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19世紀上半葉在華外國人撰寫的關(guān)于學習中國語言的圖書,內(nèi)容包括中國語言的歷史沿革、口語與書面語特點、漢語拼音法簡介、漢語詞匯與語法及其文字體系構(gòu)成規(guī)律、外國人學習漢語的工具書、教授漢語的方法等方面的文集。
陳彥輝,現(xiàn)任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中國語言文化學院教授、中華文化國際傳播研究院院長。文學博士,文學博士后,主要從事中國代文學與文化以及中華文化國際傳播研究,主持并完成國家社科、國家藝術(shù)、人文社科、中國博士后以及廣東省社科規(guī)劃、廣東委托課題等多個科研項目。在中華書局、上海籍出版社以及《文學》《國際漢學》等出版社和期刊著多篇(部)。主編《漢語新起點》《中華文化精要》等多部教材;入選“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支持計劃”,兼任廣東省高等教育學會常務理事、國際中文教育南方聯(lián)盟副理事長、廣東省語言文字工作協(xié)會副會長等學術(shù)職務。
章 漢語概說
第二章 漢語書面語
第三章 漢語口語
第四章 漢字拼音法
第五章 漢字的構(gòu)造
第六章 漢語詞匯與語法
第七章 中國文字體系的性質(zhì)和特點
第八章 漢語工具書
章漢語概讜
性是漢語的一大顯著特點。漢語的起源和早講這種語言的人群一樣,隱沒在世界大洪水②之后的早期歷史中,F(xiàn)代漢語呈現(xiàn)給我們的形式和結(jié)構(gòu)可謂雙、令人驚嘆,它與世界上其他任何語言都沒有依附勾連。希伯來語只存活在至高的神諭中,早已不是口頭語言。希臘語和羅馬語則以純潔、的形式存在于書本之中,雖然這些老國度的子孫后代仍在口頭上使用這兩種語言,但已和初的語言差別巨大。梵語和巴利語曾被全民使用,也遭受了同樣的命運。阿拉伯語曾不受重視,直到穆罕默德的征戰(zhàn)才將它帶出阿拉伯世界。在所有這些老的語言中,除希伯來語外,就老性而言,漢語是的。它似乎在語言的混亂③后突然出現(xiàn),并與人類的其他分支隔絕開來。時代在更替,世界的面貌在改變,新的部落慢慢出現(xiàn),新的語言逐漸形成。然而在此期間,漢語并未發(fā)生什么轉(zhuǎn)變;自紀元伊始,它的書面語言幾乎沒有變化,當時出版的典作品的文風與現(xiàn)在①全國各省通用的書面語言大同小異。
在此我們先來看看目前漢語使用的范圍,這樣可以更加地認識到漢語的本質(zhì)及重要性。目前不僅整個中國領(lǐng)域內(nèi)的3.6人講漢語,鄰國及藩屬國也將漢語作為言廣泛使用。在琉球②,很多人都能熟練地用漢語來交流和閱讀。在朝鮮,中國典被大量研究,并且對其國民品格產(chǎn)生了深刻影響,人們自豪地模仿天朝人民的禮儀、風俗和律法。在,政府文件、書籍及社會的通信中同樣使用漢語。在中國以南的北圻③和南圻,漢語使用更廣,對于社會中有身份、有影響力的人士來說,了解漢語是必不可少的。在南圻的某些地區(qū),漢語甚至是人們使用的語言。在柬埔寨、暹羅、老撾及印度洋群島的各個島嶼上,有成千上萬的居民,大部分是中國,同樣講漢語。將上述幾個國家地區(qū)使用漢語的全部人括在內(nèi),保守估計共有4人使用漢語,分散在比整個歐洲面積還要大的疆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