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文集收錄了作者自19842024年所發(fā)表的文章,逾百萬字。第一卷為中國音樂史學,第二卷為音樂美學,第三卷為美育理論和音樂教育學、音樂物像學,第四卷為音樂評論。這部文集,涵蓋了作者在不同學科領域的研究成果,折射出作者的學術之路:從音樂史學、音樂美學到后來又拓寬至美育理論和音樂教育學、音樂傳播學、音樂物像學以及音樂評論等。
文集從多學科、多維度地體現(xiàn)了作者在音樂學研究領域的思考與研究特點。
中國音樂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北京市高校優(yōu)秀教學團隊(中國音樂史)帶頭人,北京市高校教學名師,中國音樂學院建院50周年突出貢獻獎獲得者。曾先后任中央音樂學院音樂研究所所長、教*部高校社科中心兼職研究員、中國音樂學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及中國音樂史學研究中心主任。主要學術成果有《古樂的沉浮中國古代音樂文化的歷史考察》、《音樂美學通論》(合著)、《中國音樂的歷史與審美》(合著)、《中國古代音樂美學史》、《中國古代音樂教育》、《中國歷代音樂典籍精詮》(主編)等。多部學術專著獲國家級、省部級一、二等獎!独m(xù)修四庫全書》經(jīng)部樂類特邀編纂委員,國家《藝術課程標準(實驗稿)》執(zhí)筆者,《學校藝術教育研究叢書》編委會副主任,《世界音樂教育哲學·亞洲·中國音樂教育哲學》撰稿人(英國牛津大學2024年版)。
第一卷
001 遠古至西周四聲音階觀念的形成及其歷史地位
關于音階史問題的若干思考
020 師曠形象古傳今識
025 鄭風鄭聲的文化比較及其歷史評價
042 孔子說鄭聲淫,會說鄭風淫嗎?
關于鄭風鄭聲問題的再追問
052 禮樂文化宏微論
關于禮樂文化的若干思考
064 曾侯乙編鐘六陽律的三度定律及其音階形態(tài)
074《呂氏春秋·音律》有關三分損益生律法文字表述的語義分析
關于先秦三分損益律兩種生律法并存的探討之一
081放馬灘秦簡《日書·律書》與《管子·地員》的兩種生律法及其學術特點探討
093 應當基于對原典的理解
談《呂氏春秋·音律》中與生律法相關的陽上陰下觀念
101 聲曲折概念的重新界定與音韻學研究視點
108 漢魏至唐歌舞大曲三部性結構對比曲體特點
116 古樂曲中解的曲體結構與功能
124 古樂中二曲合套的對比性曲體結構
多曲同套音樂思維的先源
131 對中日唐代琵琶譜研究差異的探討
147 對古譜譯解與音響再現(xiàn)學理層面上的認識
153 宋代詞樂的創(chuàng)作特點
170 從姜白石自度曲看詞樂創(chuàng)作中的音韻關系
兼及宋元起調(diào)畢曲理論的相關分析
187 傳承·傳人·傳譜
《納書楹曲譜》葉派唱口的學術傳承與選擇
210 《納書楹曲譜》葉派唱口文化傳承的三個特點
217 關于戲曲音樂一曲多用問題的若干斷想
222 古代聲樂演唱理論拾穗
231 論王光祈的音樂思想
247 對王光祈出國留學原因的再認識
255 呂驥的大型合唱曲《鳳凰涅槃》
283 江文也的音樂思想
296 郭蘭英的藝術道路及其成就
308 杜鳴心的鋼琴協(xié)奏曲《春之采》
317 課題、方法、智力結構
音樂史研究札記三則
322 歷史文獻研究中的方法論問題
326 從人的音樂活動出發(fā)考察音樂史
在中國現(xiàn)代音樂史座談會上的發(fā)言
334 在歷時中展開共時
為中國音樂史研究開拓新路徑的感想
339 中國音樂史學科發(fā)展前瞻十要點
哲學、美學、音樂學學術前沿成果報告會演講提綱
351 關于中國音樂雙文化現(xiàn)象的若干思考
366 中國音樂史學的多層開放研究結構與學科建設
378 中國音樂學術史研究的學理性思考
386 以多線多類音樂文化事象的研究推動音樂史分期研究的深入
389 先秦作為歷史分期概念運用的辨析
393 傳統(tǒng)史學基礎上首次新的通史性學科知識建構
顧梅羹《中國音樂史》述評
407 近代中國音樂史學科起步階段的探索性成果
葉伯和《中國音樂史》述評
417 歷史中的傳統(tǒng)與傳統(tǒng)中的歷史
童斐《中樂尋源》述評
427 大同樂會新文化實踐的古樂探索成果
鄭覲文《中國音樂史》述評
442 中國古代音樂史學科完成現(xiàn)代學術轉(zhuǎn)型的第一本著作
從音樂學術史角度看王光祈的《中國音樂史》
451 20 世紀上半葉中國音樂通史研究繼往開來的高峰之作
楊蔭瀏《中國音樂史綱》述評
481 從實踐的觀點出發(fā)
以楊蔭瀏為代表的中國古代音樂史學科全新構建
第二卷
001 音樂審美中情感情緒問題的研究
019 反映論與主體論
對美學哲學基礎的思考
022 談音心對映論之爭
030 音樂存在的聽覺感知基礎
041 流行音樂問題與音樂美學研究
044 音樂美學理論新構
062 音樂存在方式三要素與音樂美學研究
070 音樂存在方式三要素理論是如何提出的
080 音樂美學的研究要引入文化視角
從美學的角度看世紀之交的中西音樂問題
086 樂本體與音本體:中西音樂學的分水嶺
103 關于音樂是什么的理論模式及其不同思考方式
《關于民族音樂學的一種理論》的讀書筆札
114 面對經(jīng)典音樂作品的三種詮釋
123 關于中國音樂美學史研究對象的思考
144 樂之初義及其歷史沿革
150 樂古樂文化的傳統(tǒng)審美心態(tài)
161 由《樂之初義之我見》引發(fā)的意見
165 龢之初義及其文化學研究
173 和古代音樂審美的理想境界
187 樂本體思維模式在秦漢道家音樂思想學理性思考中的存在
以《呂氏春秋》中《大樂》《適音》為例的分析
202 《樂記》音樂美學思想試析
216 論嵇康的音樂美學思想
《聲無哀樂論》研究
233 有關《聲無哀樂論》音樂美學思想評價的若干問題
241 樂作為文化行為方式的存在
答劉再生《〈聲無哀樂論〉今譯》編者案兼及今譯的概念理解問題
246 對茅原《仲德周年祭》一文中有關《聲無哀樂論》研究評價的答復
251 韓愈音樂美學觀的性情三品人性論基礎
對《聽穎師彈琴》《送孟東野序》的辨析與解讀
260 《溪山琴況》的琴樂美學思想
283 民族器樂審美中的人文情懷與審美范疇
第三卷
美育理論和音樂教育學
003 美育與音樂教育的若干理論問題
022 美育在我國教育方針中的存在及其理論表述
036 美育的價值取向問題
041 人與藝:中國傳統(tǒng)音樂教育兩種體系的存在與啟示
063 關于中國音樂教育史研究與教學的提綱
074 趙沨的音樂教育思想及其教育成就
081 趙沨音樂教育思想談片
092 蔡元培的音樂美學理論與實踐
109 對《論蔡元培與中國近代音樂兼評修海林〈蔡元培的音樂美學理論
與實踐〉》一文責難的答復
123 在學術爭論中相切磋、辨得失
對黃旭東《尊重史實 講求邏輯》一文的答復
129 奧爾夫音樂教育思想述評
145 關于國家《藝術課程標準》研制的思路與認識
164 高校音樂教育專業(yè)課程改革的實踐研究
紹興文理學院音樂教育學三課的設置和教學實踐
178 《音樂教育學核心課程構建概論三課的教學實踐與研究》序
181 文化環(huán)境與音樂教育問題
187 中國音樂教育跨世紀的選擇
195 音樂教育的共識 跨越世紀的選擇
第六屆國民音樂教育改革研討會論文評審隨想
197 中國音樂教育哲學論綱
音樂物像學
247 宋代雜劇南傳形式的文物遺存
四川大足石窟六師外道謗佛不孝群像考
256 來自美國阿拉斯加的清末中國揚琴
276 文治武功治國理念的視覺呈現(xiàn)
宋元《大駕鹵簿圖書·中道》諸儀仗隊陣中兵樂引導模式的設計與功能研究
284 宋元《大駕鹵簿圖書·中道》畫卷樂陣編制類型的分析與史料互證
兼及該畫卷的斷代問題
294 見物、見人、見心靈
中國音樂歷史的物態(tài)遺存
305 唐風余韻 猶存人間
前蜀皇帝王建墓伎樂隊石雕賞析
315 中國音樂考古學研究的重大學術成果
記《中國音樂文物大系》出版座談會暨第一屆中國音樂考古學研討會
音樂傳播學
321 音樂學領域中的傳播學研究
338 電視綜藝節(jié)目的文化屬性
352 當代文化環(huán)境中原生態(tài)民歌生存方式的多樣性
以 50 例網(wǎng)絡信息(2010.052011.02)為視界
367 中國音樂傳播的歷史文化特征
第四卷
001 承傳統(tǒng)之美 立腔韻之學
走近當代琵琶藝術大師王范地先生
012 腔韻之學,琵琶藝術守正創(chuàng)新的永久坐標
016 為音樂插上兩翼 為時代揮灑樂聲
記中國當代女指揮家黃曉飛教授
025 汲取傳統(tǒng)菁華基礎上的新釋
宋飛二胡獨奏音樂會隨筆
032 生命哲學的音樂詮釋
宋飛二胡情景音樂會有感
042 中國當代大型二胡創(chuàng)作作品選集系列圖書序
049 中國弓弦藝術樂之創(chuàng)新
中國音畫樂舞《清明上河圖》情景音樂會的創(chuàng)作特色
057 中國夢的音樂闡述
評《逐夢為二胡與管弦樂隊而作》
065 藝正其理 理明其藝
為宋飛《二胡藝術論》作(代序)
070 民族器樂的繼承與開拓
張維良笛簫音樂會隨筆
075 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契合 創(chuàng)作與表演的統(tǒng)合
張維良笛藝四十年音樂會蘇、滬、杭、京四地巡演隨筆
082 集表演、創(chuàng)作、教學為一體,不斷開拓創(chuàng)新的當代笛簫藝術家
評張維良教授
092 心系蝶夢終成正果
記全方位為中國揚琴藝術發(fā)展竭力奉獻的李玲玲教授
102 承師風 學本源 行民族樂風
張尊連二胡獨奏音樂會隨感
105 傳承中求創(chuàng)新的探索
王次恒笛子音樂會聽后感
109 實踐·范式·形態(tài):中國百年合唱的歷史文化審視
田嘵寶著《中國當代合唱藝術的多元化發(fā)展》述評
117 音樂學視野中的合唱藝術三則
123 呂驥新作《〈樂記〉理論探新》討論述評
127 憶趙沨
131 詞中廖先生
為廖輔叔先生百年誕辰紀念作
138 與藍玉崧先生交往二三事
142 體系讓位于探索的探索
評于潤洋《音樂美學史學論稿》的美學部分
153 考詳證實 經(jīng)世致用
評蔡仲德《中國音樂美學史論》
162 美學的實踐與實踐的美學
趙宋光先生美學成就片談
165 馮文慈先生的教學與治學
在馮先生身邊學習的心得體會
174貫中西志舉華音 治樂學黃鐘流韻
為中國現(xiàn)代音樂學奠基人王光祈音樂論集的出版而作
177 黎英海教授的民族音樂創(chuàng)作與研究
181 耿生廉先生為我開了兩扇門
183 立足西部的音樂文化考察
羅藝峰《中國西部音樂論生成與前景》述評
189 音樂物化遺存的考古研究
《陜西出土音樂文物》讀后隨筆
192 一部來之于實地考察,開拓性的學術成果
評洛秦的《街頭音樂:美國社會和文化的一個縮影》
198 陳諸家之說 立一家之言
評陳其射《中國古代樂律學概論》
204 具開拓性的中國地方音樂史研究成果
評凌瑞蘭的東北音樂史研究
213 在歷史的田野中追蹤歷史
評陳秉義、楊娜妮的《中國古代契丹遼音樂文化考察與研究》
220 歷史的穿越與追溯
讀陳秉義《中國塤八千年歷史鉤沉》
225 凡學因史而立
王思琦《中國當代流行音樂史稿》序
228 於諸樂先言懸事
任宏《兩周樂懸制度與禮典用樂考》序
231 宏微相論 探尋規(guī)律
宋克賓《兩周編鐘編磬的編列 / 音列結構研究》序
234 漢唐琵琶歷史圖景的立體展示
陳岸汀《華化與分型:漢唐琵琶的類型特征、演奏方式及其人文存在研究》序
239 琴樂的文化品格是如何建構起來的?
禮樂文化轉(zhuǎn)型與重塑中的文化創(chuàng)新(代序)
242 《〈大還閣琴譜〉樂詮》序
245 教育承載理想 育人不忘初心
《國民音樂教育改革研討會研究(19861998)》序
248 音樂學視野中的昆曲研究成果
蒯衛(wèi)華《昆曲曲牌曲腔關系研究以昆曲南曲商調(diào)曲牌為例》序
252 辨惑明道 哲藝相論
《音樂與心性:藝以修心的音樂教育哲學》序
256 琴弦之外的記錄
評《中國大提琴藝術發(fā)展史》
262 傳承人文 重塑琴品
《琴說古曲》序
265 音樂情感的歷史性與民族性
關于朱踐耳《第一交響樂》的對話
269 新潮音樂評論中的幾個問題
277 發(fā)展中的選擇
關于中國音樂發(fā)展的反思四則
292 留下深度體驗的記錄與心得
王鎮(zhèn)華與《中國傳統(tǒng)音樂采風與心得》
297 關于中國傳統(tǒng)音樂學的學科群性質(zhì)及相關問題思考
300 再唱禮樂之邦的人文頌歌
在大型儒家文化交響樂《人文頌》創(chuàng)作座談會上的發(fā)言
304 百年回響民國胡琴展演品鑒前言
307 走出迷霧:關于王洛賓轉(zhuǎn)讓民歌版權的思考
313 《古樂的沉浮》再版序言
316 《中國樂妓史》序、再版序言
323 《中國古典音樂欣賞》總序
326 《大學音樂》前言
330 理國樂學脈 立中國學術
《中國古代音樂典籍精詮》序
336 附錄:修海林音樂學著述文目(1984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