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性視角下的大眾傳媒與公共政策研究》從既有公共性理論出發(fā),進一步厘清了公共性的內涵,并對大眾傳媒公共性、公共政策公共性兩者的內涵進行了界定和解析,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一個用于考察中國大眾傳媒與公共政策之公共性狀況的可操作的判準和框架。
肖生福,男,1976年生,江西信豐人, 2008年畢業(yè)于中山大學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行政管理專業(yè),獲管理學博士學位,現(xiàn)為廣州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在《公共管理學報》、《中國人民大學學報》等國內重要期刊發(fā)表論文20余篇,部分論文被中國人民大學復印資料《公共行政》等全文轉載。主持國家社科基金課題、廣東省高校人文社科課題、廣州市社科規(guī)劃課題各1項,參與教育部課題、廣東省教改課題各1項。主要從事大眾傳媒與公共政策、公共管理與制度分析、公共行政學基礎理論研究。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jié) 研究背景與問題的提出
第二節(jié) 相關研究綜述
第三節(jié) 課題研究的方法與路徑
第四節(jié) 本書章節(jié)安排
第二章 公共性的概念解析與考察視角
第一節(jié) 哈貝馬斯的公共性概念:對話的公共性
第二節(jié) 湯普森對公共性概念的發(fā)展:可見度的公共性
第三節(jié) 公共性的內涵解析與考察視角
第三章 可見度的公共性的彰顯
第一節(jié) “消費廣場”版概況
第二節(jié) “消費廣場”的新聞報道:可見度的公共性總體分析
第三節(jié) 消費維權事務的可見度:以維權先進人物報道為例
第四節(jié) 公共產品事務的可見度:以人民鐵路相關報道為例
第五節(jié) 私人產品相關事務的可見度:以食品藥品報道為例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jié) 研究背景與問題的提出
第二節(jié) 相關研究綜述
第三節(jié) 課題研究的方法與路徑
第四節(jié) 本書章節(jié)安排
第二章 公共性的概念解析與考察視角
第一節(jié) 哈貝馬斯的公共性概念:對話的公共性
第二節(jié) 湯普森對公共性概念的發(fā)展:可見度的公共性
第三節(jié) 公共性的內涵解析與考察視角
第三章 可見度的公共性的彰顯
第一節(jié) “消費廣場”版概況
第二節(jié) “消費廣場”的新聞報道:可見度的公共性總體分析
第三節(jié) 消費維權事務的可見度:以維權先進人物報道為例
第四節(jié) 公共產品事務的可見度:以人民鐵路相關報道為例
第五節(jié) 私人產品相關事務的可見度:以食品藥品報道為例
第四章 對話的公共性的彰顯
第一節(jié) “消費廣場”歷年之議題:對話的公共性總體分析
第二節(jié) “消費廣場”議題之一:電信資費政策
第三節(jié) “消費廣場”議題之二:醫(yī)療事故處理政策
第四節(jié) “消費廣場”議題之三:火車晚點與春運漲價政策
第五章 公共性的形成動力機制與制約因素分析
第一節(jié) 公共性的形成動力機制分析
第二節(jié) 公共性發(fā)展的制約因素分析
第六章 研究結論、討論與局限
第一節(jié) 本項研究的主要發(fā)現(xiàn)與結論
第二節(jié) 促進公共性發(fā)展的討論與建議
第三節(jié) 本研究的局限和未來的研究
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