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與癌同行的故事。妻子南希被診斷出子宮內(nèi)膜癌,科普作家喬治·約翰遜由此踏上了陪同妻子求醫(yī)問診,同時廣搜博采、探尋癌癥真相之路。幾經(jīng)奔波,南希終于轉(zhuǎn)危為安。然而不久后,他的弟弟卻又罹患了新的癌癥……
而在人類層面,又何嘗不是一個與癌同行的歷程?甚至,早在人類誕生之前的恐龍時代,癌癥便曾降臨恐龍身上。迄今,年老與肥胖仍是醫(yī)學界公認的癌癥主要成因,可以預料,癌癥至少在可見的未來仍將與人類共存。不過,這并不意味著我們無法減少罹患癌癥的概率。
這本書著重回顧了近百年來人們對于癌癥研究的不斷深入,梳理了生物學、流行病學、臨床試驗等多學科關于癌癥的分析與探索,深入細胞層面解讀癌癥的成因,并展示出科學界的前沿課題與新的治療方法。我們已經(jīng)揭開癌癥的很多秘密,但前方仍有很多未知懸而未決。
在這個人類z大的健康威脅面前,保持謙卑,保持希望。
1. 恐龍時代就已有癌癥存在?癌細胞也會得癌癥?如果一個人活得足夠久,總會患上癌癥?坊間流傳的種種預防、抗擊癌癥的方法,到底有多大可信性?本書深入細胞層面,解讀癌癥的形成機理和治療方式,解讀關于癌癥的那些已知與未知,傳說與真相。
2.一部簡明版、故事版的《癌癥傳》,借助作者身邊兩個親人的抗癌故事,娓娓道出近百年來癌癥研究的進展與局限,科普與人文的完美融合。
3.國際知名學術期刊《科學》推薦,北京大學腫瘤學博士李付海、中日友好醫(yī)院醫(yī)生王業(yè)明審閱推薦。
喬治·約翰遜(George Johnson):
《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同時也為美國《國家地理》《石板》《發(fā)現(xiàn)》《科學美國人》《連線》《大西洋月刊》等刊物撰寫文章,作品被收入《美國科學寫作》。他是艾麗西亞·帕特森研究學者,曾獲得國際筆會(PEN)和美國科學促進會的多個獎項,三部著作入圍皇家學會圖書獎決選。目前定居在美國新墨西哥州圣菲市。
李虎(譯者):北京大學碩士,供職于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廈門市科普作家協(xié)會理事。譯有《物種起源:現(xiàn)代注釋版》《眾病之王:癌癥傳》等二十余種圖書。
郭麗蓉(譯者):廈門大學附屬醫(yī)院主任醫(yī)師,長期從事老年專科的臨床工作。
鐘星杰(譯者):廈門大學生物科學專業(yè)畢業(yè),擅長生物學、植物學翻譯工作。
第 一 章 侏羅紀的癌癥1
第二章 南希的故事25
第三章 人類學的安慰49
第四章 異形入侵73
第五章 信息疾病91
第六章 心臟細胞如何接受自身命運? 109
第七章 癌癥的真正來源125
第八章 阿霉素和玉米粥相伴的平安夜147
第九章 深入癌細胞165
第十章 代謝紊亂189
第十一章 與輻射對賭207
第十二章 不死的惡魔225
第十三章 當心宿敵247
后記 弟弟的癌癥267
譯者記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