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繁體橫排點校本)(精裝本)(中國最早的學校教科書,近現(xiàn)代中華語文課本的典范)
定 價:198 元
- 作者:[清]劉樹屏 編撰
- 出版時間:2014/11/1
- ISBN:9787513315982
- 出 版 社:新星出版社
- 中圖法分類:H163
- 頁碼:832
- 紙張:膠版紙
- 版次:1
- 開本:16開
《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初版于1901年,即清光緒二十七年。全書四卷(八冊),共選三千二百九十一個漢字,插圖七百六十二幅。第一冊為凡例、類字和檢字索引;第二冊為卷一,所收漢字包括天文地理、自然現(xiàn)象、山川河岳,各國知識、地方小志等;第三、四冊為卷二,所收漢字涉及人事物性、樂器武器、花鳥魚蟲、礦物金屬等;第五、六冊為卷三,所收漢字為度量衡、日常生活、農(nóng)業(yè)工業(yè)、蟲豸動物、野生植物等;第七、八卷為卷四,也是最后一卷,所收漢字屬較抽象的人類活動和語言文字。當時,本書以石版印刷流通,隨即廣為仿效和普及,成為全國各小學學堂通行教材。幾十年間,其擴印之多、流布之廣、版本之雜,一時無二。本書作為有史以來第一部學校編纂的語文課本,其精神傳承直接影響了后來的《國民字課圖說》(1915年),還影響了同時代的《共和國教科書》(1912年)。從晚清到民國,這種隱性線索還存在著,可謂是近現(xiàn)代中華語文課本的典范,一路燦爛光華、自強不息。及至當代,此書卻寂寂無聞。
《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的精美程度令人嘆為觀止。雖為工匠所制,但卻意外地創(chuàng)造了一座高峰,體現(xiàn)了民間書法藝術(shù)與繪圖藝術(shù)的完美結(jié)合。書中所繪圖畫多為《點石齋畫報》風格,人物、花鳥、建筑、器物,大者半框,小者半框六幅。至今仍為收藏家視若拱璧。在版式上,該書也打破了線裝書的通常格式,大膽采用“六宮格”,使圖文合參、學養(yǎng)并重。
《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處在線裝書從木版印刷向石版印刷的過渡時期,也處在西學東漸、思想雜出的舊學、新學接壤之際,這一切,皆在書中留下了特殊的記號,如:卷一中印有五十一幅世界和中國地圖的插繪。又如:對于電的解釋,就很有意思:“陰陽二氣薄而生熱,熱而發(fā)光曰電”,“電速三倍于光,每秒約行五十七萬英里。動植及金類多有含之者。今所用,則人造之電也”,講到了人可以發(fā)電。由電的概念擴大到雷:“陰陽二電摩蕩空際,鼓擊而成聲者為雷。雷聲必在電后者,光行較速于聲。如施放火炮,先見火后聞聲也。避雷之法,勿近鐵器,勿著濕衣,勿倚高墻,勿開窗戶。屋高設(shè)防雷桿,可以引電入地”,為小學生提供了有用的防雷知識。
對潮汐現(xiàn)象,教科書作了長篇解釋,引用了當時的最新發(fā)現(xiàn):“潮汐之理,昔人但謂地與日月相吸而成,惟地球背日月面成潮之理,終難明確。數(shù)年前美國天文學家,謂地球?qū)θ赵旅媾c背日月面所成之潮,不僅關(guān)日月吸力,更由向心離心二力而生。對日月面之水,向心力大于離心力,故水也對日月凸出而成潮。背日月面之水,離心力大于向心力,故水也背日月凸出而成潮。對面既有潮,背面復有潮,故地繞本軸一周潮必兩至!贝藭r,科學術(shù)語“向心力”、“離心力”見諸語端。
亦有論者稱這套課本“是文明史的重要標志之一”。八冊內(nèi)列“檢字、類字、字課圖說”等內(nèi)容。字課圖說分成簡說與詳說,簡說為十歲以下的學生而說,詳說為十一歲以上的學生而說;注音、釋義各有側(cè)重;以常用字為主,生僻者不載;字義分詳簡二類,識字之序分淺深二級,先淺后深。
可見,此書既是一部小型的百科全書,又是一部小學字典,同時,還是一部解釋字根意義、正本清源的《說文解字》。諸多知名人士如胡適、竺可楨、茅盾等都是以此書作為童年的啟蒙教材。胡適到上海造訪澄衷學堂舊識時曾說:“中國自有學校以來,第一部教科書,就是《澄衷蒙學堂啟蒙讀本》(即本書),這一部讀本在中國教育史上,有著歷史性的價值!
《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線裝豎排套裝全8冊)(晚清民國啟蒙讀物的發(fā)軔之作,胡適等一代人的啟蒙讀物;原版修復,原汁原味呈現(xiàn)。精美程度令人嘆為觀止)》點擊進入
《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普及本)( 晚清民國啟蒙讀物的發(fā)軔之作,胡適等一代人的啟蒙讀物,初版修復,正本清源,原汁原味呈現(xiàn))》點擊進入
《傳家:中國人的生活智慧(春夏秋冬四冊套裝)》點擊進入
《白魚解字(手稿本,破解漢字奧秘的中國首席大偵探,學者流沙河觸摸中華文化之脈的巔峰之作)》點擊進入
《護生畫集(重新校訂版,線裝全七冊,讀庫團隊依據(jù)新加坡版全新修復)》點擊進入
《永玉六記 珍藏版(全七冊)》點擊進入
《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的創(chuàng)制,得益于二人:
一位是“澄衷蒙學堂”的創(chuàng)始人葉澄衷先生(1840~1899)。葉先生是清末滬上巨賈,“五金大王”。熱心賑濟、救貧和辦學,創(chuàng)辦“懷德堂”、“忠孝堂”、“義莊”等慈善機構(gòu),晚年傾巨資創(chuàng)辦“澄衷蒙學堂”。對教育事業(yè)貢獻良多。
一位是澄衷蒙學堂首任校長劉樹屏先生(1857~1917),他運用博古通今之學問,傾力編撰而成此書。劉先生書文俱好、能辦事,民國后隱居不出,民國六年辭世。
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繁體橫排點校本)上冊(總目、卷一、卷二)
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說(繁體橫排點校本)下冊(卷三、卷四)
出版説明
《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説》在誕生一百一十二年之後,經(jīng)由新星出版社於2013 年11 月影印再版,重又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這套本為稚童學習漢字而編寫的入門書,令渴望回歸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人士欣喜不已。還引發(fā)文化教育界的強烈關(guān)注,進而導致當今應該使用什麼樣的語文教材的討論。有識之士認為,它既是一部正本清源的識字字典,也是博大精深的文化百科,讀者藉此可以對傳統(tǒng)文化發(fā)生全面而準確的了解。
對當下的中國人而言,這部晚清用於兒童發(fā)蒙的看圖識字課本,優(yōu)美、典雅、沉靜,呈現(xiàn)了一幅古典中國的精神圖畫。精要的內(nèi)容,精妙的書法,精美的插圖,精良的編校,無不呈現(xiàn)著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氣度與尊嚴。
《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説》相當於一部切要而實用的兒童字典。所收三千二百九十一個漢字,幾乎涉及了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足以讓使用者明瞭祖輩的生命圖景。其編排由淺入深,張弛有度,單元的劃分,插圖的調(diào)節(jié),無不匠心獨運。選材廣泛,由天文、地理、典章制度、草木禽獸、日用器物、到人事萬象(包括生老病死),給出了一個博大、有序、美妙的世界,童稚將因之而展開自己的人生遐想。談知識,博學中見美感;論事理,透徹而有德性。
《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説》還是一個敞開的新世界。他對西方文明的介紹,以兼容並蓄的立場為之,涉獵之廣,格局之大,令人敬慕。這盡可見出晚清中國風雲(yún)激蕩的思想氛圍,以及置身其中的先進知識階層的價值取向。在講解字例時,引入諸多現(xiàn)代科技發(fā)明、人文思想及政治制度的知識,並與中國現(xiàn)狀相比較,給予讀者深刻的啟示。
《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説》對漢字的解説,尊重延續(xù)兩千餘年的字學傳統(tǒng),每每先講解漢字起源時的本義,再講解引申義和假借義,並引用傳統(tǒng)經(jīng)典中的釋義和用例,聯(lián)系變化著的社會生活形態(tài),增進兒童對漢字的認識。這種讓漢字回歸生活,重視“小學”(文字、音韻、訓詁)識字教學傳統(tǒng)的做法,頗值得為人師者借鑒。
毋庸諱言,對今天的讀者而言,這部用於童子發(fā)蒙的看圖識字課本,讀來已有文辭艱澀之感。除了文化斷層所導致的閱讀古漢語能力下降外,該書的釋義方式也是一個重要因素:全書僅有句讀,而無新式標點,讀者閱讀時,僅斷句一項,就得頗費斟酌;諸多引文混雜其中,造成閱讀障礙,缺乏古典文化知識的讀者恐怕很難明白其真義。
基於此,我們特推出這部繁體橫排點校本,格式、圖畫一仍其舊。為方便閱覽,分上下冊出版,F(xiàn)就點校作業(yè)原則作一説明:
一、本書點校依據(jù)版本為本社影印本所採用的光緒二十七年(西元1901 年)孟冬澄衷蒙學堂四次石印本,並參校了日本早稻田大學圖書館館藏之光緒三十年甲辰季夏澄衷蒙學堂十一次石印本。
二、點校以新式標點斷句為主。原書僅採用點號而未採用標號,缺乏古籍閱讀經(jīng)驗的讀者,往往要為切斷、連綴句意而花費許多工夫。採用新式標點對原文進行整理,便於讀者理解釋義。
三、為尊重原著,對原書中所採用的異體字盡可能予以保留。即便電腦中文字庫中缺乏的字例,也盡可能依據(jù)原書寫法進行造字。而書中明顯誤書的字,或者《康熙字典》《漢語大字典》等書亦未收入的字,則不再沿用,而徑改為相對應的正確寫法或標準寫法。如卷二·八七頁釋“狂”時,誤書“狾”為“ ”字,書中無“ ”字,《説文解字》釋“狾”為“狂犬也”,顯然應改“ ”為“狾”。又如卷二·一○三頁釋“押”時,將“檢束”均誤書為“檢朿”。“朿”為“刺”之本字,指植物莖、葉上的棘刺。古今漢語中,均無“檢朿”一詞, “朿”顯然應改為“束”。又如,卷二·一五七頁釋“胞”時,“中層為剌衣”中,“剌”當為“刺”。人的胞衣,中層為絨毛膜,絨毛又如軟刺,故名為刺衣。作“剌衣”,則不知所云矣。
四、原書中甚至存在一些偏見和錯誤表述。比如卷二·一四○頁“橢”字下對地球極直徑與赤道直徑長度的比較,稱“南北徑”“較東西徑長七十八里”,實則“東西徑”長“南北徑”四十二里;又如卷二·九九頁釋“賤”字時,稱“黑種為賤種”,此為彼時西方社會之觀念,亦為歷史印痕……諸如此類表述,我們一概保持原貌,希望讀者自行鑒別。
五、由於歷史變遷,世界政治版圖發(fā)生了滄海桑田般的改變。該書繪製的這幅一百多年前的地圖,只可以當作史料欣賞。故此,我們不對原書作任何改動。我們要特別説明的是,卷一·四三頁在“閩”字介紹中,使用的插圖標注臺灣為“日本臺灣島”,這是日本殖民統(tǒng)治的印痕,切不可作為臺灣屬於日本的證據(jù)。
六、原書中所採用的名詞、術(shù)語、概念,尤其是外文譯名,與今天多有出入,為尊重原著,亦不作改動。如腦氣筋(今名腦神經(jīng))、甜肉經(jīng)(今名胰腺)、腎鉆(今名腎錐體),又如人胞衣中外層墜衣(今名子宮蛻膜)、中層刺衣(今名絨毛膜)、內(nèi)層包膜(今名羊膜)……凡此種種,均一仍其舊。
七、原書印行於清末,行文中多有為帝王、朝廷避諱處。如玄、絃、弦等字的末筆,為避清康熙帝玄燁之諱,皆省寫不書。凡此類為避諱而省寫筆畫之字,皆改用原字。又詳説字義時,每於行文中涉及清王朝朝拜、殿名、宮門的詞彙之前,為避諱而空格。如卷一·一一九頁釋“朝”時,即於“常朝”“三大節(jié)朝賀”“太和殿”“御門”“乾清門”之前為避諱而空出字格。點校中對此類格式一律不予保留,而改為正常行文格式。
八、對行文中的引文,均核對出處。引文與所引用典籍原文無出入者,以引號標出;引文與所引用典籍原文有出入者,一概不加引號。還請讀者留意鑒別。
九、原書引文,偶有張冠李戴之類訛誤。如卷一·一一八頁釋“溪”時,有“又爾雅山瀆無所通者謂之谿”之説,誤將《説文解字》中“山瀆無所通者”的釋義歸入《爾雅》,顯然不妥。但為了尊重原著,對此不做改動,對相關(guān)引文亦不加引號,還望讀者注意鑒別。再如卷三·一九四頁釋“蠡”字,曰“史記以蠡測!保聦嵣,原文出自《漢書·東方朔傳》,本書仍從之。
十、原書釋字,每有行文中用字與字頭寫法不統(tǒng)一者。從漢字書法的角度而言,書寫時採用異體字,可以避免同一字形多次出現(xiàn)產(chǎn)生單調(diào)之感,但行文中異體字的大量採用,顯然會影響讀者的理解。例如卷二·一三二頁,釋“蠃”時,字頭寫作“蠃”,而釋文中,“蠃”均寫作“ ”。為讀者閱讀方便起見,點校時均統(tǒng)一改為“蠃”。又如卷三·六○頁釋“準”,字頭作“準”,而釋文中皆作“凖”,也已作了統(tǒng)一處理。
十一、原書不乏錯訛之處。比如,卷二·一六八頁釋“棺”字,有“周棺為墎”,實則“墎”無此義,應為“槨”。又如卷三·三九頁“珍”字的注音,該書作“涉鄰切”,《康熙字典》《漢語大詞典》均作“陟”;等等,此類錯誤均已改正。另外,該書形近字的誤寫頻見:如卷三·六六頁釋“瓦”,簡説欄中,“已”誤書為“巳”;卷三·八一頁釋“叉”,簡説欄與詳説欄釋文中,“叉”均誤書作“ ”;卷二·八五頁“ 諂” 字和八九頁“ 兇” 字下釋文中“ 陷” 的右邊均誤寫為“舀”;……凡此類差錯,一併徑改,不再一一標出。
參加此書點校工作的有許璇、老愚、袁勇、徐冰等人,最後由袁勇先生負責審校了全部書稿。袁勇先生研治傳統(tǒng)“小學”有年,並創(chuàng)建語文私塾“文心書館”,是將《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説》引入兒童語文學習的實踐者。袁先生撰寫的《澄衷蒙學堂字課圖説疏講》一書,校正錯訛,疏解疑難,詮講要點,多有發(fā)揮。該書即將由本社出版,敬請期待。此次點校工作耗時數(shù)月,且?guī)滓灼涓,反復斟酌,但因書稿成於衆(zhòng)手,受點校者水準所限,錯漏恐或難免。在此,誠懇希望讀者批評指正,以便重印時修訂完善。
新星出版社
2014 年10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