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系統(tǒng)介紹了地震資料解釋的基本理論、方法與技術體系。全書分為10章, 主要內(nèi)容包括: 三維地震數(shù)據(jù)與計算機可視化、地震屬性分析、地震反演、構造解釋、地層解釋、巖性解釋與儲層預測、含油氣性解釋、開發(fā)地震資料解釋和地球物理資料綜合解釋等。書中采用了國內(nèi)外多個油田的實際應用案例, 旨在通過知識點闡述與解釋實例的結合來構建地震資料綜合解釋的思路與框架。
第1章 緒論
第1節(jié) 地震資料及其地質(zhì)解釋概述
1.1.1 何為“地震資料”
1.1.2 何為“地震解釋”
1.1.3 何為“地震資料解釋員”
第2節(jié) 地震資料的類型與用途
1.2.1 地震資料的誕生與類型
1.2.2 地震資料的用途
第3節(jié) 地震勘探及其解釋發(fā)展史
1.3.1 20世紀20年代至60年代:地震資料及其解釋“起步”階段
1.3.2 20世紀70年代至90年代:地震勘探及其解釋“英雄”階段
1.3.3 2000年至今:地震勘探及其解釋“蓬勃”階段
參考文獻
第2章 地震解釋基礎
第1節(jié) 地震波特征與地震資料分辨率
2.1.1 地震波的基本特征
2.1.2 地震勘探的分辨能力
第2節(jié) 地震剖面特征與地震數(shù)據(jù)顯示
2.2.1 地震剖面的基本特征
2.2.2 地震數(shù)據(jù)的顯示
第3節(jié) 地震解釋原理、單元與流程
2.3.1 地震資料地質(zhì)解釋原理
2.3.2 地震資料解釋單元與流程
參考文獻
第3章 地震層序解釋
第1節(jié) 地質(zhì)界面的類型與特征
3.1.1 地層劃分對比概述
3.1.2 地質(zhì)界面的基本類型
第2節(jié) 地震界面的類型與特征
3.2.1 地震反射終止關系的類型和特征
3.2.2 地震反射終止關系的區(qū)別及地質(zhì)內(nèi)涵
3.2.3 地震反射界面的追蹤對比方法
第3節(jié) 地震層序解釋原理與應用
3.3.1 經(jīng)典的Exxon層序解釋原理與應用
3.3.2 層序地層學標準化解釋原理與應用
3.3.3 井-震結合的層序綜合劃分對比方法
參考文獻
第4章 地震構造解釋
第1節(jié) 構造二維地震解釋
4.1.1 地震構造解釋概述
4.1.2 斷層的地震剖面解釋
4.1.3 褶皺的地震剖面解釋
第2節(jié) 構造的三維地震解釋
4.2.1 斷層地震平面解釋
4.2.2 褶皺的地震平面解釋與地震構造解釋流程
第3節(jié) 地震構造樣式解釋
4.3.1 伸展構造樣式地震解釋
4.3.2 擠壓構造樣式地震解釋
4.3.3 走滑構造樣式地震解釋
4.3.4 底辟(鹽)構造樣式地震解釋
參考文獻
第5章 地震沉積解釋
第1節(jié) 地震地層學解釋
5.1.1 地震沉積解釋概述
5.1.2 地震地層學解釋
5.1.3 地震相編圖及其沉積相解釋
第2節(jié) 地震地貌學和地震沉積學解釋
5.2.1 地震地貌學解釋
5.2.2 地震沉積學解釋
第3節(jié) 典型沉積體的地震地層學和地震地貌學解釋
5.3.1 陸相沉積體的地震地層學和地震地貌學解釋
5.3.2 海陸過渡相沉積體的地震地層學和地震地貌學解釋
5.3.3 海相沉積體的地震地層學和地震地貌學解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