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集益具有南方人的靈氣,收斂而有韌性,作品卻有針扎般的感覺。他的小說可分為歷史敘事和現(xiàn)實敘事,前者主要是父親“系列”,后者主要是寫當代年輕人的生活。
陳集益作品中現(xiàn)實性與寓言性的暗合和聯(lián)結(jié)都來自生活本身,是流動的生活及其多面性使人產(chǎn)生的聯(lián)想,其奇特的想象力,總是能和許多具體、精準的生活描寫結(jié)合在一起,這在當代青年作家中至為難得。
《野豬場》主要收錄了《洪水、跳蚤》、《城門洞開》、《野豬場》、《阿巴東的葬禮》、《癱瘓》、《告別演出》、《恐怖癥男人》等作品,供讀者朋友們欣賞。
中國現(xiàn)代文學發(fā)軔于本世紀初葉,同我們多災(zāi)多難的民族共命運,在內(nèi)憂外患,雷電風霜,刀兵血火中寫下完全不同于過去的嶄新篇章,F(xiàn)代文學繼承了具有五千年文明的民族悠長豐厚的文學遺產(chǎn),順乎20世紀的歷史潮流和時代需要,以全新的生命,全新的內(nèi)涵和全新的文體(無論是小說、散文、詩歌、劇本以至評論)建立起全新的文學。將近一百年來,經(jīng)由幾代作家揮灑心血,胼手胝足,前赴后繼,披荊斬棘,以艱難的實踐辛勤澆灌、耕耘、開拓、奉獻,文學的萬里蒼穹中繁星熠熠,云蒸霞蔚,名家輩出,佳作如潮,構(gòu)成前所未有的世紀輝煌,并且躋身于世界文學之林。80年代以來,以改革開放為主要標志的歷史新時期,推動文學又一次春潮洶涌,駿馬奔騰。一大批中青年作家以自己色彩斑斕的新作,為20世紀的中國文學畫廊最后增添了濃筆重彩的畫卷。當此即將告別本世紀跨入新世紀之時,回首百年,不免五味雜陳,萬感交集,卻也從內(nèi)心涌起一陣陣欣喜和自豪。我們的文學事業(yè)在歷經(jīng)風雨坎坷之后,終于進入呈露無限生機、無窮希望的天地,盡管它的前途未必全是鋪滿鮮花的康莊大道。
綠茵茵的新苗破土而出,帶著滿身朝露的新人嶄露頭角,自然是我們希冀而且高興的景象。然而,我們也看到,由于種種未曾預料、而且主要并非來自作者本身的因由,還有為數(shù)不少的年輕作者不一定都有順利地脫穎而出的機緣。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乃是為出書艱難所阻滯。出版渠道不順,文化市場不善,使他們失去許多機遇。盡管他們發(fā)表過引人注目的作品。有的還獲了獎,顯示了自己的文學才能和創(chuàng)作潛力,卻仍然無緣出第一本書。也許這是市場經(jīng)濟發(fā)展和體制轉(zhuǎn)換期中不可避免的暫時缺陷。卻也不能不對文學事業(yè)的健康發(fā)展產(chǎn)生一定程度的消極影響,因而也不能不使許多關(guān)懷文學的有志之士為之扼腕嘆息,焦慮不安。固然,出第一本書時間的遲早,對一位青年作家的成長不會也不應(yīng)該成為關(guān)鍵的或決定性的一步,大器晚成的現(xiàn)象也屢見不鮮,但是我們?yōu)槭裁床辉诹λ芗暗姆秶鷥?nèi)盡力及早地跨過這一步呢?
于是,遂有這套&"21世紀文學之星叢書&"的設(shè)想和舉措。
中華文學基金會有志于發(fā)展文學事業(yè)、為青年作者服務(wù),已有多時。如今幸有熱心人士贊助,得以圓了這個夢。瞻望21世紀,漫漫長途,上下求索,路還得一步一步地走。&"21世紀文學之星叢書&",也許可以看作是文學上的&"希望工程&"。但它與教育方面的&"希望工程&"有所不同,它不是扶貧濟困,也并非照顧&"老少邊窮&"地區(qū),而是著眼于為取得優(yōu)異成績的青年文學作者搭橋鋪路,有助于他們順利前行,在未來的歲月中寫出更多的好作品,我們想起本世紀20年代和30年代期間,魯迅先生先后編印《未名叢刊》和&"奴隸叢書&",扶攜一些青年小說家和翻譯家登上文壇;巴金先生主持的《文學叢刊》,更是不間斷地連續(xù)出了一百余本,其中相當一部分是當時青年作家的處女作,而他們在其后數(shù)十年中都成為文學大軍中的中堅人物;茅盾、葉圣陶等先生,都曾為青年作者的出現(xiàn)和成長花費心血,不遺余力。前輩們關(guān)懷培育文壇新人為促進現(xiàn)代文學的繁榮所作出的業(yè)績,是永遠不能抹煞的。當年得到過他們雨露恩澤的后輩作家,直到鬢發(fā)蒼蒼,還深深銘記著難忘的隆情厚誼。六十年后,我們今天依然以他們?yōu)楣廨x的楷模,努力遵循他們的腳印往前走去。
開始為叢書定名的時候,我們再三斟酌過。我們明確地認識到這項文學事業(yè)的&"希望工程&"是屬于未來世紀的。它也許還顯稚嫩,卻是前程無限。但是不是稱之為&"文學之星&",且是&"21世紀文學之星&"?不免有些躊躇。近些年來,明星太多太濫,影星、歌星、舞星、球星、棋星……無一不可稱星。星光閃爍,五彩繽紛,變幻莫測,目不暇接。星空中自然不乏真星,任憑風翻云卷,光芒依舊;但也有為時不久,便黯然失色,一閃即逝,或許原本就不是星,硬是被捧起來、炒出來的。在人們心目中,明星漸漸跌價,以至成為嘲諷調(diào)侃的對象。我們這項嚴肅認真的事業(yè)是否還要擠進繁雜的星空去占一席之地?或者,這一批青年作家,他們真能成為名副其實的星嗎?
當我們陸續(xù)讀完一大批由各地作協(xié)及其他方面推薦的新人作品,反復閱讀、醞釀、評議、爭論,最后從中慎重遴選出叢書入選作品之后,忐忑的心終于為欣喜慰藉之情所取代,油然浮起輕快愉悅之感。&"他們真能成為名副其實的星嗎?&"能的!我們可以肯定地、并不夸張地回答:這些作者,盡管有的目前還處在走向成熟的階段,但他們完全可以接受文學之星的稱號而無愧色。他們有的來自市井,有的來自鄉(xiāng)村,有的來自邊陲山野,有的來自城市底層。他們的筆下,蕩漾著多姿多彩、云譎波詭的現(xiàn)實浪潮,涌動著新時期蕓蕓眾生的喜怒哀傷,也流淌著作者自己的心靈悸動、幻夢、煩惱和憧憬。他們都不曾出過書,但是他們的生活底蘊、文學才華和寫作功力,可以媲美當年&"奴隸叢書&"的年輕小說家和《文學叢刊》的不少青年作者,更未必在當今某些已經(jīng)出書成名甚至出了不止一本兩本的作者以下。
是的,他們是文學之星。這一批青年作家,同當代不少杰出的青年作家一樣,都可能成為21世紀文學的啟明星,升起在世紀之初。啟明星,也就是金星,黎明之前在東方天空出現(xiàn)時,人們稱它為啟明星,黃昏時候在西方天空出現(xiàn)時,人們稱它為長庚星。兩者都是好名字。世人對遙遠的天體賦予美好的傳說,寄托綺思遐想,但對現(xiàn)實中的星,卻是完全可以預期洞見的。本叢書將一年一套地出下去,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五十年之后,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作家如長江潮涌,奔流不息。其中出現(xiàn)趕上并且超過前人的文學巨星,不也是必然的嗎?
歲月悠悠,銀河燦燦。仰望星空,心緒難平!
1994年初秋
陳集益,男,1973年生,浙江金華人。1998年開始寫作。2007年就讀于魯迅文學院第七屆中青年作家高級研討班。現(xiàn)為浙江省作家協(xié)會簽約作家。
迄今已在《十月》、《人民文學》、《中國作家》、《鐘山》、《天涯》、《山花》等文學期刊發(fā)表小說六十萬字。有作品被《小說選刊》轉(zhuǎn)載、收入選本。2009年獲《十月》新銳人物獎。2010年獲浙江省青年文學之星獎。
總序:
序:在歷史交接的界面上
洪水、跳蚤
城門洞開
野豬場
阿巴東的葬禮
癱瘓
告別演出
恐怖癥男人
和抑郁癥患者在一起
長年生病的父親躺在床上,渴盼著天下大雨。大雨來臨之后,他總要叫我和姐姐去河埠頭看看洪水來了沒有。洪水是可怕的,泥沙俱下,駭浪濤天,在傾斜的河床上如游龍翻滾。村里人站在高高的山坡上,他們的心情跟父親恰恰相反,洪水濺起的浪花和拍擊河岸的巨響,讓他們擔心災(zāi)難的降臨。
他們回憶起了一九七三年的那一場洪水,金塘河兩岸的稻田被洪水淹沒,洪水沖毀了橋梁,漫到了村子里,醬色的渾水里漂浮著動物的死尸,莊稼的秸桿,支離破碎的木頭,還有人畜的糞便。那一場洪水把我們村里的十五頭豬、四頭牛、三口人吞進了肚子,若干天后他們在下游的水庫里浮了上來。可以想象,從四面八方涌來的哭聲在水庫邊的油泥里打滾,使平靜的水庫不再平靜。那一場洪水被村里人口口相傳。
那一年,我三歲。我的父親就是我們村那三個被洪水沖走的人之一。母親得知父親落水的消息后,一手拉起比我大四歲的姐姐,一手抱起年幼的我,一路上,母親的哭聲、身體的戰(zhàn)抖比兇猛的洪水更叫我恐懼。我是在母親的喘息和自己的哭泣聲中睡著的。睡著之后,母親將我用一條破爛的圍裙捆綁在她的背上。此后的景象,我如同在一條漆黑的隧道里穿行。
父親是落水者當中唯一的幸存者。他在急速的洪流中抱住了一根圓木,直至河流的拐彎將他送到了河心的一塊巖石上。父親在這塊被洪水包圍的巖石上,在饑寒交迫中和蘆葦叢里的水蛇、蚊子、疲倦戰(zhàn)斗了三天兩夜。當洪水消退,父親被人從巖石上救下來,他已經(jīng)站不住了,腿軟得像兩截腐爛的腸子。更要命的是,父親的肺被凍壞了。他雖然沒有死,但在以后的日子里,洶涌的洪水在他的胸腔里繼續(xù)泛濫成災(zāi)。他咳嗽、哮喘,呼吸困難時,只好蹲在路邊,眼睛翻白,滿頭大汗,嘴角掛著黏糊糊的痰。
父親的病讓他掙不到工分,家境一日不如一日。從三歲到分田單干,其間正是我記事的開始。我記得父親半夜的咳嗽怎樣將我吵醒。他的頭從床沿上垂掛下去,脖子伸得筆直,母親不安地拍打他后背上的骨頭。父親需要很多的力氣和很長的咳嗽,才能在聲嘶力竭之后吐出一口痰。他每吐出一口,就像打完一場戰(zhàn)爭,他告訴母親窒悶的胸口舒暢了,他沒事了,勸母親躺下睡覺。母親等了一會兒,然后才熄燈睡覺,不料光亮一消失,父親的咳嗽就像黑暗卷土重來。父親常常因為怕吵醒我們而將自己憋得身子發(fā)抖。
父親不得不相信醫(yī)學的力量。他開始服輸,習慣別人的目光,此后看病、吃藥成了他活下去的重要前提。我家的抽屜里逐漸塞滿了父親吃剩下的藥瓶、藥盒,廚房里飄浮著草藥的怪味。一段時間之后,父親的病卻不見斷根。由于經(jīng)濟拮據(jù),父親決定讓母親自學注射,這樣可以省下不少費用。母親的雙手是干粗活的,當她拿起小小的針筒,顫抖的手如同狂風中的枯枝,她沒有勇氣將尖利的鋼針扎向丈夫的皮肉。
我的父親軟硬兼施,百般誘導,將褲子一遍遍褪到臀部以下。他的不厭其煩和不怕流血的決心感動了母親,母親在父親的指揮之下尋找鋼針落腳的地方。盡管父親的屁股已經(jīng)被赤腳醫(yī)生扎得稀巴爛,但是母親在幾個腫塊之間還是找到了一處柔軟的組織,她將手中的鋼針瞄準了那個地方。最后,我看見大汗淋漓的母親將針扎了過去。在那個瞬間,父親做出了痛苦的表情。
沒有想到母親自學注射的第一針,針就斷了。父親扭身拔出了彎曲的針頭,笑著說沒關(guān)系沒關(guān)系,母親卻跑到一邊。傷心地哭個不停。
一九七三年的洪水奪走了父親的健康,給我們家?guī)砹思,病,疾病又給我們家?guī)砹送纯唷>o隨而來的是貧窮,貧窮比疾病更可怕。我們的肚子終日饑腸轆轆,唧唧咕咕的聲音聽起來像一首歌曲,卻是對肉體和意志的雙重折磨。饑餓成了一家人最大的敵人……
或許是事物之間都存在辯證關(guān)系,父親的腦子在他的體力衰退之后,似乎變得更加活絡(luò)了。關(guān)于這一點,連村里人都看出來了。當父親提著籃子,在一些別人沒有想到的地方摘回來鮮嫩的蘑菇或者可口的野菜,人們會用懷疑的眼光打量他:我們怎么就沒有看見呢?
父親一面要與疾病作斗爭,一邊還要與饑餓去搏斗。父親在無米下鍋的窘迫里,拿一根玉米秸咬一口,嘗嘗是甜的,就遞給孩子?偹阈睦锖檬芤稽c。還有南瓜葉、番薯藤、芭蕉頭,一度成了我們家做泡飯的材料。我記得我家屋后的水坑旁邊原本有一片芭蕉林的,后來芭蕉林漸漸死光了。原來是父親背著村里人把芭蕉樹挖起來,切下頭吃了后,又把稈子栽在泥巴里。
記憶中,只有家中來了親戚,才會吃到一頓有油的菜。那油不是豬油,是平時舍不得吃的菜油,菜油是油菜籽榨的。但家中來了親戚,往往會帶來一包雞蛋糕,或者一瓶罐頭。它們的到來讓我心旌搖曳。我真不敢相信世上竟有如此美妙的食物,以至現(xiàn)在我還經(jīng)常到小店里去買雞蛋糕和罐頭吃,但現(xiàn)在的食品再也不復當年正宗了。
最難忘的是那些吃到肉食的日子。這樣的日子除了過年過節(jié)、紅白喜事,往往遙遙無期——然而,我們還是吃到了肉食。事情就是這樣,有時候一頓突如其來的肉食猶如不請自到的遠房親戚。簡直叫人沒有心理準備。那時候,我們的面容與其說是面黃肌瘦的,不如說是眼放綠光、面露貪婪的。我還記得這樣一個寒冷的早晨,我家的屋檐上出現(xiàn)了一只黑黃相間的公貓。它像天外來客只停留了片刻,然后消失在高高聳起的宗祠屋頂。父親在它離去之后,顯得魂不守舍。他拖著病軀,向人打聽貓的去處,村里人的回答讓他斷定這是一只從外村跑來的貓。
接下來的一天,父親倒騰起了一副繩套,一天里他的牙齒數(shù)次咬破了腮幫子,鮮血直流,他激動地說:&"牙齒咬到腮幫子。有肉吃,有肉吃。你們不想吃肉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