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因為三次文明開化,形成了三種文化樣式。
從“大和”至“山背”發(fā)展起來的日本第一期文明開化在12世紀迎來了成熟期。那就是以畿內為中心的“大和文化”。“大和文化”匯聚在一個極,也可以說那是中心點,針對圓周部分不斷展開圓形運動,將文化不斷傳播至周邊地區(qū)。
從13世紀到16世紀,鐮倉幕府以及室町幕府的興亡動亂,使“大和文化”發(fā)生了轉換,形成了第二種文化樣式!按蠛臀幕笔菃螛O文化,而新誕生的文化則是兩極文化,如京都對鐮倉、上方對江戶。在那里,呈現(xiàn)出以連接兩點的線為中心的文化構造,進行著兩極的橢圓運動。
19世紀,日本迎來了明治的文明開化,那是第三次文明開化。這是日本邁向“世界文化”一極的第一步。在對外關系上,列強要求日本開國,而不是像以前只對中國、荷蘭開放。因為世界呈多極構造,由此,日本文化開始面向那些多極構造以放射狀加以擴散。
中西進,1929年出生于東京,曾任筑波大學教授、國際日本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大阪女子大學校長、京都市立藝術大學校長及奈良縣立萬葉文化館館長等職,是日本文學及比較文學研究領域的大師,曾因《萬葉史的研究》獲日本學士院獎(1970年),也是日本文化功勞獎(2004年)的獲得者。主要著作有《中西進讀日本文化》(小澤書店)、《中西進萬葉論集》《源氏物語與白樂天》《日本文學與漢詩》(巖波書店)、《古代文學的形成》、《日本語的美麗風景》(淡交社)等。
前言 日本文化的形成和特性
Ⅰ 列島形成的文化風土
日本文化的南北構造
北和南的思想家——平田篤胤與本居宣長
中庸文化的形成
文化與“極”——橢圓文化圈的構想
從熊野思考日本文化
Ⅱ 想象力孕育出來的文化樣式
關于想象力
從聯(lián)句看日本文化
日本的“我”——以表達方式為中心
幽情論——無的有效性
道與波動 前言 日本文化的形成和特性
Ⅰ 列島形成的文化風土
日本文化的南北構造
北和南的思想家——平田篤胤與本居宣長
中庸文化的形成
文化與“極”——橢圓文化圈的構想
從熊野思考日本文化
Ⅱ 想象力孕育出來的文化樣式
關于想象力
從聯(lián)句看日本文化
日本的“我”——以表達方式為中心
幽情論——無的有效性
道與波動
Ⅲ 自然的文化系統(tǒng)
自然之律
世界樹與大地
王妃與馬的交媾——養(yǎng)蠶的起源
太陽洞穴——沖繩的普遍性
半咸水文化的歷史和未來
都市與人類
環(huán)流文化——圍繞東北亞
后記
譯者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