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習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第二次綜合科學考察集(精)
定 價:360 元
- 作者:張衍輝,葛寶慶
- 出版時間:2024/8/1
- ISBN:9787521928433
- 出 版 社:中國林業(yè)出版社
- 中圖法分類:S759.992.734
- 頁碼:698
- 紙張:
- 版次:1
- 開本:16開
貴州習水國家級自然保
護區(qū)位于貴州省北隅,地處
習水縣西北部,動植物資源
豐富。本書對保護區(qū)的地質
地貌、氣象、土壤、植物、
動物、大型真菌等30多個學
科集中開展了科學考察工作
。本書共分為十一章,包括
綜述部分介紹了本次科學考
察的背景、保護區(qū)現(xiàn)狀;自
然地理概況;真菌物種多樣
性;植物物種多樣性;動物
物種多樣性;生態(tài)系統(tǒng)和景
觀多樣性;資源狀況;社會
經濟狀況;威脅因素;保護
管理狀況;保護區(qū)的綜合評
價及建議,并附習水國家級
自然保護區(qū)動植物種名錄和
相關動植物圖片。本書內容
詳盡,是對習水保護區(qū)多年
保護工作成果的匯總,對相
關林業(yè)科研專家的研究是一
份重要的本底資料,對林業(yè)
從業(yè)者制定保護政策具有重
要的參考價值。
前言
第1章 綜述
1.1 自然地理概況
1.2 生物多樣性概況
1.3 資源概況
1.4 社會經濟概況
1.5 管理現(xiàn)狀概況
1.6 生態(tài)威脅因素
1.7 評價與建議
1.7.1 評價
1.7.2 管理建議
第2章 自然地理概況
2.1 地理位置
2.2 地形地貌
2.2.1 山地地貌
2.2.2 河谷地貌
2.2.3 紅層山地剝夷面及地貌演化歷史
2.2.4 丹霞地貌特征及形成條件
2.2.5 紅層森林地貌景觀
2.3 地質
2.3.1 三岔河-天鵝池中山峽谷區(qū)
2.3.2 德盛壩-中桶壩中山臺地區(qū)
2.4 水文
2.4.1 地下水的補給、徑流及排泄條件
2.4.2 大氣降水、地表水與地下水的轉化條件
2.4.3 地下水物理化學特征
2.4.4 紅層森林的水文效應及生態(tài)功能
2.4.5 紅層森林的社會生態(tài)效益分析
2.5 氣候
2.5.1 地理環(huán)境
2.5.2 大氣環(huán)流背景
2.5.3 研究材料與方法
2.5.4 氣候資源分布特征
2.5.5 結語與討論
2.6 土壤
2.6.1 研究方法
2.6.2 結果與分析
2.6.3 小結
2.7 森林植被
2.7.1 森林植被類型
2.7.2 森林植被特點
第3章 真菌物種多樣性
3.1 地衣
3.2 大型真菌
3.2.1 研究方法
3.2.2 結果與分析
3.2.3 討論
3.3 主要保護真菌
3.3.1 國家和貴州省重點保護野生真菌
3.3.2 珍稀瀕危野生真菌
3.3.3 特有野生真菌
3.3.4 極小種群野生真菌
第4章 植物物種多樣性
4.1 種子植物區(qū)系
4.1.1 科的區(qū)系
4.1.2 屬的區(qū)系分析
4.1.3 種子植物種的地理分布區(qū)類型
4.1.4 小結
4.2 植物物種及分布
4.2.1 藻類植物
4.2.2 苔蘚植物
4.2.3 石松類與蕨類植物
4.2.4 種子植物
4.3 主要保護植物
4.3.1 調查方法
4.3.2 結果分析
第5章 動物物種多樣性
5.1 動物區(qū)系
5.2 動物物種及分布
5.2.1 浮游動物
5.2.2 底棲動物
5.2.3 甲殼動物
5.2.4 蜘蛛類
5.2.5 昆蟲類
5.2.6 魚類
5.2.7 兩棲類
5.2.8 爬行類
5.2.9 鳥類
5.2.10 甫乳類
5.3 主要保護動物
5.3.1 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5.3.2 珍稀瀕危野生動物
5.3.3 貴州特有野生動物
5.3.4 新發(fā)現(xiàn)
第6章 生態(tài)系統(tǒng)和景觀多樣性
6.1 植物群落
6.1.1 材料與方法
6.1.2 主要植被類型
6.1.3 主要群系的群落調查
6.2 生態(tài)系統(tǒng)
6.2.1 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
6.2.2 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
6.2.3 農田生態(tài)系統(tǒng)
6.3 景觀
6.3.1 景觀生態(tài)體系的組成和特征
6.3.2 景觀生態(tài)體系穩(wěn)定性分析
6.3.3 景觀生態(tài)結構分析
6.4 主要保護生態(tài)系統(tǒng)
第7章 資源狀況
7.1 遺傳資源
7.1.1 研究方法
7.1.2 研究結果
7.2 旅游資源
7.2.1 自然景觀資源分析
7.2.2 人文景觀資源分析
7.2.3 環(huán)境質量評價
7.2.4 主要旅游資源
7.3 森林資源
7.3.1 木材資源
7.3.2 果樹類種質資源
7.4 經濟生物資源
7.4.1 油料作物
7.4.2 其他經濟作物
7.5 觀賞生物資源
7.5.1 木本觀賞植物資源
7.5.2 草本觀賞植物資源
7.6 藥用生物資源
7.6.1 藥用種子植物的組成
7.6.2 藥用種子植物科、屬、種的組成結構分析
7.6.3 藥用種子植物資源分析
7.6.4 保護與開發(fā)利用
7.7 森林蔬菜
7.7.1 種類組成與資源特點
7.7.2 優(yōu)先保護與開發(fā)利用的種類
7.7.3 森林蔬菜植物種質資源及用途
第8章 社會經濟狀況
8.1 所在縣(市、區(qū))社會經濟概況
8.2 自然保護區(qū)及周邊社區(qū)社會經濟概況
8.3 土地資源與利用
8.3.1 土地權屬
8.3.2 土地現(xiàn)狀及構成
第9章 威脅因素
9.1 主要威脅因素類型
9.2 主要威脅因素的時空分布
9.2.1 自然威脅
9.2.2 人為威脅
9.3 主要保護對象受威脅因素狀況
9.4 外來入侵物種
9.4.1 入侵動物種類
9.4.2 入侵途徑
9.4.3 危害程度
9.4.4 保護管理建議
第10章 保護管理狀況
10.1 歷史沿革
10.2 機構設置
10.3 基礎設施
10.3.1 交通
10.3.2 通信
10.3.3 保護區(qū)基礎設施建設
10.4 保護管理
10.5 科學研究
第11章 綜合評價與建議
11.1 保護價值評價
11.11 多樣性
11.1.2 稀有性
11.1.3 自然性
11.1.4 典型性
11.1.5 脆弱性
11.1.6 面積適宜性
11.1.7 科研價值
11.2 管理有效性評價
11.3 社會效益評價
11.3.1 提供公共服務
11.3.2 改善公共設施
11.3.3 傳承傳統(tǒng)知識
11.3.4 傳統(tǒng)產品收入
11.3.5 參與式管理
11.3.6 結論
11.4 經濟效益評價
11.4.1 生物物質產品
11.4.2 林業(yè)和林副產品
11.4.3 水資源產品
11.4.4 自然旅游
11.4.5 調節(jié)服務
11.4.6 評估結論
11.5 生態(tài)效益評價
11.6 綜合評價
11.7 范圍及功能區(qū)劃建議
11.7.1 邊界
11.7.2 功能分區(qū)
附錄
附錄1 地衣物種名錄
附錄2 大型真菌物種名錄
附錄3 藻類植物名錄
附錄4 苔蘚植物名錄
附錄5 石松類和蕨類植物名錄
附錄6 種子植物名錄
附錄7 浮游動物物種名錄
附錄8 底棲動物物種名錄
附錄9 蜘蛛類物種名錄
附錄10 昆蟲名錄
附錄11 魚類名錄
附錄12 兩棲類名錄
附錄13 爬行動物名錄
附錄14 鳥類名錄
附錄15 哺乳動物名錄
附錄16 植被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