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質量”(Quality of Life,QOL)是一個后起且綜合多種學科視野的概念。本書就社會變遷與明代生活質量、明代生活質量變遷及其內涵、明代生活質量的歷史定位等方面展開深入研究,借助“生活質量”這一概念,采用社會經濟史與社會文化史兩個研究路徑,通過對明代收入、物價、消費、負擔乃至各社會階層生存狀態(tài)等的考察,探求明朝人生活觀念的變化乃至真實的幸福感知,藉此彌補以往研究過于集聚于生活方式、生活水平的局限,進而深化明代生活史研究,具有重要的學術與應用價值。
陳寶良,1963年生,浙江紹興人。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學士、碩士,新加坡國立大學哲學博士,F(xiàn)任西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兼任北京大學明清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明史學會、中國社會史學會理事。著有《中國的社與會》《明代社會生活史》等多部專著,并在海內外報刊發(fā)表明清史論文百余篇。所著多被海內外知名大學列為學生參考書。其中《中國流氓史》《飄搖的傳統(tǒng):明代城市生活長卷》兩書,已被翻譯成韓文、英文出版;《明代社會生活史》一書,被《中華讀書報》評為“2004年度十大社科圖書”,并人圍“首屆華語傳媒圖書大獎”;《明代士大夫的精神世界》一書,入圍“2017度中國好書”。
導 論
第一章 支配要素
一、生產力要素
二、生產關系要素
三、小 結
第二章 收入構成
一、基本收入
二、額外收入
三、收入分層
四、小 結
第三章 物價波動
一、物價政策與措施
二、官方定價
三、市場分類價格
四、貨幣與物價
五、物價構成要素
六、物價波動態(tài)勢
七、小 結
第四章 消費支出
一、日常消費、
二、社交禮儀消費
三、訴訟消費
四、宗教消費
五、文化消費
六、休閑娛樂消費
七、消費經濟的形成
八、小 結
第五章 賦役負擔
一、賦稅負擔
二、徭役負擔
三、賦役負擔的差異性
四、賦役負擔與生活質量
五、減負政策及其爭議
六、小 結
第六章 民生家計
一、士大夫階層家計
二、庶民階層家計
三、武官軍兵家計
四、社會流動與貧富分化
五、生活水平分層蠡測
六、小 結
第七章 福利保障
一、社會救助
二、醫(yī)療衛(wèi)生
三、養(yǎng)老保障
四、社會優(yōu)撫
五、小 結
第八章 公共產品
一、城垣邊墻
二、公堂廨舍
三、學宮與公共教育
四、修橋鋪路
五、興修水利
六、小 結
第九章 幸福感知
一、“三樂”“四喜”“五福”
二、貧樂與富樂
三、憂苦與快樂
四、士大夫的幸福感
五、庶民的幸福感
六、小 結
余 論
一、時代變遷與生活質量遞嬗
二、生活質量的二元結構
附 表
參考文獻
后 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