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敘事作為一種寫作立場與方法
謝湘南
2020 年 8 月,海天出版社推出深圳新文學大系系 列書籍,包括李揚主編的《深圳新文學大系新都市文 學卷》《深圳新文學大系打工文學卷》,孫民樂主編 的《深圳新文學大系非虛構寫作卷》《深圳新文學大系 底層文學卷》,以及鄧一光主編的《我的深南大道 深圳詩歌四十年》《我的光輝歲月 深圳散文四十年》, 這套書對深圳特區(qū)四十年的文學書寫做了大致的梳理。從 具體的作品到理論架構,這套書對深圳文學研究者是一條 很好的線索。
在此之前,南方敘事叢書于 2019 年 4 月出版第一 輯,這套叢書包括四本詩集(謝湘南《深圳詩章》、余文浩《早晨在植物園》、呂布布《幽靈飛機》、何招鑫《北面 的山》),六本散文集(趙倚平《深夜記》、葉明鏡《走過 這片田野》、倪海蘭《風從曬布路吹過》、羅松生《筆下山 川》、藍運彰《深圳情濃》、梅玉文《遙遠的童話》),一 本小說集(西西《陽光正好》)。這套叢書獲得羅湖區(qū)宣傳 文化事業(yè)發(fā)展專項資金的支持,由羅湖區(qū)作家協(xié)會推出, 這些作品充分展現(xiàn)了一群生活在深圳的作家、詩人當下的創(chuàng)作狀態(tài)。
十一位寫作者多數(shù)住在羅湖,他們的寫作與深圳的城 市生活與城市發(fā)展有著內(nèi)在的聯(lián)系,正是此時此地的火熱 生活體驗,形成了他們各自的敘事軌跡與寫作風格。正如 吳亞丁所言:關于南方敘事,我們其實是想表達一個 夢想,一個關于深圳文學的期待。
1
南方敘事這一概念于 2014 年,由時任深圳市作協(xié) 副主席、羅湖區(qū)作協(xié)主席的吳亞丁與深圳大學教授、博士 生導師湯奇云提出。吳亞丁在南方敘事叢書 第一輯 的總序中曾有詳細描述:作為深圳文學的參與者,同時, 也作為《羅湖文藝》的主編,時至今日,我仍然記得 2014 年那個秋天,我們首次在《羅湖文藝》提出南方敘事 或南方寫作的概念。不,豈止是概念呢?事實上,那 一年,我們正急切地期待一種全新的命名,來概括和詮釋當代深圳文學的寫作。
他們認為,深圳當代文學,經(jīng)過數(shù)十年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 展,正在步入一個更具寬度與深度的活躍期。作為受惠于 改革開放、日益繁榮發(fā)展的深圳文學,理應得到世人更多 的關注與重視。在這充滿希望之地,在這最具活力的南方 經(jīng)濟之城,深圳的文學,更加迫切地需要尋找到自己的發(fā) 展坐標與路徑,需要認清自己的未來與使命。我們共同認為,深圳文學應該賡續(xù)和弘揚自屈原以來的浪漫主義傳 統(tǒng),融合和發(fā)展源遠流長的南方文化基因,在理想的旗幟 下,承繼古老而新銳的文學夢想。基于此,我們想給深圳 文學的旗幟,寫上這樣的大字:南方敘事,或者南方 寫作。
關于南方寫作,近年來國內(nèi)文學理論界、批評界多 有熱議!赌戏轿膲2021 年第 3 期刊登了中國人民大學 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楊慶祥《新南方寫作 主體、 版圖與漢語書寫的主權》一文,楊慶祥提出新南方寫作 這一概念,他從閱讀海外華人作家作品切入,所指認的 南方更為寬闊,包括廣東、廣西、海南、福建、香港、 澳門、臺灣等地區(qū)以及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等東南亞 國家。在此文中,他列舉了幾位關注到的作家,包括身處 廣東的王威廉、陳崇正,海南的林森,廣西的朱山坡,香 港的葛亮等。他從地理性、海洋性、臨界性、經(jīng)典性四個 維度,對新南方寫作的理想特質做出界定。
在 2022 年 1 月 5 日的《中國社會科學報》上,詩人 馮娜對話陳崇正,談及新南方寫作的自覺。馮娜認為, 一批新南方作家的文本為人們展示了諸多關于南方的 獨特地理、文化和精神想象的新南方經(jīng)驗。
可以說,新南方寫作概念與從深圳羅湖發(fā)端的南 方敘事有著異曲同工之處。南方敘事提出之初,更 是立足深圳的寫作實踐,是基于深圳文學現(xiàn)狀與發(fā)展的一 種思考與呼喚。其時,以《羅湖文藝》等文學期刊為平臺, 推出了一系列深圳作家、詩人的作品與評論專輯,形成了 一定的文學聲場。
據(jù)我了解,近年來,深圳市作協(xié)以及各區(qū)作協(xié),包 括海天出版社、深圳報業(yè)集團出版社、深圳職業(yè)技術學院 等都在組織關于深圳文學作品的出版及研究,推出過一系 列文叢,如深圳當代短小說 8 大家深圳網(wǎng)絡文學拉 力賽精品文庫新城市文學理論叢書深圳新銳小說文 庫我們深圳文叢、深圳文學研究文獻系列叢書等。 這些作品、文本以及理論的梳理與建構,從不同角度 與層面,展現(xiàn)出南方敘事與南方寫作的特質,呈現(xiàn)深圳作 為文學現(xiàn)場的寫作景觀。以南方敘事叢書 第一輯為 例,這里面有個體寫作者清晰的面貌,也很好地呈現(xiàn)了一 組寫作者群像。這一群像是深圳作家扎根于此進行文學創(chuàng) 作實踐的縮影 也是在時代的巨變中,在城市化背景下, 為現(xiàn)實寫作、為夢想寫作、為生命寫作的一個可供觀察的典型樣本。這一樣本具有很大的伸縮性,可做個人化微觀 言說的逐一分析,也可放大至講好中國故事的南方標本。
2
個人認為,南方敘事首先代表了一種寫作立場與價 值取向,這一立場,源自中國改革開放的精神譜系,扎根 于現(xiàn)實生活土壤的文學想象與真理探尋,它根植在深圳這 樣一個改革開放的最前沿,我們甚至可以將這種精神立場 溯源至鄧小平南方談話。鄧小平提出的改革開放膽子要 大一些,敢于試驗,不能像小腳女人一樣。看準了的,就 大膽地試,大膽地闖摸著石頭過河殺出一條血路 等政治思想話語,個人認為這些思想資源,不僅是深圳搞 活經(jīng)濟的指南針,它們也是一種文學話語,是南方敘事 生動形象、直接有力的精準表述,是生活與工作在這塊土 地上的寫作者的創(chuàng)作原動力。
南方敘事就是基于改革開放精神資源的文學實踐, 是一種探尋各種可能性的寫作價值立場的展現(xiàn),從母語出 發(fā),從火熱的現(xiàn)實與生活現(xiàn)場出發(fā),從時代性出發(fā),從文 學的本質出發(fā),從活生生的人出發(fā),去建構我們時代的文 學景觀與精神圖譜。它是城市的,也是超越城市的;它是 地域的,也是超越地域的;它是當下的,也是連接過去與 指向未來的。吳亞丁所言,我們今天所提倡的南方敘 事,并不單純是一個地域或方位的概念,而是一個突出人與文學的雙重自覺的文化概念。我們心目中的南方敘 事,尤為關注它的世界意識和現(xiàn)代價值,也正是出于這 樣一種判斷。
當然,一定意義上,南方敘事也是一種方法論,尤 其是當它與敘事學聯(lián)系起來時。第一它明確了一個寫作主 體;第二它樹立了一個言說空間;第三它創(chuàng)造或者說預設 了一種表達氛圍;第四它有源自民間的活力與結構(移民 城市與開放性社會強大的流動性);第五它將寫作行動轉 化為媒介與符號,本身是對寫作的激活。寫作主體、言說 空間、表達氛圍、民間活力、媒介屬性五者糅合,形成了 南方敘事的寫作向度與方法指引。
湯奇云在《移民文化與南方敘事的誕生》(《羅湖文藝》 2019 年第 5 期)中曾探討過南方敘事的邏輯起點與傳 統(tǒng)文學敘事的差異:深圳文學敘事對新興市民社會的倫理 (既包括了家庭倫理,也包括了職業(yè)倫理)建構,既是對 五四啟蒙文學的超越,也是對 90 年代盛行的新寫實文 學的超越。仔細想來,這雙重超越的背后,恰恰是基于深 圳作家對傳統(tǒng)情義敘事的繼承與撿拾。他們在應對現(xiàn)代城 市生活中的孤獨病癥時,本能性地將傳統(tǒng)情義審視與現(xiàn)代 理性分析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使得他們的文學敘事,既 順利完成了對當下都市人生的寫實,又表達了他們對新的 社會人倫關系的期盼。如此說來,深圳作家所聲稱的南 方敘事,就不僅僅是他們所倡導的一種創(chuàng)作方法論,更是一種嫁接了現(xiàn)代理性文明而形成的新的人學思維方式。他 們力圖通過這種新的人學思維方式,重新定義自我,并進 而重新定義他們的文學意義。
這是從寫作主體上去思考寫作向度與文學意義的嶄新 呈現(xiàn)。當然,界定南方敘事的寫作特質,還有更多的 向度與更廣的文本?v觀現(xiàn)有的深圳作家的作品,展現(xiàn)出 南方敘事特質的作品眾多,如鄧一光、南翔、吳君、蔡 東、曹征路、盛可以、丁力、吳亞丁、郭建勛、鐘二毛、 薛憶溈、謝宏、厚圃、舊海棠、陳再見、孫向學、戴斌、 林棹等人的小說;李蘭妮、黃燈、慕容雪村、蕭相風、南 兆旭、王國華、涂俏、張黎明、聶雄前、秦錦屏、虞霄、 鐘芳、廖虹雷等人的非虛構作品與散文;王小妮、呂貴品、 黃燦然、孫文波、從容、何鳴、謝湘南、阿翔、遠人、萊 耳、谷雪兒、橋、張爾、樊子、太阿、趙目珍、遠洋、孫 夜、寶蘭、一回、余叢、余文浩、呂布布、阮雪芳、蘭淺、 陳末、趙俊、程鵬、郭金牛、李晃、何招鑫、李雙魚、居 一、不亦、葉耳、劉郎、姜二嫚等人的詩歌,等等。
當然,這一名單還可以相當長地開列下去,因為深圳 作為一個寫作現(xiàn)場,在四十多年的累積中,已逐漸呈現(xiàn)一 個文學城市的儲能,只是尚未有人能系統(tǒng)地發(fā)掘其內(nèi)在書 寫與繁雜的文本,從而形成一種人類城市建設史上的奇跡 般的文學脈絡與文化景觀。個人覺得已出版的深圳新文 學大系,也只是呈現(xiàn)了深圳文學的一個側面而已。而如果從南方敘事與南方寫作的概念上去梳理,深圳文 學亦將展現(xiàn)出全新的面貌。作為寫作現(xiàn)場的深圳文學,明 看是深圳的文學史,隱匿其中的其實是深圳的城市發(fā)展史 與改革開放圖景下風云變幻的精神圖譜與生活史。
3
從寫作立場延伸到藝術特色,個人認為南方敘事 正在構建的是一種新的家園感。如果我們的現(xiàn)實生活正被 各種力量進行解構的話,那么文學書寫或者說致力于 寫作這一行動,無疑是一種精神建構。盡管作家與詩人的 寫作是個人化的,卻有物理空間與生活背景上的大致同一 性,不管是以深圳為背景,還是以粵港澳大灣區(qū)為言說空 間,還是像新南方寫作概念所指認的更寬闊的南方。 作為地域寫作的模型建構(我更愿意將其看作是南方精神 的語言與視覺呈現(xiàn)),它其實展現(xiàn)出了一種現(xiàn)代世界誕生以 來,如何建構精神家園的深層叩問。
今天的時代,我們所生活的家園,在現(xiàn)代(觀念)的 沖擊與洗刷下,已完成了無數(shù)次的改頭換面。作為生活于 斯的寫作者,我們怎樣講述自己的故事?我們怎樣展現(xiàn)對 自身歷史的理解?我們怎樣呈現(xiàn)對周圍世界的觀察?我們 是不是進入了一種文學生活,詩意的棲居距我們還有多 遠?還是只能在虛構中實現(xiàn)?這些都是擺在寫作者面前的 問題。這也就是我想要強調的南方敘事對建構我們自 崇高的沉睡 六校下廠.indd 8 2023-6-29 18:44:10 9 身的精神家園的重要性。
以林棹 2021 年出版的長篇小說《潮汐圖》為例,這是 一部具有典型南方敘事特質的小說。它以我是虛構之物 展開敘事,以魔幻故事寫嶺南風物,以一場穿梭于東方 與西方、歷史圖景與生活現(xiàn)實之間的旅行,展露出極為獨 特的書寫視角與語言景觀。她的敘事基調構筑了近、現(xiàn)代 史上的珠江三角洲的開放圖志,以巨蛙之眼觀世界、話南 方,呈現(xiàn)出光怪陸離的現(xiàn)代世界的神話原型。它自然也具 有新南方寫作所提的地理性、海洋性、臨界性等 特質,我們甚至也可以賦予它探究了時代精神、歷史命運 這樣一些關鍵詞。從閱讀體驗上講,我更愿意把它看成是 虛構性的歷史寫作,它讓南方、讓廣東的歷史在一個奇 幻故事里搖曳生姿。
從歷史寫作角度歸納,在南方敘事叢書 第二 輯中,我們同樣呈現(xiàn)了可供閱讀的扎實文本,如有記述 羅湖近代以來一百多年歷史的非虛構文學作品《大羅湖》 (劉深著)、有寫保障香港生命線的東深供水工程的《水向 高處流 東深供水工程實錄》(胡忠陽、李健輝著)、 有講述東江流域境內(nèi)革命故事的《紅色東江》(尤波、明勇 著)。這三本書,從不同視角書寫了羅湖的大歷史,套用克 勞福德對《到芬蘭車站》觀念的旅行的評語,從對羅湖 歷史的書寫的閱讀中,也可以看到改革開放精神的宏大背 景與起承轉合,看到這一觀念在我們時代的旅行軌跡。
南方敘事叢書 第二輯有歷史的維度,更有當下的 書寫;有非虛構的真實展現(xiàn),也有詩意的凝練與升華。如 尹維穎的隨筆集《生活在深圳》,作者以靈動的筆觸呈現(xiàn) 了深圳眾多有趣的文化與藝術現(xiàn)場,描寫了這個城市中那 些著迷于藝術與藝術生活的人,是都市游牧者的心靈地圖; 歐陽德彬的小說集《我想去趟布拉格》,充滿了對異文化 的想象,他講述的故事中洋溢著青春的騷動,透過一個個 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營造出南方的潮濕與氤氳氛圍;程鵬 的詩集《崇高的沉睡》是一曲獻給母親的頌歌,是詩人對 精神故鄉(xiāng)與成長過程的詩性回望;詩歌選本《春風寫羅湖》 (謝湘南主編)則有如一抹城市的精神剪影,突顯春風的沐 浴,是詩歌地理志,亦是深圳詩人對城市生活的詩意呈現(xiàn), 是想象力的集結,亦是語言飛翔之翼,其中不乏如惠特曼 寫布魯克林大橋、桑德堡寫芝加哥般的精彩文本。
從這套書中,同樣可以讀到我所強調與指認的新的家 園感的建構過程,它是精神歸旨,亦是藝術特色。在每天 都在更新的深圳(或者再放大點,到粵港澳大灣區(qū))作家 的文學生產(chǎn)中,我們將其抽樣與呈現(xiàn)出來,希望它能成為 一個關注焦點,亦期待它承續(xù)與擴大南方敘事與新 南方寫作的精神圖譜,成為中國式現(xiàn)代化的先行注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