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尼亞蕾絲是在東歐各國流行的一種蕾絲。根據作者的研究推測,威尼斯盛行的針繡蕾絲(needlepoint lace)傳到東歐之后,人們開始用當地偏粗的線制作,慢慢演變成了現在的羅馬尼亞蕾絲。做法是先用鉤針鉤出粗細不同的辮子,用辮子縫在底布做出圖案的輪廓,再用不同的刺繡針法(扣眼繡、鋸齒繡、織補繡、蛛網繡、魚鱗繡等)填充圖案,最終做成精美的蕾絲作品。這種蕾絲經洗耐用,曾經是當地人的日常生活用品,而且家家戶戶代代相傳,樸實且富有生命力。圖書配有兩張大紙型,辮子縫出的圖案輪廓需要結合紙型進行制作。因為運用了大量的刺繡針法,這種蕾絲的做法更復雜,成品效果也更精致。
這是國內第一本羅馬尼亞蕾絲的簡體中文版圖書。這種蕾絲源于東歐,慢慢演變成了現在的樣子。技法上結合了蕾絲鉤編、刺繡、白線刺繡等技法,書中的蕾絲花樣豐富、作品多樣,每個作品都提供有紙型圖案,內容詳實。成品效果華貴精致。
說到羅馬尼亞手工藝,很多人腦海中都會浮現出絢麗的民族服裝,上面有色彩豐富的刺繡以及華麗的珠繡。其實,除此之外,還有樸實且富有生命力的蕾絲。這種蕾絲曾經是當地人的日常生活用品,經洗耐用,而且家家戶戶代代相傳,質樸又結實。在大雪圍困的漫長冬季里,這或許還是貼補家用的手工活之一。我在羅馬尼亞的旅途中,每次看到洗褪色的舊蕾絲都會很感動?吹贸鰜恚鼈円恢北蝗胰苏湎У厥褂弥。
遺憾的是,關于羅馬尼亞蕾絲的起源并不明確,相關文獻也很少。據我查證,這種蕾絲也被叫作macramé lace和lasetǎ,在東歐各地都有。我想應該是威尼斯盛行的針繡蕾絲(needlepoint lace)傳到東歐之后,人們開始用當地偏粗的線制作,慢慢演變成了現在的羅馬尼亞蕾絲。雖然與14世紀到16世紀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蕾絲相似,但是最大的區(qū)別在于,文藝復興時期的蕾絲是用織帶勾勒圖案,而羅馬尼亞蕾絲是用鉤針編織的辮子勾勒圖案,這種方法是獨一無二的。據說鉤編蕾絲傳到歐洲是在16世紀左右,由此可以推測,鉤編蕾絲與當地的針繡蕾絲融合并發(fā)展成現在的工藝形式是在16世紀以后。
我是在丈夫調到關西工作時從買到的編織書《毛線球》(日本寶庫社1991年12月出版)上第一次看到羅馬尼亞蕾絲的。其中有一篇文章介紹了白鳥千鶴子老師在紐約看到的羅馬尼亞蕾絲;氐疥P東后,我就開始去白鳥老師的教室上課了,單程2小時,每月2次。
當時并沒有教材,上課時要自己動手把圖案和制作說明記在本子上。我經常問很多遍才能理解,也許給老師添了很多麻煩吧。到現在30多年過去了,不知不覺自己也成了老師。
時間和精力比較寬裕時,我會嘗試用與平常不同的掛線方法或朝不同方向運針走線……有時就會偶然發(fā)現新的針法。我總是尋思著,是否可以在羅馬尼亞蕾絲的框架基礎上制作出具有自己風格的蕾絲。當我用自己喜歡的針法一點一點填充圖案時,整個過程真是快樂極了。
正如白鳥老師的文章為我打開了羅馬尼亞蕾絲的大門,希望本書可以帶領大家開啟羅馬尼亞蕾絲之旅。
三輪浦綠
作者:(日)三輪浦綠 著
現居神奈川縣橫濱市。1992 年師從于白鳥千鶴子老師。2009 年創(chuàng)立了SEZATOARE教室,目前在橫濱、札幌定期開設課程。2012 年在原宿首次舉辦了個人作品展,2019年開始,在寶庫學園東京校區(qū)開設講座。至今制作的羅馬尼亞蕾絲作品已經超過100件。
譯者:蔣幼幼,女,畢業(yè)于上海外國語大學日語專業(yè),翻譯中級職稱,目前已經翻譯出版編織類圖書100多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