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學校理工科化學化工類課程規(guī)劃教材:無機與分析化學(第2版)》內(nèi)容包括無機與分析化學是工科高等學;ぁ⒉牧系葘I(yè)學生的第一門專業(yè)基礎課。大學一年級學生面臨從中學生到大學生的角色轉(zhuǎn)換問題,我們充分注意與中學化學課程的銜接,力求幫助學生盡快掌握學習方法,提高自主學習能力。構(gòu)建“大工程觀”教學體系的基礎,突出工科特色“大工程觀”教學體系目標是培養(yǎng)高質(zhì)量工程應用人才,我們突出工科特色,不僅注重對學生基礎理論知識的培養(yǎng),更注重與專業(yè)知識的結(jié)合。注重術(shù)語和概念的正確性、法定計量單位的普及,并且增加例題和習題,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打下基礎。
第1章緒論
第2章化學平衡的基本概念
2.1可逆反應和化學平衡
2.2平衡常數(shù)
2.2.1實驗平衡常數(shù)Kp和Kc
2.2.2標準平衡常數(shù)
2.2.3活度與活度系數(shù)
2.3多重平衡規(guī)則
2.4標準平衡常數(shù)的應用
2.4.1判斷化學反應的程度
2.4.2預測化學反應的方向
2.4.3利用標準平衡常數(shù)計算化學平衡的組成
2.5化學平衡的移動
思考題
習題
第3章定量分析概論
3.1概述
3.1.1分析方法的分類
3.1.2定量分析的一般程序
3.1.3分析結(jié)果的表示
3.2定量分析中的誤差
3.2.1誤差的分類
3.2.2誤差與準確度
3.2.3偏差與精密度
3.2.4準確度與精密度的關系
3.2.5測量誤差的減免
3.2.6有限次測定數(shù)據(jù)的統(tǒng)計處理
3.3有效數(shù)字及其運算規(guī)則
3.3.1確定有效數(shù)字的原則
3.3.2有效數(shù)字的修約
3.3.3有效數(shù)字的運算規(guī)則
3.4可疑數(shù)據(jù)的取舍
3.5滴定分析法概述
3.5.1滴定分析法分類
3.5.2滴定分析法對化學反應的要求和滴定方式
3.5.3標準溶液和基準物質(zhì)
3.5.4滴定分析結(jié)果的計算
思考題
習題
第4章酸堿平衡和酸堿滴定法
4.1酸堿理論
4.1.1酸堿電離理論
4.1.2酸堿質(zhì)子理論
4.1.3酸堿電子理論和軟硬堿理論
4.2酸堿離解平衡
4.2.1弱酸(堿)的離解平衡
4.2.2水的離解平衡和溶液的酸堿性
4.2.3共軛酸堿對Ka與Kb之間的關系
4.2.4離解度和同離子效應
4.3酸堿溶液中各組分的分布
4.3.1一元弱酸(堿)溶液
4.3.2多元弱酸溶液
4.4酸堿溶液pH的計算
4.4.1酸堿溶液pH的精確計算
4.4.2酸堿溶液pH的近似計算
4.5緩沖溶液
4.5.1緩沖溶液及其作用原理
4.5.2緩沖溶液的pH
4.5.3緩沖容量和緩沖范圍
4.5.4緩沖溶液的選擇和配制
4.6酸堿指示劑
4.6.1酸堿指示劑
4.6.2酸堿指示劑的作用原理
4.6.3混合指示劑
4.7酸堿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4.7.1強堿(酸)滴定強酸(堿)
4.7.2強堿(酸)滴定一元弱酸(堿)
4.7.3多元酸(堿)的滴定
4.7.4混合酸和混合堿的滴定
4.8終點誤差
4.8.1一元酸堿的滴定
4.8.2多元酸堿的滴定
4.9酸堿滴定法的應用及計算示例
4.9.1酸堿標準溶液的配制和標定
4.9.2酸堿滴定法應用示例
4.9.3酸堿滴定法結(jié)果計算示例
思考題
習題
第5章沉淀平衡和沉淀滴定法
5.1溶解度和溶度積
5.1.1溶解度
5.1.2溶度積
5.1.3同離子效應和鹽效應
5.1.4溶度積與溶解度的關系
5.2沉淀的生成和溶解
5.2.1溶度積規(guī)則
5.2.2沉淀的生成
5.2.3沉淀的溶解
5.3分步沉淀和沉淀轉(zhuǎn)化
5.3.1分步沉淀
5.3.2沉淀轉(zhuǎn)化
5.4沉淀滴定法
5.4.1沉淀滴定法對沉淀反應的要求
5.4.2幾種沉淀滴定法
5.4.3沉淀滴定法的應用
5.5重量分析法
5.5.1重量分析法概述
5.5.2沉淀反應的條件
5.5.3共沉淀現(xiàn)象及其減免
5.5.4重量分析結(jié)果的計算和誤差
5.5.5重量分析法應用實例
思考題
習題
第6章氧化還原平衡和氧化還原滴定法
6.1氧化還原反應的基本概念
6.1.1氧化數(shù)
6.1.2氧化還原反應
6.2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的配平
6.2.1氧化數(shù)法
6.2.2離子-電子法
6.3原電池與電極電勢
6.3.1原電池
6.3.2電極電勢
6.4影響電極電勢的因素
6.4.1電極電勢的能斯特方程
6.4.2影響電極電勢的因素
6.5電極電勢的應用
6.5.1判斷原電池的正、負極,計算原電池的電動勢
6.5.2比較氧化劑、還原劑的相對強弱
6.5.3選擇合適的氧化劑和還原劑
6.5.4判斷氧化還原反應進行的次序
6.5.5判斷氧化還原反應進行的方向
6.5.6判斷氧化還原反應進行的程度
6.5.7溶度積常數(shù)的測定和計算
6.6無素電勢圖及其應用
6.6.1元素電勢圖
6.6.2元素電勢圖的應用
6.7氧化還原滴定法
……
第7章原子結(jié)構(gòu)
第8章化學鍵和分子結(jié)構(gòu)
第9章配位平衡和配位滴定法
第10章s區(qū)元素
第11章p區(qū)元素
第12章過渡元素
第13章定量分析中的分離方法第1章緒論
第2章化學平衡的基本概念
2.1可逆反應和化學平衡
2.2平衡常數(shù)
2.2.1實驗平衡常數(shù)Kp和Kc
2.2.2標準平衡常數(shù)
2.2.3活度與活度系數(shù)
2.3多重平衡規(guī)則
2.4標準平衡常數(shù)的應用
2.4.1判斷化學反應的程度
2.4.2預測化學反應的方向
2.4.3利用標準平衡常數(shù)計算化學平衡的組成
2.5化學平衡的移動
思考題
習題
第3章定量分析概論
3.1概述
3.1.1分析方法的分類
3.1.2定量分析的一般程序
3.1.3分析結(jié)果的表示
3.2定量分析中的誤差
3.2.1誤差的分類
3.2.2誤差與準確度
3.2.3偏差與精密度
3.2.4準確度與精密度的關系
3.2.5測量誤差的減免
3.2.6有限次測定數(shù)據(jù)的統(tǒng)計處理
3.3有效數(shù)字及其運算規(guī)則
3.3.1確定有效數(shù)字的原則
3.3.2有效數(shù)字的修約
3.3.3有效數(shù)字的運算規(guī)則
3.4可疑數(shù)據(jù)的取舍
3.5滴定分析法概述
3.5.1滴定分析法分類
3.5.2滴定分析法對化學反應的要求和滴定方式
3.5.3標準溶液和基準物質(zhì)
3.5.4滴定分析結(jié)果的計算
思考題
習題
第4章酸堿平衡和酸堿滴定法
4.1酸堿理論
4.1.1酸堿電離理論
4.1.2酸堿質(zhì)子理論
4.1.3酸堿電子理論和軟硬堿理論
4.2酸堿離解平衡
4.2.1弱酸(堿)的離解平衡
4.2.2水的離解平衡和溶液的酸堿性
4.2.3共軛酸堿對Ka與Kb之間的關系
4.2.4離解度和同離子效應
4.3酸堿溶液中各組分的分布
4.3.1一元弱酸(堿)溶液
4.3.2多元弱酸溶液
4.4酸堿溶液pH的計算
4.4.1酸堿溶液pH的精確計算
4.4.2酸堿溶液pH的近似計算
4.5緩沖溶液
4.5.1緩沖溶液及其作用原理
4.5.2緩沖溶液的pH
4.5.3緩沖容量和緩沖范圍
4.5.4緩沖溶液的選擇和配制
4.6酸堿指示劑
4.6.1酸堿指示劑
4.6.2酸堿指示劑的作用原理
4.6.3混合指示劑
4.7酸堿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4.7.1強堿(酸)滴定強酸(堿)
4.7.2強堿(酸)滴定一元弱酸(堿)
4.7.3多元酸(堿)的滴定
4.7.4混合酸和混合堿的滴定
4.8終點誤差
4.8.1一元酸堿的滴定
4.8.2多元酸堿的滴定
4.9酸堿滴定法的應用及計算示例
4.9.1酸堿標準溶液的配制和標定
4.9.2酸堿滴定法應用示例
4.9.3酸堿滴定法結(jié)果計算示例
思考題
習題
第5章沉淀平衡和沉淀滴定法
5.1溶解度和溶度積
5.1.1溶解度
5.1.2溶度積
5.1.3同離子效應和鹽效應
5.1.4溶度積與溶解度的關系
5.2沉淀的生成和溶解
5.2.1溶度積規(guī)則
5.2.2沉淀的生成
5.2.3沉淀的溶解
5.3分步沉淀和沉淀轉(zhuǎn)化
5.3.1分步沉淀
5.3.2沉淀轉(zhuǎn)化
5.4沉淀滴定法
5.4.1沉淀滴定法對沉淀反應的要求
5.4.2幾種沉淀滴定法
5.4.3沉淀滴定法的應用
5.5重量分析法
5.5.1重量分析法概述
5.5.2沉淀反應的條件
5.5.3共沉淀現(xiàn)象及其減免
5.5.4重量分析結(jié)果的計算和誤差
5.5.5重量分析法應用實例
思考題
習題
第6章氧化還原平衡和氧化還原滴定法
6.1氧化還原反應的基本概念
6.1.1氧化數(shù)
6.1.2氧化還原反應
6.2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的配平
6.2.1氧化數(shù)法
6.2.2離子-電子法
6.3原電池與電極電勢
6.3.1原電池
6.3.2電極電勢
6.4影響電極電勢的因素
6.4.1電極電勢的能斯特方程
6.4.2影響電極電勢的因素
6.5電極電勢的應用
6.5.1判斷原電池的正、負極,計算原電池的電動勢
6.5.2比較氧化劑、還原劑的相對強弱
6.5.3選擇合適的氧化劑和還原劑
6.5.4判斷氧化還原反應進行的次序
6.5.5判斷氧化還原反應進行的方向
6.5.6判斷氧化還原反應進行的程度
6.5.7溶度積常數(shù)的測定和計算
6.6無素電勢圖及其應用
6.6.1元素電勢圖
6.6.2元素電勢圖的應用
6.7氧化還原滴定法
……
第7章原子結(jié)構(gòu)
第8章化學鍵和分子結(jié)構(gòu)
第9章配位平衡和配位滴定法
第10章s區(qū)元素
第11章p區(qū)元素
第12章過渡元素
第13章定量分析中的分離方法
13.1.3有機物的萃取分離
在有機物的萃取分離中,“相似相溶”原則是十分有用的。極性有機化合物和有機化合物的鹽類,通常溶于水而不溶于非極性有機溶劑中;非極性有機化合物則不溶于水,但可溶于非極性有機溶劑如苯、四氯化碳、環(huán)己烷等,因此根據(jù)相似相溶原則,選用適當?shù)娜軇┖蜅l件,常可從混合物中萃取某些組分,而不萃取另一些組分,從而達到分離目的。例如,可用水從丙醇和溴丙烷的混合物中萃取極性的丙醇;可用弱極性的乙醚從極性的三羥基丁烷中萃取弱極性的酯。
在分析工作中,萃取操作一般用間歇法,在梨形分液漏斗中進行。對于分配系數(shù)較小物質(zhì)的萃取,則可以在各種不同形式的連續(xù)萃取器中進行連續(xù)萃取。
13.2色譜分離法
色譜分離法又稱層析法,是一種物理化學分離法,利用混合物各組分的物理化學性質(zhì)的差異,使各組分不同程度地分布在兩相中。其中一相是固定相,另一相是流動相。用本法分離樣品時,總是由一種流動相帶著樣品流經(jīng)固定相,從而使各種組分分離。固定相可以是固體的吸附劑,也可以由固體支持體及載體、擔體上載有液體所組成。以氣體為流動相稱為氣相色譜分析,以液體為流動相稱為液相色譜分析。色譜分離操作簡便,不需要很復雜的設備,樣品用量可大可小,既能用于實驗室的分離分析,也適用于產(chǎn)品的制備和提純。因此,在醫(yī)藥衛(wèi)生、環(huán)境保護、生物化學等領域中已成為經(jīng)常使用的分離分析方法。本節(jié)主要介紹液相色譜分離法。
13.2.1紙上萃取色譜分離法
紙上萃取色譜分離法又稱紙層析或紙上層析,此法設備簡單,易于操作,適于微量組分的分離。其原理是根據(jù)不同物質(zhì)在兩相間的分配比不同而進行分離。濾紙譜圖上溶質(zhì)點的移動,可以看成是溶質(zhì)在固定相和流動相之間的連續(xù)分配作用,借分配系數(shù)不同達到分離的目的。這是以濾紙上吸附的水做固定相,與水不混溶的有機溶劑做流動相(展開劑)。一般濾紙上的纖維能吸附22%的水分,其中約6%的水與纖維結(jié)合生成水合纖維素配合物。紙纖維上的羥基具有親水性,與水的氫鍵相連,限制了水的擴散。因此,使得與水互溶的溶劑在此情況下仍然能與水形成類似不相混合的兩相。各組分在色譜圖譜中的位置常用比移值(Rf)表示,如圖13—4所示。
Rf=斑點中心移動距離/熔劑前緣移動距離=h2/h1
Rf值在0~1之間。若Rf≈0,表明該組分基本留在原點未移動,即沒被展開;若Rf≈1,表明該組分隨溶劑一起上升,即待測組分在固定相中的濃度接近零。
在一定條件下Rf是物質(zhì)的特征值,可以利用Rf鑒定各種物質(zhì)。但影響Rf的因素很多,最好用已知的標準樣作對照。根據(jù)各物質(zhì)的Rf,可以判斷彼此能否用色譜法分離。一般地,Rf只要相差0.02以上,就能彼此分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