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匯集了印度心靈哲學大師克里希那穆提對于生命形式的主要言論和觀點, 他以深沉博大的智慧告訴心靈正日益疲倦的人們: 既然我們生而為人, 就應(yīng)該學會真正去觀察、感受、理解、思考生命中的一切, 從而還原真理的本性, 回歸真我與寧靜。他啟發(fā)人們自我覺察和探索, 放下自我的局限和制約, 通過個人的意識轉(zhuǎn)化, 獲得單純而開放的心靈。
克里希那穆提
Jiddu Krishnamurti
(1895 年 5 月 12 日—1986 年 2 月 17 日)
印度哲學家。他是近代第一位向西方全面深入地闡述東方哲學智慧的哲學家,被譽為“20世紀偉大的心靈導師”。他主張真理乃個人對自我的了悟,而非崇拜權(quán)威。他一生走訪過七十多個國家和地區(qū),其著作已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在全球范圍內(nèi)出版。
目 錄
編者序 沒有界限的哲學 1
第一章 學說的核心 21
傾聽 23
學說的核心 25
真理是一片無路可走的陸地 27
除了個人觀點還有真理嗎? 29
只有無盡的觀察 35
對知識上癮的人無法發(fā)現(xiàn)真理 37
沒有技巧 40
你必須通過關(guān)系之鏡尋找真理 44
人類在自身中構(gòu)筑充當安全圍墻的意象 48
意象控制著思想、關(guān)系和日常生活 53
不要成為過去的奴隸 60
思想總有局限 70
意識的內(nèi)容是我們的全部存在 73
人對生命的理解決定于大腦中早已建立起來的概念 83
脫離意識的束縛,你便獨一無二 95
無選擇的覺知 100
自由存在于對日常生活及行為不加選擇的覺知之中 101
思想即為時間 104
時間是人心之敵 108
在觀察中發(fā)現(xiàn)自由的欠缺 117
思維的突變 130
肯定,實質(zhì)就是完全否定 136
思想者與思想、觀察者與被觀察者的區(qū)別 139
觀察者與被觀察者的區(qū)別是一種幻覺 154
打破鏡子 170
第二章 詞語與意思 175
詞語 177
意義 181
第三章 無為而無不為 211
觀察 213
常問“是什么” 214
提出一些基本問題但不去尋找答案 219
未知之美 223
關(guān)于經(jīng)常討論的問題 226
附 錄 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