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帝身后無子,由興藩世子朱厚熜繼皇帝位,是為嘉靖帝,文武百官請其入繼大宗,作為嗣子,改認堂伯弘治帝為父,而稱生父為叔,自此引發(fā)震動朝堂長達二十四年的大禮議。
為追尊其生父母,嘉靖帝不惜以武力鎮(zhèn)壓伏闕抗議的言官群體,導致左順門血案;編纂《明倫大典》,構建皇權正當性的理論文本;編造罪名以阻塞言路,扼殺士人為王者師的政治理想;不斷變更國家禮法,名為恢復祖制,實為提高生父的政治地位,鞏固自身皇權;又為操控群臣,大張閣權,幾易首輔,朝廷政治風氣日下,為黨爭愈演愈烈創(chuàng)造了條件。
本書通過大禮議事件,研究明代嘉靖朝政治文化之異變,尤其是圍繞嘉靖帝生父朱祐杬神主入祔太廟的問題,嘉靖君臣唇槍舌劍,博弈多年,最后嘉靖帝如愿將生父稱宗祔廟,也達成了皇權重塑、小宗變大宗的目的。但嘉靖帝卻動搖了以禮為主的政治文化體系,皇權私化,名分禮秩混亂,導致了明中葉政治動蕩、君臣沖突、社會失序的危機,乃至晚明政治秩序逐步崩潰瓦解。
★一部嘉靖皇帝的成長史
看少年嘉靖如何抗衡群臣,為生父稱宗祔廟,并步步籌謀,掌控朝政,將明朝皇權推至頂峰。
★ 一部明朝政治史
震動朝堂24年的大禮議事件,180多位文臣或死或傷的左順門血案,嚴嵩、夏言、楊廷和、張璁等人相互傾軋……充分呈現(xiàn)權力、制度、文化三者間的互動關系,解讀明中晚期政治為何日漸衰敗。
★ 一部條分縷析的禮學史
從嘉靖皇帝應否改稱父母之辯,到立世室之辯、天地分祀之辯,再到宗廟制度變更,逐步展現(xiàn)禮法之于權力結構塑造和國家政治文化的重要性。
尤淑君,浙江大學歷史系副教授、浙江大學仲英青年學者、浙江省之江青年社科學者,已出版《清此:清朝的社會與文化》《賓禮到禮賓:外使覲見與晚清涉外體制的變化》等著作,主持兩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并獲得浙江省高等教學競賽優(yōu)秀獎與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獎。
緒 論 / 1
一、研究動機 / 1
二、文獻綜述 / 5
三、章節(jié)安排 / 23
第一章 大禮議肇因、經(jīng)過及結果 / 28
一、外藩入繼 / 29
二、繼嗣繼統(tǒng)之爭 / 42
三、左順門事件 / 73
小結 / 88
第二章 從《獻皇帝實錄》到《明倫大典》 / 94
一、從《獻皇帝實錄》到《明倫大典》的編纂過程 / 97
二、《明倫大典》內(nèi)容釋義 / 115
三、《明倫大典》修纂意義 / 148
小結 / 167
第三章 禮制更定的政治文化意義 / 172
一、顯陵改制,建立世廟 / 175
二、分祀天地,改定郊禮 / 183
三、廟制變異,分建九廟 / 202
四、明堂復古,獻皇稱宗 / 222
五、廟制底定,睿宗祔廟 / 235
六、禮制與政治的關系 / 253
小結 / 273
第四章 從大禮議看嘉靖朝政治文化 / 277
一、明代前期的政治生態(tài) / 279
二、公與私之間:名分的意義 / 295
三、首輔難為:從楊廷和到嚴嵩 / 312
四、從道不從君:言官的道德危機 / 364
小結 / 380
結 論 / 384
附錄一:明代諸帝世系表 / 392
附錄二:大禮議編年表 / 396
征引書目 / 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