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由一百余篇千字以內(nèi)的短篇散文構(gòu)成,分為“觀潮悟道”“詩海鉤沉”“碎錦拾遺”三個篇章。為文遵“文以載道”之旨,于浩繁典籍中發(fā)潛掘幽,在歷史長卷里含英咀華,努力做到言之有物,富有洞見。文章融抒情與哲思于一體,秉持一貫的風(fēng)格,伴有新觀點、新境界、新表達(dá)、新格式,為讀者帶來人生啟迪、生活智慧與上行力量。
作詩為文實在是件不容易的事、古人皓首窮經(jīng)日夜苦吟,留下的文字堪稱精妙者也并不多見。算起來孔孟老莊、屈原陶潛、李白杜甫、韓愈柳宗元、蘇軾歐陽修、湯顯祖曹雪芹……似乎大家云集,可那是數(shù)千年的精英集聚,散落在各個朝代則恰如沙中之金。有些時代或群星燦爛,有些時代卻黯淡無光、但即使不像“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能在浩瀚史冊中留下姓名,能讓自己的文字流傳后世,亦已非常人。
寫作于我而言,是種日常的活動,快樂的抒發(fā),并無特別的目的。我只是把閱讀所學(xué)、思考所得、人生所悟,痛痛快快地表達(dá)出來。有時自說自話,有時與先賢交流,有時自我紓解,有時放意肆志,有時深情吐露心聲,有時冷靜闡述哲理。所以某種程度上說,我的寫作更多的是寫給自己看的,朋友們讀后產(chǎn)生共鳴予以肯定我當(dāng)然是很高興的,若有人不能理解,否定甚至不屑,我也并不以為意。正如陶弘景詩云:“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悅,不堪持贈君”達(dá)到自我愉悅的目的,我想也是寫作的一種重要功能吧。
對于散文,我情有獨鐘。我一直主張,文章不可太長,長則失去了主旨,失去了銳氣。古之佳文皆簡短有力,深刻平易,諸葛亮的《出師表》、陶淵明的《桃花源記》、韓愈的《師說》、范仲淹的《岳陽樓記》、歐陽修的《醉翁亭記》、蘇軾的《赤壁賦》都只有短短的幾百字,可這些文章卻暢行古今,即使千年以后,我們依然喜歡背誦吟詠,所以我致力于寫短文,絕不冗長拖沓。
短并不意味著容量小,思想淺。洽洽相反,我以為必須文以載道,言之有物。也就是要思想深刻觀點獨特,如果人云亦云,或者觀念陳舊,就沒有寫作的價值和意義。有了思想這個核心,然后進(jìn)行邏輯的展開,無須太長,即可析理抒情,多了都是累贅。
闡釋思想觀點的時候,我一般都好用歷史典故或者生活事例作為佐證,盡量讓文章具有趣味性和觀賞性,使理不是以冰冷的面目呈現(xiàn),而是以美好的意境展示。在理性中增強(qiáng)感性,也就是講求一種審美愉悅。同時力爭做到文字飽滿豐贍,形象立體,富有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這一點,我特別欣賞并遵循韓愈力主的“惟陳言之務(wù)去”。在文章的表現(xiàn)領(lǐng)域方面,我希望挫萬物于筆端,抒情議論,了無滯礙。沒有框架,文無定法。行于所當(dāng)行,止于不可不止。
古之先賢雖去,然留下的精神財富堆積如山,我常入寶山,誓不空手而歸。近讀蘇軾詩《陌上花》:
陌上花開蝴蝶飛,江山猶是昔人非。
遺民幾度垂垂老,游女長歌緩緩歸。
深覺大師其實從未遠(yuǎn)去,江山猶是,昔人已非,而精神長存,與日月同輝。故以“江山猶是”為書名,企能承繼先賢之學(xué)識精神,慰藉空寂之心靈,豐滿貧瘠之思想。是為序。
作者簡介
王國猛,江西師范大學(xué)古代文學(xué)碩士,上海大學(xué)創(chuàng)意寫作博士,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F(xiàn)任深圳市文聯(lián)黨組成員、專職副主席。已出版學(xué)術(shù)專著《朱熹理學(xué)與陸九淵心學(xué)》《創(chuàng)意背景下的創(chuàng)意城市建設(shè)》,散文集《今日方知我是我》《別有根芽》《微言大義》《經(jīng)略天下》《吹盡狂沙》《明月清風(fēng)我》。
第一組 觀潮悟道
002直待凌云始道高
005開竅
007用力不同
009豪雄
011安度一生
014安享當(dāng)下
016人到中年
018磨難
020存乎一心
022人生的搏斗
025思行萬里
027尊嚴(yán)
029不過如此
031一如既往
033難熬時段
035成事的條件
037孤帆遠(yuǎn)去
040造謠中傷陰謀詭計織就的箭雨
042做個有爭議的人
044時位移人
046朋友
048壯心不已
050六度
052歷史這面鏡子
055治水三法
……
《江山猶是》:
猿吟鶴唳
蘇軾曾有詩《次韻僧潛見贈》云:“猿吟鶴唳本無意,不知下有行人行。”指的是猿吟樹林鶴唳長空乃自然本性,不會顧及低處是否有行人路過。換句話說,不管低處行人有沒有意見,猿都要吟,鶴都要唳,這是自然而然的事。實際上這是蘇軾自己的真實寫照。蘇軾是個疾惡如仇、性格耿直之人。他自言生性急躁,遇有不愜意之事,便覺“如蠅在食,吐之方快”。所以王安石熙寧變法,他屢次上書直陳其弊,得罪了改革派。以司馬光為首的保守派上臺后,全面清理改革派,他又對改革派表示同情。所以,兩邊都不討好。但正因為他秉持正義,不偏不倚,高貴的人品贏得了千古贊譽。
他真正地體現(xiàn)了猿吟鶴唳之性,根本不在乎別人作何感想,只要自認(rèn)為正確,就完全可以做到“雖千萬人,吾往矣”。至于后果,且待痛快地表達(dá)完再說。事實上,憑著他的聰明智慧,他未嘗不知站在當(dāng)權(quán)者對立面的后果,可是他仍然堅持己見,不吐不快,這既說明他的忠誠勇敢,也體現(xiàn)出一個文人的風(fēng)骨。接下來的遭遇正如他所料,貶謫是最起碼的打擊,好在他是個樂天派,對不愉快的事轉(zhuǎn)眼就忘卻,而在可觀之物中找出可觀之處,所以能真正做到無往而不樂,這要得益于他超然物外的曠達(dá)豁然。
對于“不知下有行人行”,蘇軾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但終歸是有驚無險。相較于所失,他得到的實在不可以價值計。要是他是個瞻前顧后唯唯諾諾的投機(jī)者,也許能在新黨舊黨之間左右逢源,畢竟兩派的領(lǐng)袖都非常欣賞他,甚至只要他保持緘默,他的仕途都將一帆風(fēng)順?墒侨绱艘粊恚筒豢赡苡星О倌陙硪恢绷钊司磁逑矏鄣奶K軾。
人生就是這樣,有時只管如猿吟鶴唳,不管下面是否有行人,這樣做大概率會失之東隅,但也許會收之桑榆。
四大美女考
古之四大美女,號稱有“沉魚落雁閉月羞花”之貌,她們分別是西施、王昭君、貂蟬、楊玉環(huán)。這幾個人歷史上是否都存在且不論,就美貌而言,亦多有穿鑿附會之處。四大美女中,有三人是作為工具被利用的,只有楊玉環(huán)沒有成為饋贈禮品或者殺人利刃。她集三千寵愛于一身,幾乎可以說贏得了君王的愛情,這在皇帝身上是一種極為珍貴的奢侈品,雖然在馬嵬坡她年紀(jì)輕輕就香消玉殞,但生前她享盡了富貴榮耀和專寵愛憐,人生短暫卻價值非凡,也算是未枉費來世上一遭。事實上,她在遇見唐玄宗之前已是有夫之婦,是被唐玄宗硬奪為己有的,皇帝從此不早朝,怠惰政事,變得日益昏聵,只愿和楊玉環(huán)天天賞花弄月,聽歌觀舞,而且長相廝守竟然絲毫不膩,未曾移情別戀,可見楊玉環(huán)容貌之美魅力之大。
西施和貂蟬都是美人計中的神兵利器。西施被越王勾踐送給吳王夫差后,很快就獲得專寵深愛,吳王對她言聽計從,百般信任,為她竟不惜要了功臣良將伍子胥的命,最后落得個國滅身死的下場。西施要是沒有超人的容貌和致命的誘惑,見慣了吳越美女的吳王夫差能如此失去理智嗎?
貂蟬能夠讓醉心榮華富貴的呂布反戈并擊殺董卓,讓有望稱帝的董卓無顧極有可能奪得的江山,她的容貌一定是讓人見了就想據(jù)為己有不容他讓的。要不然,情同父子且富有半個天下的董卓、呂布二人為何反目成仇生死相搏?
王昭君其實是四人中最為悲慘的一個,她是被贈予異族的禮品,也是和親靖邊的工具。她的外表必然是漂亮的,否則匈奴單于看不上,也有損于漢朝大國形象。但她肯定不是后宮中最美麗的女孩,否則漢元帝不可能會拱手相讓。那時的匈奴并不十分強(qiáng)大,漢朝也并不十分虛弱。如果王昭君真的美得不可方物,漢元帝一眼便迷住了的話,隨便找個借口便可將其留下,匈奴人也奈何不了漢朝。什么毛延壽畫像受賄,故意將其畫丑,及至漢元帝發(fā)現(xiàn)不好收回成命,只能眼望著心上人離去云云,都是文人編造的愛情故事罷了。試想,吳王夫差可以為了西施不顧國家存亡,董卓呂布可以為了貂蟬翻臉不認(rèn)人,唐玄宗可以為了楊玉環(huán)不理朝政,難道漢元帝為了王昭君對匈奴人耍個賴不合情理嗎?之所以沒有強(qiáng)挽硬留,實在是王昭君還沒有美到讓漢元帝不管不顧的地步,也就是說,漢元帝身邊一定不乏容貌勝過至少不亞于王昭君的人。
歷史太悠久了,必有演繹的成分,觀其大略就好,不必細(xì)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