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因詩而蘇醒
新版序
散落在四處的詩稿,像是散落在時光里的生命的碎片,等到把它們集成一冊,在燈下初次翻讀校樣之時,才驚覺于這真切的全貌。
終于知道,原來
詩,不可能是別人,只能是自己。
這個自己,和生活里的角色不必一定完全相稱,然而卻絕對是靈魂全部的重量,是生命最逼真精確的畫像。
這是我為我的第四本詩集《 邊緣光影 》所寫的序言全文,出版時間是一九九九年五月,離上一本詩集《 時光九篇 》的出版,已經(jīng)有十二年之久。
時光疾如飛矢,從我身邊掠過,然而,有些什么在我的詩里卻進行得極為緩慢。
這十二年之間,由于踏上了蒙古高原,從初見原鄉(xiāng)的孺慕和悲喜,到接觸了草原文化之后的敬畏與不舍;從大興安嶺到天山山麓、從鄂爾多斯荒漠到貝加爾湖,十年中的奔波與浮沉,陷入與沒頂,可以說是一種在生活里的全神貫注,詩,因此而寫得更慢了。
但是,要等到把這十二年之間散落在各處的詩稿都集在一起,成為一個整體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我的詩即使寫得很慢,卻依然忠實地呈現(xiàn)出生命的面貌,今日的我與昨日的我,果然距離越來越遠(yuǎn),因此而不得不承認(rèn)
我們曾經(jīng)有過怎么樣的時刻,就會寫出怎么樣的詩來。
但是,但是,在這逐漸而緩慢的變動之間,有種特質(zhì)卻又始終如一。
在寫了出來或者沒能寫出來的詩行里,有些什么若隱若現(xiàn),不曾改變,從未稍離。
此刻來為新版的《 七里香 》和《 無怨的青春 》校對之時,這種感覺更是特別強烈。
《 七里香 》是我的第一本詩集,初版于一九八一年七月! 無怨的青春 》是第二本,初版于一九八三年二月,離現(xiàn)在都快有二十年了。中間偶爾會翻動一下,最多只是查一兩首詩的寫作日期,或者影印一些給別人當(dāng)資料。這么多年來,除了為東華和上海文藝出選集的時候稍為認(rèn)真地看一看之外,從來沒像此刻這樣逐字逐行逐頁地重新檢視,好像重新回到那已經(jīng)過去了的時光,那些個曾經(jīng)多么安靜和芳香的夜晚,在燈下,從我筆端從我心中,一首又一首慢慢寫出來的詩。
這些詩一直是寫給我自己看的,也由于它們,才能使我看到自己。知道自己正處在生命中最美麗的時刻,所有繁復(fù)的花瓣正一層一層地舒開,所有甘如醇蜜、澀如黃連的感覺正交織地在我心中存在。歲月如一條曲折的閃著光的河流靜靜地流過,今夜為二十年前的我心折不已,而二十年后再回顧,想必也會為此刻的我而心折。
《 七里香 》第192頁
果然是這樣。
在接近二十年之后的此刻,重新回過頭來審視這些詩,恍如面對生命里無法言傳去又復(fù)返的召喚,是要用直覺去感知的一種存在,是很難形容的一種疼痛,微顫微寒而確實又微帶甘美的戰(zhàn)栗;而在這一切之間,我終于又重新碰觸到那幾乎已經(jīng)隱而不見、卻又從來不曾離開片刻的初心。
初心恒在,依舊素樸謙卑。
我一直相信,生命的本相,不在表層,而在極深極深的內(nèi)里。
不管日常生活的表面是多么混亂粗糙,在我們每個人內(nèi)心最幽微的地方,其實永遠(yuǎn)深藏著一份細(xì)致的初心 那生命最初始之時就已經(jīng)擁有的,對一切美好事物似曾相識的鄉(xiāng)愁。
詩,就是由此而發(fā)生的。
少年時第一次試著寫詩,是在讀了古詩十九首之后,那種驚動,應(yīng)該是對文字的啟蒙。詩并不能成段落,都留在初中二年級的日記本里了,是一九五四年秋天的事。
而在我詩集中最早的一首詩《 淚·月華 》,寫成于一九五九年三月十二日,高中三年級下學(xué)期剛開始不久。
從一九五九到一九九九,四十年間,雖然沒有中斷,寫的卻不能算多,能夠收進這四本詩集里的詩,總數(shù)也不過只有兩百五十二首而已。
時光疾如飛矢,從我身邊掠過,然而,在我的詩里,一切卻都進行得極為緩慢。
這是因為,在寫詩的時候,我一無所求。
我想,這是我的幸運。因為我從來不必以寫詩作為自己的專業(yè),因此而可以離企圖心很遠(yuǎn)很遠(yuǎn),不受鞭策,不趕進度,更沒有誘惑,從而能夠獨來獨往,享有那在創(chuàng)作上極為珍貴難得的完全的自由。
我是有資格說這樣的話的。因為,四十年來,在繪畫上,我可是無時無刻不在受那企圖心的干擾,從來也沒能真正掙脫過一次啊!
當(dāng)然,距離企圖心的遠(yuǎn)近,和創(chuàng)作的品質(zhì)并不一定有關(guān)聯(lián)。而且,無論是何等樣的作品,完成之后,就只能留待時間和觀賞者來做揀選,對作品本身保持永遠(yuǎn)的沉默,是一個創(chuàng)作者應(yīng)該有的權(quán)利和美德。
不過,在這篇序言的最后,我還是要感謝許多位朋友,謝謝他們給我的鼓勵和了解。
我要謝謝大地出版社的姚宜瑛女士,我的第一和第二本詩集都在大地出版,十幾年的合作非常愉快。姚女士給我的一切,是一定要深深道謝的。
謝謝曉風(fēng),愿意引導(dǎo)我。
謝謝七等生和蕭蕭,兩位在十幾二十年前就為我寫成的評論長文,這次才能鄭重放進書中,重讀之時,更能領(lǐng)略到其中的深意。
謝謝簡志忠先生和圓神的工作伙伴,讓新版的兩本詩集能有如此美好的面貌。
還要謝謝許多位在創(chuàng)作上給了我長遠(yuǎn)的關(guān)懷和影響的好朋友。
更要謝謝我摯愛的家人。
最后,我也要謝謝在中文和蒙文世界里的每一位讀者。
我的文字并沒有那么好,是你們自身的感動給它增添了力量和光澤;我的世界原本與眾人無涉,是你們誠摯的共鳴,讓我得以進入如此寬廣遼闊的人間。
我從來不知道。僅只是幾本薄薄的詩集,竟然能夠得到如此溫暖的回響。
這十幾年來,在我個人的生命里,因著詩集的出版而得以與幾百萬的讀者結(jié)緣,不能不說是一件奇遇。
有時候,在一些沒有預(yù)知的角落,常會遇見前來向我致意的讀者。在最初,我常常會閃躲.覺得不安。但是,慢慢地,經(jīng)過多年以后,我終于領(lǐng)會了我們之間的共通之處,在心靈最幽微的地方,我們都擁有一顆素樸和謙卑的初心。
那么,就相對微笑吧,不必再說些什么。我們都能明白,不管生活的表象是多么混亂粗糙,也沒有分什么性別和年齡,在提起筆和翻開書頁的時刻里,除了詩,我們真的一無所求。
在心靈最幽微之處,生命因詩而蘇醒。
二○○○年的初始,寫于淡水畫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