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疊即遠近,眺望即山水,《小山重疊》即是對山水畫的跨文化觀察和解讀。中國山水畫的發(fā)展演變是一個非常復雜的歷程,本書追根溯源,回到漢魏六朝乃至先秦時期,結合青銅器、墓葬壁畫、畫像磚石和大量傳世畫作,尋找山水畫的根源圖式及空間形態(tài),觀察它們在歷史中如何發(fā)生、演變,互相借鑒、影響,最終塑造出山水畫的形貌。作者重點探討了漢代繪畫中仙山圖畫的樣式,高遠、深遠、平遠的早期萌芽,中國繪畫中的外來元素,經變圖模式與山水畫核心圖式的確立,等等。一系列的議題串聯(lián)起中國山水畫發(fā)展的脈絡,當我們從比例、結構模式、圖式的生成與演化等角度來思索繪畫及繪畫史,也許會重新認識繪畫。寫作視野同時越過天山以西,遠至歐洲,檢視各個古老文明的藝術,游觀古羅馬的壁畫、中世紀手抄本插圖和文藝復興杰作,眺望兩河流域的浮雕與波斯細密畫,追問世界繪畫敘事模式的前世今生,感知東西方藝術的交流與互動……
- 陳丹青、梁文道盛贊的青年畫家、中國山水畫的知音韋羲,繼《照夜白》之后再次重返古代山水現場,游走于東西方之間,暢談山水畫的源起與流變。古希臘羅馬的壁畫中就有風景的萌芽,但西方風景畫到17世紀才宣告獨立;而中國漢代的墓葬壁畫中也有起伏的山川,但中國山水畫至隋唐才走向成熟。在或長或短的空窗期中,世界的山水畫經歷了什么? 本書采用橫跨東西方的藝術史研究視野,并列考察從漢到明、從古羅馬到文藝復興的各類畫作,在橫向與縱向的多重對比中,探究山水畫的形成、交流與發(fā)展。
- 山水如何進入繪畫?本書重點追溯中國山水畫的起源與演變,從青銅器的云氣紋中,找尋山水的前世;從漢代畫像磚和博山爐的圖案中,回望山水的童年;從隋唐石窟壁畫中,追索北宋偉大山水畫空間、構圖的來源……結合《洛神賦圖》《明皇幸蜀圖》《山莊圖》《溪山春曉圖》等具體畫作,考察中國山水畫獨特的比例關系、時空結構,以及圖式的生成等,還原從實體山水到繪畫藝術的轉化。
3.古人如何觀看山水?半山游目、林中遠眺、以小觀大、高山仰止……結合具體畫作,分析古人觀看風景的11種方式,從而為欣賞者的我們指出游觀水畫的門道。
韋羲,畫家、寫作者、藝術史學者。著有藝術史論集《照夜白》《小山重疊》?蠢硐胍纛l藝術課《20幅名作品里的中國美術史》《中國藝術2000年:透過山水,看懂中國畫》《兩種自然里的藝術史》主講人。
前言:轉身萬里,回首千年
繪畫的理由
每片樹葉里都有一棵樹
剪越江秋
《溪山春曉圖》與晚明實景山水
非典型南宋山水和實景畫
如見所夢:李公麟《山莊圖》
拔示巴三次出現在樓梯上
上升與下降
看風景的方式
大地上的山水
經變圖與《明皇幸蜀圖》
繪畫即劇場
細密畫的風格與尺度
誰能畫出《洛神賦圖》?
巖山寺佛傳圖:全景式蜂巢空間敘事模式的誕生與流傳
線條的引導:飛升、墜落與分崩離析
為什么山水畫看上去都一樣?
中國繪畫的衰落是因為寫意?
邊界與突破(上)
邊界與突破(中)
邊界與突破(下)
波提切利的愿望
繪畫的勝利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