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通過對人教版小學數學12冊的教材進行縱向梳理,整合成 58 節(jié)關鍵課。作者深入挖掘教材,整體架構知識間的內在聯系,系統(tǒng)梳理知識體系中的關鍵節(jié)點、學習難點,幫助學生的數學學習從零散走向整體、從淺層走向深度、從知識走向素養(yǎng),實現學習的整體化、體系化和結構化,是一本適合廣大一線數學教師教學實踐的著作。
·讀懂小學數學:按照課標要求,整體架構數學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形成數學58節(jié)關鍵課,實現整體化、體系化和結構化。
·讀懂小學數學教學:呈現58個實踐性強的教學課例,引導教師形成知識結構。
·培養(yǎng)數學思維:58節(jié)課充分考慮了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使學生的數學學習從零散走向整體、從淺層走向深度、從知識走向素養(yǎng)。
前言
58節(jié)關鍵課:小學數學結構化教學改革的實踐探索
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朝陽區(qū)實驗小學老校長馬芯蘭創(chuàng)造了以“開發(fā)學生智力、減輕學生負擔,提高教學質量”為主要目標的“馬芯蘭教學法”,為推動小學數學教學改革提供了良好的經驗。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我結合當前數學教學中的困難與挑戰(zhàn),帶領學校全體數學教師在傳承創(chuàng)新“馬芯蘭教學法”的基礎上,深入挖掘教材,整體架構知識間的內在聯系,系統(tǒng)梳理知識體系中的關鍵節(jié)點、學生學習的難點,通過對人教版小學數學12冊教材進行縱向梳理,整合成58節(jié)關鍵課,幫助學生的數學學習從零散走向整體、從淺層走向深度、從知識走向素養(yǎng),實現學習的整體化、體系化和結構化。
58節(jié)關鍵課的研究過程,歷經了以下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構建了數學課程新體系。
學校圍繞數學課程目標,將小學1—6年級數學知識點進行系統(tǒng)梳理,并將這些知識點按照“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tǒng)計與概率、綜合與實踐”四個領域構建“學科知識腦圖”。結合教材、年級、主題,將知識點進行整合,梳理出數量關系、運算、圖形等58個研究主題,也稱為“58節(jié)關
鍵課”。
基于58節(jié)關鍵課的內容架構和課堂實施,學校構建了數學基礎性課程、數學拓展性課程、數學個性化課程的數學課程新體系。數學課程的整體建構,確保了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減輕了學生學習負擔,培養(yǎng)了學生數學思維,更為學生未來學習奠定了堅實的
基礎。
第二階段:創(chuàng)新了課堂教學新模式。
學校組建58節(jié)關鍵課研究團隊,我?guī)ьI團隊中的教師進行系統(tǒng)的備課、磨課,并通過聽課進行課堂評價,形成二次備課,再結合課堂教學繼續(xù)進行深入研究。學科組圍繞58節(jié)關鍵課不斷進行研究、實踐、總結、交流、調整和完善,通過課堂教學實施,不斷發(fā)現問題,反思后調整并解決
問題。
58節(jié)關鍵課從根本上抓住了知識的前后聯系,抓住了核心概念,引導教師形成知識結構。在我校的教師培訓及日常教研活動中,通過對58節(jié)關鍵課的研磨,為數學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形成了以“自主學習—協作研究—觀課議課—課堂實踐—反思調整—專業(yè)提升”為主線的課堂教學實踐新模式。
第三階段:形成了教師培訓新樣態(tài)。
學校通過多種途徑,對教師進行系統(tǒng)培訓,形成58節(jié)關鍵課的可復制模式,打造了“學研訓教一體化”模式,形成了教師培訓新樣態(tài)!皩W習帶動”:引導教師利用58節(jié)關鍵課的物化成果進行自主學習,制訂個人發(fā)展規(guī)劃,激發(fā)專業(yè)提升內驅力。“科研推動”:引導教師參與58節(jié)關鍵課的校級、區(qū)級、市級、國家級課題研究,提升專業(yè)素養(yǎng)!芭嘤栻寗印保簩W校組建學科專家團隊和管理團隊,邀請名家教授來校講學,邀請市區(qū)教研員觀摩指導,賦能教師專業(yè)成長。“教學促動”:引導教師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不斷反思中更新教學觀念,增長教學智慧,形成教學特色。
第四階段:促進了教育均衡新發(fā)展。
通過58節(jié)關鍵課的研究,充分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了學生數學核心素養(yǎng),有效培養(yǎng)了學生的高階思維,提升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近幾年來,學生自主發(fā)明的測溫口罩、3D打印魯班鎖、柔性夾具、環(huán)保捕鼠筒、自動澆花器和自動澆花架、密封裝置、冷暖箱等獲得國家發(fā)明專利。
58節(jié)關鍵課研究成果多次得到上級領導部門的支持與肯定,多次在市區(qū)及全國教育活動中作為典型經驗進行介紹和推廣,具有廣泛的學術影響力。
學校在集團化辦學過程中,以58節(jié)關鍵課為抓手,帶動集團內薄弱校提升,促進學生高效學習,真正減輕學生負擔,同時學校發(fā)揮集團的輻射引領作用,將研究成果輻射到密云、雄安、貴陽校區(qū),促進了當地學校教學質量的快速提升,提升了辦學水平,成為當地的名校和優(yōu)質校。
在脫貧攻堅、鄉(xiāng)村振興等國家戰(zhàn)略中,學校充分發(fā)揮首都優(yōu)質教育資源的輻射帶動作用,將58節(jié)關鍵課研究成果輸送到外省市,如湖南省鳳凰縣、云南省昆明市、四川大涼山地區(qū)、海南省三沙市等學校,促進了學校優(yōu)質均衡發(fā)展,累計受益學生超過五萬名。
關于小學數學結構化教學的研究,我們將繼續(xù)不斷深入思考、探索和實踐,為學生終身發(fā)展助力!
陳立華
陳立華 正高級教師、特級教師、特級校長,北京市朝陽區(qū)實驗小學校長。曾獲北京市先進工作者、首都勞動獎章、北京市“三八”紅旗獎章、北京市優(yōu)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先后兼任北京教育學會學習與思維研究會副理事長、朝陽區(qū)政協委員、北京青聯委員等。主持“馬芯蘭教學法在新課程改革中的繼承與發(fā)展的研究”等多項國家、市級教育科學規(guī)劃辦課題,獲得基礎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一、二等獎。出版《小學數學思維訓練與能力培養(yǎng)》等6本專著,在核心期刊發(fā)表10余篇論文。
目 錄
1 加法初步認識
——在理解“和”中,感悟“整體”與“部分”的關系 |?001
2 減法初步認識
——從“加法”走進“減法”,感悟關聯 |?006
3 10的認識
——“打包”中的學問 |?012
4 11~20各數的認識
——讓“數”說話 |?016
5 進位加法
——在進位加法中,感受“10”的力量 |?020
6 退位減法
——在“退”中悟理,感悟單位細化 |?026
7 整體與部分
——在變化中感受相對性 |?031
8 大數和小數
——“退”到原點,理解數量關系 |?036
9 100以內數的認識
——在“數”中理解數的意義,建立數的結構 |?042
10 100以內進位加法
——把握核心概念,溝通知識聯系 |?046
11 100以內退位減法
——借助小棒,使算理更加形象化 |?051
12 份的初步認識
——凸顯核心概念,感悟知識結構 |?056
13 平均分·除法
——不同的分法,相同的道理 |?062
14 有余數的除法
——分出經驗,感悟關系,思出道理 |?066
15 認識算盤
——走進算盤,增強民族自豪感 |?071
16 兩步問題結構(一)
——注重數量關系,建立問題結構 |?075
17 兩步問題結構(二)
——加強數量關系分析,培養(yǎng)思維能力 |?081
18 口算乘法
——以單位為核心,理解算理 |?086
19 筆算乘法
——重算理,促遷移,感悟單位 |?091
20 分數的初步認識
——平均分中的學問 |?097
21 倍的認識
——以“份”為核心理解數量關系 |?101
22 倍·分數
——以“份”為核心,溝通“倍”與“分” |?107
23 歸總問題
——掌握數量關系,數形結合滲透函數思想 |?111
24 歸一問題
——注重數量關系,滲透函數思想 |?116
25 解決問題·連乘、連除
——比較中溝通聯系,重在數量關系的分析 |?121
26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
——用余下的“1”,體會單位的細化 |?127
27 兩位數乘兩位數
——借助幾何直觀,促進未知向已知的轉化 |?133
28 多位數的認識
——理解核心概念,培養(yǎng)數感 |?137
29 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
——在調商中積累試商經驗 |?142
30 靈活試商
——在除法豎式中培養(yǎng)數感,發(fā)展推理能力 |?146
31 解決問題(畫圖)
——滲透畫圖意識,體會畫圖優(yōu)勢 |?152
32 認識三角形
——觀察中認識,操作中理解 |?157
33 三角形的三邊關系
——操作驗證,進行推理,準確歸納 |?163
34 三角形的內角和
——重視動手操作,嘗試推理證明 |?168
35 三角形的面積
——從“未知”到“已知”,“轉化”中悟道理 |?173
36 變化中的規(guī)律
——構建聯系,研究關系,發(fā)現規(guī)律 |?178
37 小數的認識
——以單位為核心,把握小數本質 |?184
38 小數加減法
——找到生長點,溝通知識間的聯系 |?189
39 小數乘法
——溝通聯系,凸顯單位,感悟算理 |?194
40 小數乘小數
——在“單位”統(tǒng)領中,感悟算理 |?198
41 小數除法
——小數點,大道理 |?203
42 2、3、5倍數的特征
——透過現象看本質,探究規(guī)律背后的道理 |?208
43 分數單位
——感悟“分數單位”在分數學習中的價值 |?215
44 分數加減法
——在通分中,感受“單位”統(tǒng)一的力量 |?223
45 分數乘整數
——在遷移中培養(yǎng)運算能力,感悟運算的一致性 |?228
46 一個數乘分數
——感悟“單位”,溝通聯系,體會運算的一致性 |?234
47 分數乘分數
——感悟“單位”,溝通聯系,體會運算的一致性 |?241
48 分數除法
——感悟“單位”,溝通聯系,體會運算的一致性 |?247
49 比
——理解比的本質,滲透函數思想 |?254
50 圓的面積
——化曲為直,初步感受“極限”思想 |?259
51 表面積
——溝通圖形聯系,發(fā)展空間觀念 |?266
52 圓柱和圓錐的體積
——把握圖形聯系,發(fā)展推理能力 |?273
53 行程問題
——在行走中明理,在對比中前行 |?278
54 工程問題
——在問題解決中,感悟模型思想 |?284
55 正反比例的意義1
——在對比中明確概念,初步感受函數思想 |?289
56 正反比例的意義2
——借助幾何直觀,初步感悟函數思想 |?294
57 數與形
——重在關聯,感悟本質 |?300
58 平面圖形面積的復習與整理
——抓住圖形之間的聯系,建構知識結構 |?305
10的認識——“打包”中的學問
?教材解讀
《10的認識》是人教版教材一年級上冊第五單元“6~10的認識和加減法”中的教學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1~5的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
教材創(chuàng)設了“老師帶著同學們一起喂鴿子”的生活情境,通過數鴿子或者數小朋友和老師的數量來認識10,知道凡是數量是10的物體都可以用10來表示,并學習10的基數和序數的意義,能夠比較10以內數的大小,學會10的組成等相關知識。但與此同時,我們認為“10的認識”以及“10的意義”的理解對于學生后續(xù)的數的認識的學習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10的認識”是產生位值概念的起始,也是學生對于十進制,對于數位、計數單位和進率的第一次感知,在此之前,學生學習的都是一位數,直到學習了“10”,學生才能初步體會數位的意義。所以,我們認為“10”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學習內容。
在這節(jié)課的教學中,教師不能僅僅停留在能數10以內物體的數量,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理解10的意義,建立以10為單位的表象,并能通過結合生活中的實際活動,充分體會夠10個一,就可以把它換成1個十,以此初步感受十進制,為后面學習11~20各數的認識奠定基礎。
基于以上思考,在教學本節(jié)課的過程中,我們通過各種生活中的實際情境,不僅帶領學生學會數數量是10的物體,更是把教學重點放在了借助具體情境建立以“十”為單位的概念,為后續(xù)11~20各數的認識、大數的認識做好鋪墊。
為此,我們把《10的認識》納入到本書中,力求在這節(jié)重要的數認識的關鍵課上建立起數位、計數單位、進率之間的關系,通過這樣的滲透,培養(yǎng)學生遷移的能力,以“數位”“計數單位”為主線,抓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對“數的認識”教學不斷地進行知識與思維的滲透。這樣在學習新知識時,學生因前面早有滲透,已具備了遷移的能力,因此后續(xù)學習便能很快掌握,從而減少課時。與此同時,以基本概念為核心的教學,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
?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通過生活中的實際情境,引導學生經歷認識10的過程,發(fā)展學生的數感。
2.學會10的數數、認讀,對10的數概念獲得全面的認識。
3.引導學生感受10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理解以“十”為單位的計數方法。
三、學具
小棒。
四、教學過程
(一)生活中的10
1.從生活中學生熟悉的場景導入,出示一些帶有10的生活場景,從而引
出“10”。
2.出示10個小朋友排成一隊的圖片。
提出核心問題:紅圈(大圈)和藍圈(小圈)表示的意思一樣嗎?
【設計意圖】通過生活中的“10”導入本節(jié)課的教學,這樣設計,學生可以體會到10在生活中到處都有,建立數與生活實際的聯系。在第二個情境中,出示了10個小朋友的圖片,并將10個小朋友圈起來,與第10個小朋友進行對比,通過這樣的活動,學生建立體會以10為一組的表象。這兩個題為學生理解10的意義打下基礎。
(二)深入理解10的含義
出示:
提出核心問題:
1.圖中幾個雞蛋裝一盒?
2.什么時候才能蓋蓋兒?
3.如果我們把這1盒雞蛋看成一個大“1”,再打開看,里面有幾個小“1”呢?
4. 1盒雞蛋,1個雞蛋,都是“1”,這兩個“1”表示的意思一樣嗎?
【設計意圖】對于10的認識,我們認為怎么講都不為過。我們知道,10的認識,是學生真正理解數意義的最關鍵的知識起點。從10的認識開始,學生便進入到兩位數的學習,數位的意義也由此而生,學生對于計數單位和進率有了初步的感知。數的認識學習中,進率的理解對于一年級學生而言比較難,但是,我們在這樣“夠10個雞蛋裝一盒”的實際活動中,帶領學生體會十進制,學生通過裝雞蛋的活動,理解夠10個才能打包,裝成一盒,從而讓“10”的理解在學生的心中扎根,為后續(xù)數的認識奠定了基礎。
學生在理解了以10為單位的認數活動基礎上,再次借助一盒雞蛋和一個雞蛋,引發(fā)學生思考:都是“1”,這兩個“1”表示的意思一樣嗎?學生體會到,雖然都是“1”,但是它們的含義卻不同,一個表示1個一,另一個表示1個十。并通過大“1”、小“1”,形象地理解“1”的含義,初步建立位值思想。
(三)多情境認識10
觀察生活中10個一組的物品,再次認識10。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觀察生活中各種以“10”為一組的物品的現象:10支鉛筆一板兒,10塊橡皮裝一盒,10卷衛(wèi)生紙一袋兒,10盒牛奶裝一箱等,再次體會10的重要意義,感受以10為單位的計數方法。
(四)鞏固10的含義
創(chuàng)設數小棒的活動:
1.夠10根小棒就把它們捆成一捆。
2.形成一個新的約定。
3. 10個一就是1個十,10個十是多少呢?
小結:10這個數非常重要,在未來的學習過程中,它會起到更重要的作用。
【設計意圖】基于借助豐富的生活實際情境,在理解10的意義的基礎上,再次借助小棒這個直觀模型幫助學生理解10個一和1個十之間的關系。和學生達成一個共同的約定:凡是夠10根小棒,就把它們捆成一捆,帶領學生經歷借助小棒進行打捆的過程,初步體會捆和根的區(qū)別和聯系。通過這樣的活動,再次把10和1建立起了聯系,學生不僅理解了數的意義,還初步了解了數的結構模式和關系。
?教學效果評價
學生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對“10”的理解并沒有停留在認數和數數的簡單層面上,而是真正理解了“10”的意義,對于數概念的建立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為后續(xù)數的意義的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課后,可以用下面這道題檢測學生對本節(jié)課的掌握情況。
用你喜歡的方式數一數下面的小棒,看看有多少根?
【設計意圖】通過這樣一道開放性題目的檢測,能夠將學生對“10”的認識的理解程度呈現出來,看看學生是否對10有了整體的感知,是否能借助生活中“打包”的經驗,初步建立以“10”為單位的表象,初步理解十進制。
(倪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