chuàng)作講座經(jīng)驗。
錯河分門別類地分析了古詩、新詩、敘事詩等詩體,全方位解構(gòu)詩歌的寫作過程來建構(gòu)詩歌創(chuàng)作思維。讀者可在理解詩歌思維的基礎(chǔ)上,打通與詩歌關(guān)聯(lián)的上游的哲學(xué)及下游的社會學(xué),從而提升自己的詩歌思維高度。
同時,本書精選錯河各種類型的詩歌作品作為例文,幫助讀者更為直觀地理解詩歌思維的具體表達方式。
序言
寫詩,是一門手藝
有其一,必有其二。
自從自告奮勇給錯河兄的史詩作品《冰月霜星》寫過一回序,我就預(yù)感很快得再來一回,但沒想到這么快。錯河兄的手速太快了,又一本好幾百頁的作品給我發(fā)過來了。
這次的書名跟武俠氛圍一點兒關(guān)系沒有,但著實嚇了我一跳:《新詩經(jīng):詩歌寫作入門教程》!对娊(jīng)》是中國詩歌的源頭。《新詩經(jīng)》得是什么樣?入門教程,誰敢教人登堂入室?必須是泰斗級別。這么膽大的作者,跟錯河有一面之緣的人都會想到,是他,只有他了。
據(jù)我所知,北大很多人一開始時都熱愛寫詩,但基本都是盲寫,看了幾首北島,讀了一下海子,就開始分行表達了。
我們宿舍六個人,老大是河南人,沉默寡言,一大早就起來了,晚上才回來,天天泡在圖書館。那時候,我們幾百號熱血男女困守在一個叫昌平園的地方,被一片蘋果園包圍著,有一條通往舊縣的柏油馬路,兩邊是高大的白楊,真切地感受了一回陶鑄的《白楊禮贊》。那時候的云又白又高,在秋天飄來蕩去,感覺又那么不真實。多么適合寫詩的氛圍。
老大就是老大,宿舍的兄弟們還在被詩情畫意憋得臉紅脖子粗的時候,他一出手就讓我們震驚了。
編鐘
凝望那黃昏中的編鐘古畫
模糊到清晰,從清晰又回到模糊
我仿佛又聽到了那蒙著兩千多年歷史的塵埃的編鐘
在埋葬和孕育生命的地層中演奏著歷史的滑音
苦澀的音樂靜靜流動在地層深處
穿過寂寞的時間和空間
它奏響春秋戰(zhàn)國爭霸稱雄的動蕩的序曲
讓喪鐘為秦的稱霸和夭折而鳴
它撥動西漢與東漢兩根琴弦
卻飄出一支曲子不太和諧的變音
繃
繃
兩根琴弦彈斷了紛亂與孤寂并存的三國兩晉南北朝
它無言地望著似秦非秦的隋的命運凋零飄落歷史的紅塵中而為之輕嘆
靜靜諦聽貫通東西的唐朝的節(jié)律組合出一首詩歌的意境
又冷冷瞥一眼五代十國的雜亂無序的跳躍的連接
它兩眼木然地隨著北宋和南宋這兩闋詞在斷層和連續(xù)中
奏出的那支怯懦中夾雜一點微弱的鏗鏘之聲的小令而茫然旋轉(zhuǎn)
耳畔又颯然掠過元曲的狂風(fēng)厲雨
后再看一眼明的流浪小說的后一頁
聞著漫長而又短暫的清的厚重的腐臭味
聽著漂泊又混亂的民國的跳動的喘息
歷史的重復(fù)疲憊了它的鐘響
它在地層中間隨著自然的旋律而轉(zhuǎn)換自己的存在
一點一點埋沒自己,一點一點沉淪自己
直至夢醒時分才發(fā)現(xiàn)這個世界已是換了人間
輕輕合上編鐘古畫
投射一段目光于已經(jīng)西沉的夕陽在黃昏的天幕上影下的紅色的虛幻
編鐘的沉吟似又在風(fēng)雨中飄搖:
歷史在沉淪中新生,在生長中沉淪
歷史原是人類感情的輪回的產(chǎn)物
我們在宿舍里大聲朗誦了好幾天。二十多年過去了,我還記得當時的震撼。翻箱倒柜找出來了。
遲三是山東人,一開學(xué)我們就都知道他的文學(xué)才能,在高中就有不少作品發(fā)表。對于我們這些服從志愿調(diào)劑而來的同學(xué)來說,遲三有文學(xué)追求,因為只有他是志愿中文。他寫了很多散文、小說,當然還有詩歌,變成了鉛字,然后換了很多啤酒、火腿腸和花生米。
遲三的詩歌跟老大的詩歌迥然不同。抄錄一首如下:
206寢室,家園
開始我朝著各個方向蠕動
無形的蟲
在黑夜的胃中爬行
遠離農(nóng)具是我的夢想
在此之前
我一萬次設(shè)計過都市的輝煌
冰點之下 我探聽到隱退的熱
再度復(fù)出的消息
兄弟,我的五個好兄弟
我們是都市中六個純情的歌手
一個周有七天
周日是我們的圣誕,然后
我們每人撕一頁日歷,并且
用不同的方言燃盡彼此的防線
在206
我的高傲是一粒抽不出芽的稗子
淚,是我一生中的語言
我們不放過任何一個假設(shè)
和相處的節(jié)奏
大哥二哥四弟五弟六弟和我
我們是黃道平面上
亮的星座
開始我朝四面八方行動
茫然是好的佐證
今天,家園是我后的經(jīng)典
我穿過晚秋和雪野的邊界
為兄弟們挖來野菜
老大寫完《編鐘》之后,我們就再也沒見過他的新作了。遲三則綿綿不絕,有時候一天能寫好幾首。印象深的是,為了追求某位女生,他寫了龐大的組詩《二十首情詩和一首絕望的歌》,他每天在下鋪念叨自己的詩。從來不打草稿,一揮而就。后來,我知道這是模仿聶魯達的,或者說致敬聶魯達的。太長了,我就不抄錄了。反正收進了他的自選集,有興趣自己可以去找。
老四和老六寫不寫詩我不知道,老四很快就轉(zhuǎn)到法律系了,后來當了律師;老六一直研究文學(xué),后來當了教授。
老五寫詩大概只有我知道,他在好幾個不知名的文藝期刊上用各種筆名發(fā)表過幾首小詩,他給我看,我表示都看不懂。他說我懂個屁。詩歌的稿費買了個小電熱爐,可以隨便煮點方便面、蔬菜,喝口小酒啥的。老五在酒酣臉紅的時候告訴我一些現(xiàn)代詩的秘訣。按照他的指導(dǎo),在無聊的計算機上機課上,我試著分行寫了幾句。老五看了后,說還行,可以投稿。但我終于沒有這個膽量。隨著計算機課的結(jié)束,我跟老大一樣再也不寫詩了。
回憶了這么多我們宿舍的狀況,只是想從一個小樣本來呼應(yīng)錯河的主張,他大聲疾呼《我們都是被埋沒的詩人》,相信《所有的藝術(shù)都是共通的》。錯河很少讀別人的書,他說他跟學(xué)院派不是一個路子。但他的這些想法,總讓人想起朱青生的《沒有人是藝術(shù)家,也沒有人不是藝術(shù)家》。
我們宿舍六個兄弟,大部分都嘗試過寫詩,但只有遲三堅持得比較長久,我們其他人都被埋沒了。
為什么被埋沒了呢?
我想了很久,似乎有了一個答案。寫詩是一門手藝。每一個人都可以去嘗試這門手藝,有些人還可能是天才,無師自通,但是,想要手藝精湛,你得練,不練就荒廢了。
錯河真是一個手藝人,他自己開創(chuàng)了自己的師門,還把自己的經(jīng)驗都寫了下來。錯河說,詩歌一定要出版,只有出版了,才是正式出版物,才能被圖書館收藏,才能傳世。我的老師也經(jīng)常跟我們說:要把思想寫在紙上。同樣的意思。
寫詩吧,朋友們。帶上這本《新詩經(jīng)》上路吧,就如同懷揣一本《如來神掌》行走江湖。
是為序。
汪鋒
2021年7月23日
于北大肖家河住宅小區(qū)
(汪鋒:北京大學(xué)中文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