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法治建設的歷史進程中,國家是始終無法回避的主體。在理解中國法治時,不應僅僅把國家視為必要的惡,也應當把國家視為基本的善。必要的惡與基本的善并非截然對立,而是相互關聯(lián)。必要的惡之所以必要,就在于法治建設離不開國家,國家因此也是基本的善。
本書是從國家維度歸納當代中國法治建設成就,提煉中國法治建設基本立場和實踐方案的積極嘗試。作為當代中國法治建設的基本理念與行動坐標,本書所描述的國家主義法治觀是帶有德性要求的法治觀,是尊重個人尊嚴、重視社會力量和社會資源的法治觀,更是以國家自我限權(quán)為主要特色的法治觀。
探討中國法治建設,可以從不同的維度切入,既可以是個體或社會維度,也可以是國家維度。不同維度觀察到的現(xiàn)象和問題往往有所差異。不可否認,國家在中國法治建設中始終發(fā)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尤其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成熟、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水平顯著提高、全面依法治國總體格局基本形成的時代背景下,更加需要重視作為秩序建構(gòu)主體的國家的主導作用,全面推進國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需要國家、社會和個人三者緊密合作,并需要國家在其中發(fā)揮主導作用。
從國家維度描述中國法治與社會治理進程,可以使用國家主義的概念來揭示法治建設中國家、社會與個人的互動關系。由于需要說明國家因何在法治建設中發(fā)揮主導作用,同時也為了證明為何有必要在描述和刻畫國家在法治建設中的功能與作用時使用國家主義概念,導論將首先全景式地回顧、梳理和概述國內(nèi)外法學理論中關于國家角色、作用的研究。借此,摸索出國家與國家主義間關系的草蛇灰線,揭示兩者之間的歷史脈絡和主要特點,從而引出作為核心分析概念的國家主義,并對其進行概念界定。之后,再從方法論的角度歸納國家主義與中國法治建設的實踐邏輯,明確本書的研究主題。
一、 研究概述: 法學理論中的國家與國家主義
有關國家的研究,在理論界占據(jù)重要位置。無論是國內(nèi)學者還是國外學者,都對國家表現(xiàn)出濃厚的研究興趣。事實上,對國家的研究有著悠久的歷史,一般可以追溯至古希臘時期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等思想家的學說。法學理論界對于國家的研究雖然建立在政治學和社會學等學科的理論基礎之上,但并非對這些學科亦步亦趨,而是著重從國家的維度來分析具體的法律與法學問題,并在此基礎上逐漸發(fā)展出對于國家和法律關系一般層面的認識。這里將簡要梳理法學理論中有關國家和國家主義的研究成果,同時也將涉及部分其他學科對于國家和國家主義的經(jīng)典理論研究工作。
(一)法學理論中的國家研究
在很長一段時期內(nèi),西方學術話語對于國家常常抱持一種負面的看法。在 20 世紀中葉,不少學者認為國家是一個過時的概念,有學者甚至提出國家這一概念只是法律形式主義在研究憲法原則時的產(chǎn)物,除此之外不具有任何真正的理論和實踐價值。著名歷史學家彼奈特爾認為,國家這一概念在社會科學中是一個如幽靈般空洞的存在,無法用社會科學或者政治科學的工具來分析它。 相較于國家,學者更愿意以社會、政府或政治發(fā)展等概念作為研究的出發(fā)點。直到 20 世紀 60 年代,逐漸興起的新馬克思主義學派針對國家提出了許多有價值的觀點。新馬克思主義學派詳盡探討了不同理論對國家在資本主義社會中作用的認知,有的將國家看作階級統(tǒng)治的工具,有的將國家描繪為階級斗爭的舞臺,也有的將國家看作經(jīng)濟積累的必要客觀保證。其中一些有代表性的社會理論家提倡從兩個方面對國家進行定義,即國家首先是一個決策系統(tǒng),其次是一種權(quán)威意圖的表現(xiàn),它們分別從主觀和客觀兩個層面界定國家。 這些研究表明,國家概念在西方法學理論界重新獲得重視。
國家概念在西方法學理論中的地位,集中體現(xiàn)在對國家與法律關系的見解上。整體來看,目前西方法學理論界對國家與法律的關系大致有如下幾種看法。
于 浩,華東師范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法學會法理學研究會、法學教育研究會理事,上海法律專業(yè)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等。在法學類核心期刊發(fā)表論文多篇,主持國家社科基金、司法部、中國法學會項目以及上海高校市級重點課程,獲第十三屆中國法學青年論壇主題征文一等獎等。
序: 國家也是法治建設中一種基本的善/張志銘1、
導論
第一章國家與法治
第一節(jié)國家學說的類型化分析
第二節(jié)國家與法律的關系分析
第三節(jié)國家在法治建設中的功能分析
第四節(jié)中華人民共和國法治建構(gòu)中國家與法治關系的演進
小結(jié)
第二章中國法治建設的立場:國家主義法治觀
第一節(jié)法治建設立場的多元理論與中國實踐
第二節(jié)國家主義法治觀的概念與譜系
第三節(jié)中國法治實踐中國家主義法治觀的影響與意義
小結(jié)
第三章國家主義法治觀在中國法治體系中的實踐表達
第一節(jié)國家主義法治觀在立法活動中的體現(xiàn)
第二節(jié)國家主義法治觀在執(zhí)法活動中的體現(xiàn)
第三節(jié)國家主義法治觀在司法活動中的體現(xiàn)
小結(jié)
第四章當代中國國家主義法治觀新發(fā)展:吸納社會
第一節(jié)運用楓橋經(jīng)驗的中國基層司法治理實踐
第二節(jié)信訪改革的法治化與社會動員:以應對重大突發(fā)公共事件為例
小結(jié)
第五章當代中國國家主義法治觀新發(fā)展:國家限權(quán)
第一節(jié)法治化治理與國家限權(quán)
第二節(jié)國家權(quán)力行使的德性限定: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司法實踐為例
第三節(jié)黨規(guī)與國法的協(xié)同:以政法隊伍建設為例
小結(jié)
結(jié)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