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精選山西博物院館藏青銅器精品100件, 從不內角度呈現山西青銅器藝術特點。主要內容由①文物圖片; ②文物相關文字信息 (銘文釋讀、標準文物出土信息描述、文物歷史信息、藝術信息解讀); ③文物線圖; ④全形拓片; 四部分構成。輔文加“山西青銅器研究”(歷史、文物考古角度); “山西青銅器藝術欣賞”(藝術史、美學角度); “序”多篇; 共同構成成書, 立足于從藝術欣賞的不同角度和方式展現山西青銅之美, 圖書設計從紙張選擇、裝潢設計、版式設計等方面進行整體呈現。
青銅是純銅與錫或鉛等金屬的合金,漢代以前的文獻多稱為『金』或『吉金』。古人以祭祀為吉禮,故將銅鑄祭器亦稱為『吉金』,進而成為青銅禮器的代稱。青銅器上的銘文則稱作『金文』。
青銅器與早期中華文明相伴而生、共同發(fā)展,是揭示早期中華文明形成和發(fā)展最重要的代表性物證,在中華文明發(fā)展進程中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
青銅器是文物研究門類中很重要的一類,也是歷史最悠久的一門學科,主要包括造型藝術、裝飾紋樣、銘文書法、冶鑄工藝、腐蝕機理等五大研究方向。
山西是中國文化遣產大省,青銅器是山西的特色文物資源。襄汾縣陶寺遣址、絳縣周家莊遺址早期銅制品和中條山地區(qū)夏商時代的采礦、冶煉遣址,體現了晉南地區(qū)在中國早期青銅文明形成發(fā)展過程中的重要地位。山西地處華夏文明的核心區(qū)域,青銅器體現了早期國家和商周王朝演進的文化脈絡,反映了中國禮樂文明發(fā)展演變的進程。同時,由于地緣關系,還融合了農耕文明與草原文明,形成獨具特色的文化面貌。春秋中期以后,晉系青銅鑄造工藝不斷創(chuàng)新變革,達到了技術和藝術上的巔峰,是東周時期經濟社會發(fā)展的重要里程碑。
山西博物院是中國最重要的青銅文物收藏單位之一。以青銅專題分館(山西青銅博物館)的建成開放為標志,進一步夯實了山西博物院作為中國青銅器研究重要基地的地位。多年來,山西博物院始終以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宗旨,以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為己任,不斷深入挖掘文化內涵,有效利用文物資源和科研成果,更好地讓文物『活』起來,我們策劃出版了一系列面向不同社會群體的圖書,本書即為其一。
全書選取院藏100件不同時代的經典青銅藝術品,循青銅器誕生、發(fā)展、演變的生命歷程,分造型藝術、裝飾藝術和書法藝術三個版塊,通過圖片、線圖和拓片的組合形式,突出展現了中國古代青銅之美,同時,也為社會有識之士深入研究中國古代青銅藝術提供了精準有效的信息。
在本書編撰過程中,許多專家學者給予無私的幫助,項目組全體成員也付出了艱辛的努力,在此,表示真誠的感謝。
博物館承擔著闡釋歷史文化、引導價值取向、培育審美情趣的重要職責。我們希望本書的出版能為廣大文物研究者、愛好者,以及社會公眾提供更加多樣化的文化選擇。
作為文博工作者,我們將致力于拉近傳統(tǒng)文化與現代生活的距離,喚醒人們的歷史記憶和文化認同,培植更深厚的文化自信,滿足新時代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