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綜述唐宋元明清五朝理學概貌。書中對“理學”循名責實地辨析,抓大要、舉大綱的編纂方式,分辨、對話、透徹之悟等特色,都讓這部撮要類著作歷久彌新。通過這部簡明扼要的理學史,我們不僅能領略到作者通體縱貫的學術視野和眼光,也能感受一代學人探究問題、體悟真知的素心。
1.跳出單個理學家相對封閉的話語體系,歷史性地梳理理學的合理性成分,形成了關于理學認知的完整閉環(huán)。在我國歷史上,理學是代表時代精神的學術之一!独韺W纂要》正文16篇系統(tǒng)闡述了理學的重要篇目和核心問題,透過表象評析理學家代表人物的優(yōu)劣之處,打通了眾多理學家之間的區(qū)隔。緒論說明什么是理學和理學勃興的原因,結論則綜括理學概貌及衰落的原因。經過清理分析的理學,構成了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2.根據善本校注的同時,盡可能保持原汁原味。《理學纂要》先后有1948、1961、1982 年
版三個版次。此次整理,以正中書局1982 年版為底本。為了更好地向公眾普及國學最基本的思想觀念、知識架構、人文精神和美學氣韻,便于讀者閱讀,我們約請了當代青年領軍學者,擇取現(xiàn)存較好版本,考校了版本源流、對文本逐字逐句對校,根據“只校是非,不校異同,盡量保持民國學術論著的原貌”的原則,謹慎地訂正底本、撰寫校記。 3.當代優(yōu)秀學人精心撰寫導讀。所出校記皆有所本,文末詳列了整理時征引文獻。最后又根據整理工作撰寫了“導讀”,主要介紹了本書的作者、成書背景和經過,以及理學相關概念界定、編纂方法、資料來源、學術特色等,使今人閱讀起來更加順暢、豐盈。
總序
近期,人工智能和自動化技術迅猛發(fā)展,ChatGPT(聊天機器人)橫空出世,除了能與人對話交流外,甚至能完成回復郵件、撰寫論文、進行翻譯、編寫代碼、根據文案生成視頻或圖片等任務。這對人類社會的震撼,無異于引爆了一顆“精神核彈”:人們在享受和憧憬更加便捷生活的同時,也產生了失業(yè)的恐慌和被替代的虛無感,好像人能做的機器都能做,而且做得更好、更高效,那么,人還怎么生存,活著還有什么意義?這種感覺并非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而是有著深久的教育、社會根源。長期以來,我們的教育過于專業(yè)化、物質化、功利化,在知識傳授、技能培訓上拼命“雞娃”,社會也以科技進步、經濟發(fā)展為主要導向,這導致了人們對“人”的認知和實踐都是“單向度”的。現(xiàn)在,“單向度”的人極力訓練、競爭的技能,機器都能高效完成,他們怎能不恐慌、失落呢?人是要繼續(xù)“奮斗”,把自己訓練得和機器一樣,還是要另辟蹊徑,探索和高揚“人之所以為人”的獨特品質與價值,成了擺在所有人面前的緊迫問題。
答案顯然是后者。目前社會上出現(xiàn)的“躺平”心態(tài),積極地看,正蘊含著從“奮斗”“競爭”氛圍中奪回自我、讓人更像人而不異化為機器的掙扎!八刭|/ 通識教育”“科學發(fā)展觀”等理念的提出,也是為了糾偏補弊,倡導人除了要習得謀生的知識、技能外,還要培養(yǎng)博雅的眼光、融通的識見,陶冶完美的人格、高尚的情操;衡量社會發(fā)展也不能只論GDP(國內生產總值),而要看綜合指數。這么來看,以國學為核心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就大有用武之地?鬃釉缇驼f過,“君子不器”,“為政以德”(《論語•為政》)。莊子也提醒,“有機事者必有機心。機心存于胸中,則純白不備”,“神生不定”,“道之所不載也”(《莊子•天地》)。慧能亦曾這樣開示:“心迷《法華》轉,心悟轉《法華》!保ā秹•機緣》)這些經過數千年積累、淘洗的箴言智慧,可以啟發(fā)我們在一個日益由機器安排的世界中發(fā)展“人之所以為人”的獨特品質,從而更好地安身立命、經國濟世?梢姡瑖鴮W不是過時的、只有少數學者才需要研究的“高文大冊”,而是常讀常新、人人都應了解的“通識”。
這套“國學通識”系列叢書,即致力于向公眾普及國學最基本的思想觀念、知識架構、人文精神和美學氣韻等,大多由功底深博的名家泰斗撰寫,但又論述精到、篇幅短小、表達深入淺出,有些還趣味盎然、才情四射。一些撰寫較早的著作,我們約請當代青年領軍學者做了整理、導讀或注釋、解析,以便讀者閱讀。我們的宗旨是弘揚并激活國學,讓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滋養(yǎng)智能時代中國人的心靈,同時也期望讀者帶著嶄新的生命體驗和問題意識熔古鑄今,傳承且發(fā)展國學。在這個過程中,相信人人都能獲得更加全面、自由、和諧的發(fā)展,社會也會變得更加繁榮、公正、幸福!
陳斐
癸卯端午于京華
編著者蔣伯潛(1892—1956),著名學者、語文教育家。1919年自北京高等師范學校國文系畢業(yè)后,在浙江多所中學任教。后任上海市立師范?茖W校中文系主任、杭州師范學校校長、浙江圖書館研究部主任等。著有《十三經概論》《諸子通考》《校讎目錄學》《中學國文教學法》等。
總序 / 1
● 《國學匯纂》新版序 / 1
● 《國學匯纂》編輯例言 / 1
● 導讀 / 1
● 緒論一 什么是理學 / 1
● 緒論二 理學勃興之因緣 / 5
● 第一章 理學的前驅——韓愈、李翱 / 9
● 第二章 周濂溪 / 18
● 第三章 邵康節(jié) / 30
● 第四章 張橫渠 / 42
● 第五章 二程(上) / 52
● 第六章 二程(下) / 66
● 第七章 程門諸子 / 80
● 第八章 朱子 / 90
● 第九章 陸象山 附楊慈湖 / 107
● 第十章 呂東萊 葉水心 / 121
● 第十一章 朱子后學 / 132
● 第十二章 明中世以前的理學 / 147
● 第十三章 王陽明 / 163
● 第十四章 陽明后學 / 180
● 第十五章 明清之際的理學 / 192
● 第十六章 顏習齋 戴東原 / 208
● 結論一 理學的概觀 / 227
● 結論二 理學衰落之因緣 / 231
● 本次整理征引文獻 / 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