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我們
書單推薦
新書推薦
|
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 《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從小學生的心理發(fā)育特點、所學的文化知識特點、學習習慣養(yǎng)成、學習能力培養(yǎng)等方面,用凝練的文字講述生動的故事?偨Y可能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提出相應具體的家教建議,相信在閱讀完《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之后,父母和孩子都能夠輕松地擺脫小學階段的困惑,真正地體會到成長的快樂。
小學階段是孩子成長中一個重要的分水嶺,也是孩子可塑性最強的一個階段,他們在這個時期形成的性格、習慣及個性往往會伴隨他們一生。孩子在剛升入小學時也正是從幼兒期向兒童期過渡的關鍵時期,在他們身上往往還有著注意力不集中、貪玩、任性等幼兒的特點! ⌒W階段一共有六年,每個年級的孩子都有著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容易出現(xiàn)的問題也都不同。其中,一年級學生因為剛進入一個新環(huán)境,往往很難適應。二年級學生基本已經(jīng)適應了小學生活,但他們對一些常規(guī)的認識還不深刻,行為也不夠規(guī)范。三年級學生則容易因為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出現(xiàn)性格暴躁、意志薄弱或遇到困難就想退縮等問題。四年級學生的獨立意識逐漸增強。五年級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越來越強。六年級學生的競爭意識越來越強,需要父母的正確疏導。
柴一兵簡介:
第一章 小學,是孩子起跑的關鍵一步
小學階段是孩子教育的關鍵期 父母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陪伴 小學生需要具備學習能力 父母應轉(zhuǎn)變“高分才能有出息”的觀念 棍棒教育不出棟梁 父母應多關注孩子的敏感期 第二章 一年級,孩子由幼兒向兒童過渡的關鍵期 一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 幼小銜接期,父母陪孩子順利過渡 如何喚醒孩子的自我意識 孩子的學習興趣是培養(yǎng)出來的 讓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把握孩子思維開發(fā)的黃金期 改掉孩子焦躁的習慣 第一章 小學,是孩子起跑的關鍵一步
小學階段是孩子教育的關鍵期
郭濤今年7歲,剛上小學一年級。他所在的班級一共有50多個同學,這比起郭濤在幼兒園學前班時的同學幾乎多了一倍。除此之外,郭濤還發(fā)現(xiàn)上小學后,上課時間比原來也延長了許多,以至于好幾次他都快要坐不住了,下課鈴聲才會響起來。讓郭濤感到苦惱的還有,老師開始每天都給他們布置家庭作業(yè)。而他經(jīng)常因為記不清老師的要求而無法完成作業(yè)。這些問題不但將他對新校園的新鮮感沖淡了,而且還讓他認為,上小學實在不是一件讓人開心的事情。 一天,郭濤的爸爸發(fā)現(xiàn)了兒子有些悶悶不樂,就問道:“濤濤,有什么不開心的事情嗎?跟爸爸說說,看看有沒有爸爸能幫到你的。” 郭濤坐到爸爸身邊,小聲回答說:“我不喜歡上小學,我還想回原來的幼兒園上學! 爸爸很快猜到郭濤有可能是不適應小學的環(huán)境,就笑著對他說:“兒子,你已經(jīng)長大了,不需要再上幼兒園了。等你小學畢業(yè),還有初中、高中和大學在等著你呢!你會認識更多的小伙伴,學到更多的知識,F(xiàn)在因為你剛成為小學生沒多久,所以還不太適應,不過爸爸相信你一定能夠戰(zhàn)勝眼前的困難,成為一名快樂的小學生!” 聽了爸爸鼓勵的話,郭濤的自信心又回來了一些。在以后的日子里,他經(jīng)常主動和其他同學聊天,遇到?jīng)]聽懂的問題也會及時詢問老師。漸漸地,郭濤不僅認識了幾個新朋友,還真如爸爸所說,變得越來越快樂了。 郭濤在剛進入小學后,因為在很多方面不適應新環(huán)境,所以內(nèi)心很煩惱。不過,在爸爸的及時引導和鼓勵下他慢慢克服了困難,并開始喜歡上了這個新集體。 很多剛上小學的孩子都會像郭濤一樣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在上小學之前,他們都是以玩為主,習慣了無拘無束的自由生活,而在上學之后,他們需要遵守學校的各項規(guī)章制度,還需要盡快適應集體生活;上小學之前,他們很少做作業(yè),幾乎沒有課業(yè)負擔,但在上小學后,就需要每天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yè)。諸如此類的問題會讓剛進入新環(huán)境的孩子感到不適應,甚至變得自卑、膽小,影響正常學習和身心的健康發(fā)展。 小學階段是孩子一生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階段,它不僅是孩子成長中一個重要的分水嶺,還是孩子可塑性最強的一個階段。孩子在這個時期形成的性格、習慣及個性往往會伴隨他們一生,很難再改變。如果父母對孩子的一些不良習慣“聽之任之”,那么在將來,即使父母付出再多的努力也是難以糾正的。因此,對于學齡前孩子在性格、品德和習慣等方面出現(xiàn)的問題,父母應當在其小學階段就加以正確引導和矯正,以幫助孩子形成良性循環(huán)。 在小學階段,父母還應幫助孩子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習慣。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過:“教育是什么?就簡單方面講,只需一句話,就是要讓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庇泻芏喔改赶矚g一到孩子做功課時就在旁邊監(jiān)督著,還會不遺余力地幫孩子檢查作業(yè),當發(fā)現(xiàn)孩子的錯誤時立刻就指出來并予以糾正。孩子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很難養(yǎng)成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的習慣。因此,父母要改變自己的做法,明白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情,要學會放手,讓孩子自己去發(fā)現(xiàn)問題并解決問題。 小學階段也是孩子的身心發(fā)展趨向成熟的一個時期。因為孩子在小學之后就會面臨青春期,如果在小學階段沒有形成良好的身體素質(zhì)和心理狀態(tài),就很容易在青春期出現(xiàn)發(fā)育遲緩、叛逆、早戀、孤僻等問題。因此,父母需要在小學階段為孩子保證充足的營養(yǎng),并且關注孩子的情緒狀態(tài)和心理健康。 總而言之,小學六年是孩子成長中非常關鍵的一個階段。父母要用心陪孩子走過這一時期。這聽起來似乎并不難,但需要父母付出極大的耐心和愛心,認真對待孩子出現(xiàn)的每一個問題,引導孩子走好小學六年的每一步。 父母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陪伴 張鵬今年正在上小學三年級,他的父母工作都很忙,還經(jīng)常需要加班,平時很少和他溝通和交流。每當張鵬想和他們聊天時,爸爸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我在工作呢,去找你媽”,而媽媽則會說“兒子,你看媽媽這里有忙不完的事情,你先自己去看書吧!” 六一兒童節(jié)快到了,張鵬非常希望父母能陪自己出去好好玩一次,他做夢都想去北京動物園或者海洋館看看,別的同學幾乎都去過,只有他總是因為父母沒時間無法實現(xiàn)這個愿望。這天,張鵬的媽媽回家后,將一套精美的城堡拼圖遞給他說:“兒子,這是媽媽送給你的兒童節(jié)禮物,我跟你爸這幾天都有事情,就不帶你出去玩了! 張鵬聽了,失望得差點兒當場哭出來,他忍不住問媽媽:“我到底是不是你們的親生兒子啊?別的同學都跟爸爸媽媽出去玩了,你們每天總說自己忙,既然沒時間管我,當時為什么還要把我生下來?” 張鵬因為父母從來都沒時間陪伴自己而感到傷心難過,就連媽媽給他買的禮物都不能讓他開心起來。有很多父母和張鵬的父母一樣,他們因為工作繁忙,或是意識不到陪伴孩子的重要性,往往忽略了孩子內(nèi)心的需求,有的父母經(jīng)常給孩子買各式各樣的玩具,卻很少有耐心和孩子聊天。事實上,對于孩子來說,他們最需要的并不是花樣繁多的玩具,而是父母用心的陪伴。 上小學的孩子不再是父母心中不懂事的“洋娃娃”,隨著學習任務的一點點加重,內(nèi)心的困惑越來越多,很多時候,他們非常想和父母說說自己的心里話,但往往與父母之間的交流達不到孩子預期的效果。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首先,父母不懂得傾聽的藝術;其次,父母經(jīng)常用命令的口吻對孩子說話;最后,父母總是將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孩子身上。以上這些原因都會造成父母和孩子溝通不暢,影響到孩子的性格和學習。尤其是對于一些原本性格就比較內(nèi)向的孩子來說,如果和父母溝通太少,他們的性格會越來越孤僻,甚至對學習失去信心。久而久之,父母和孩子之間就很容易出現(xiàn)隔閡,也就無法達到良好的教育目的。教育是一門學問,父母應當多抽出些時間用心陪伴孩子。需要注意的是,父母在與孩子溝通交流時需要注意一些技巧,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的幾點可供父母參考。 1.父母要學會傾聽孩子的想法 哲學家伏爾泰曾說過,“耳朵是通往心靈的路”,可見傾聽的重要性。同樣,在與孩子交流時,父母學會傾聽的藝術也是非常必要的。傾聽可以幫助父母了解孩子的內(nèi)心世界并成為孩子的朋友。 首先,父母不應經(jīng)常打斷孩子的話,這同樣也是人們在與他人溝通時最基本的禮儀要求。父母不應將孩子視為“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子,而要意識到孩子與自己是平等的。其次,父母在聽孩子說話時注意力要集中,不能東張西望、心不在焉,這會使孩子認為父母對自己所說的話題沒有興趣,從而失去傾訴的欲望。最后,父母要學會通過“同理心”來理解孩子的情緒。有很多孩子會因為受了委屈或者感覺生氣等原因向父母傾訴,有的父母不能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的真實想法,與其產(chǎn)生共鳴,有的還會一味指責孩子,使溝通陷入僵局。因此,父母要學會通過“換位思考”來理解孩子的負面情緒,以得到孩子的信賴,使親子關系得到更好的發(fā)展。 2.父母要學會和孩子商量 小學階段的孩子自尊心會越來越強,他們非常渴望能夠得到父母的尊重。因此,父母要學會放下家長架子,去掉家長的威嚴,用和藹可親的態(tài)度和商量的口吻與孩子說話,真正做到與孩子平等交流。也只有這樣,父母的一些觀點才能更容易被孩子心悅誠服地接受,也能夠促進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情感交流,以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3.父母要通過以身作則來教育孩子 父母要想讓自己對孩子的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那么,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父母也要做到。比如,父母想讓孩子愛學習,那自己就要熱愛讀書,盡量遠離看電視劇、玩電腦游戲等活動;父母希望孩子勤儉節(jié)約,自己就不能鋪張浪費;父母要求孩子要養(yǎng)成規(guī)律的作息習慣,自己就不能經(jīng)常熬夜;等等?傊改敢陨碜鲃t,以自己的行動為孩子樹立榜樣,給孩子傳遞更多的正能量。 小學生需要具備學習能力 陳鋒是一名小學三年級的學生,他的學習成績一直在班上排名倒數(shù)。在一次家長會上,陳鋒的班主任向他媽媽反映,陳鋒在班上屬于“坐不住”的孩子。每次在課堂上,他都喜歡做很多小動作,不是和其他同學傳紙條,就是東張西望,總之,他的注意力經(jīng)常不在講臺和黑板上。即使經(jīng)過老師的提醒,陳鋒也只有“三分鐘熱度”,過不了多久就又會玩別的了。 班主任還說,陳鋒是一個很聰明的孩子。有一次在數(shù)學課上,老師給學生們出了一道有一定難度的思維題,班上只有少數(shù)幾個學生做對了,陳鋒就是其中之一。只要他能把注意力集中在學習上,成績一定能夠快速提高。 陳鋒因為在上課時注意力不集中,導致學習成績不理想。這樣的情況在很多小學生的身上都很常見,我們經(jīng)常會聽到有的父母這樣說,“我女兒特別聰明,就是太貪玩”,或者“我兒子總是對學習不上心,管不住自己,前一天還跟我說要好好學習,第二天就又恢復原形了”……這些小學生有的因為專注力不夠,還有的因為自控能力不強,總在上課時做一些與學習無關的事情,使得課堂效率很低,最終影響他們的正常學習?梢哉f,學習能力欠缺是影響小學生學習成績的主要原因。 顧名思義,學習能力指的就是孩子獲得知識的能力,除了專注力和自控力,小學生應當具備的學習能力還有觀察力、思維力和記憶力等,其中任何一方面發(fā)展不足都容易使孩子在學習上出現(xiàn)問題。如果孩子缺乏良好的觀察能力,則有可能出現(xiàn)不會審題、發(fā)現(xiàn)不了事物的特點或抓不住重點等問題;如果孩子不具備敏捷的思維能力,就容易在一個問題上鉆牛角尖,找不到突破口,最終落后于他人;如果孩子的記憶力較差,則會因為不能熟練運用公式解決問題,或無法將學到的知識轉(zhuǎn)化為自己的東西而影響學習效果。 劉娟今年正在上小學三年級。因為從小身體不好,父母對她很是溺愛。自從劉娟開始記事起,父母就很少讓她去自然中觀察各種事物,并且包辦了劉娟的很多事情。一有空余時間,媽媽就會讓劉娟在家看書,或者背誦一些古詩文。在進入小學之后,劉娟的學習能力表現(xiàn)出了嚴重的失衡。她的記憶力很好,能夠用最短的時間將知識點記住,但她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較差,尤其是在三年級之后,她寫的作文都很空洞,觀察事物也總抓不到重點。 通過劉娟的例子我們可以知道,孩子的學習能力發(fā)展失衡也是影響孩子學習的一大原因。學習能力失衡如果得不到及時糾正,就會給孩子的學習和生活帶來不利影響。孩子具備良好的學習能力是學習的基礎,需要父母加以重視。那么,在培養(yǎng)孩子的各項學習能力時,又有哪些問題是需要父母注意的呢?以下的幾點建議可供父母們參考。 1.父母要有針對性地提高孩子的學習能力 父母要想有針對性地提高孩子的學習能力,就要首先了解孩子在哪些方面有所欠缺,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地加以培養(yǎng)。比如,孩子的自控能力和專注能力差,父母就要考慮是不是因為自己太溺愛孩子使其行為失去了規(guī)范,或者家里的活動過多沒能夠給孩子提供一個良好的氛圍等,從而及時調(diào)整自己的教育方式。 如果孩子的觀察能力和記憶能力差,父母可以教孩子一些簡單有效的觀察和記憶方法,比如,按照一定的順序觀察,或通過聯(lián)想來記憶等;如果孩子的思維能力較差,父母可以經(jīng)常讓孩子做一些思維訓練,或者多在生活中讓孩子練習舉一反三,以鍛煉自己的思維能力。 2.父母要避免孩子的學習能力失衡 父母在培養(yǎng)孩子學習能力的時候要注意避免孩子各項能力失衡的問題。比如,父母不應只側(cè)重培養(yǎng)孩子某一方面的學習能力,而應該追求孩子的全面發(fā)展。畢竟制約孩子最終發(fā)展的是他各項能力中的最差的能力。因此,孩子的觀察力、思維力、專注力、自控力和記憶力要同步發(fā)展,不能顧此失彼。 3.孩子連續(xù)學習的時間不能太長 很多孩子從開始上小學起,肩膀上的擔子就突然加重了。他們在每天放學回家后,需要做很長時間的功課,除此之外,有些對孩子期望特別高的父母還會有意延長孩子的學習時間。其實,這樣的做法是不正確的。如果孩子的學習時間過長,就容易對學習產(chǎn)生厭煩心理,漸漸養(yǎng)成粗心大意、磨蹭等不良習慣,注意力也會變得不集中。因此,父母應將重點放在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學習興趣上,而不是延長孩子的學習時間。 父母應轉(zhuǎn)變“高分才能有出息”的觀念 齊鑫今年升入小學五年級了。她從小就非常喜歡跳舞,并從5歲開始進入一家“小明星”藝術特長培訓學校學習民族舞。但自從她升入五年級之后,媽媽便以“跳舞會影響學習”為由不再同意她繼續(xù)學習舞蹈。齊鑫向媽媽爭取道:“媽媽,舞蹈是需要堅持的,我如果現(xiàn)在放棄了,以前學習的也都白費了。” 媽媽對齊鑫說:“對于你來說,學習才是最重要的,你再有兩年就要參加升學考試了,如果考不上實驗中學,你以后上‘一中’的概率就會很小,要是考不上大學能有什么出息呀?” 齊鑫剛想再反駁,媽媽又說:“就這么定了,你以后不要再去學習舞蹈了,好好學習吧!”從那以后,齊鑫的媽媽就連家務也不讓她做了,還經(jīng)常把“高分才能有出息”這句話掛在嘴邊,齊鑫一想到自己心愛的舞蹈就特別傷心,有時候她還會在去學校的路上偷偷到原來的舞蹈班偷看伙伴們跳舞。在期中考試之后的班級排名中,齊鑫比原來落后了十名。 齊鑫因為在媽媽“高分才能有出息”的觀念影響下,放棄了自己心愛的舞蹈,但她的學習成績反而下降了。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有很多父母和齊鑫的媽媽一樣,他們只是片面追求孩子的學習成績,認為孩子只有在考試中拿到高分,以后被重點學校錄取才能有出息,給孩子造成了很大的精神負擔。有的孩子就像齊鑫一樣,成績不升反降;也有的孩子會因為擔心自己的名次排在后面就抄襲別人的答案,然后在自卑和不安中陷入惡性循環(huán)。 事實上,分數(shù)并不能衡量一個孩子是否優(yōu)秀,考試成績非常好的孩子也未必就都是人才。我們經(jīng)常說到的“高分低能兒”就是這樣的,他們非常擅長考試,總能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但是在自理能力或者人際關系等其他方面的表現(xiàn)卻很差;還有的孩子雖然學習好,心智卻不夠成熟,遇到事情容易沖動,也不能很好地融入新環(huán)境。相反,有些學習成績一般的孩子卻有著非常強的綜合素質(zhì),他們因為人緣好、懂禮貌、活潑開朗、寬容大度等深受周圍人們的喜愛。 可見,成績并不能代表孩子的全部,父母應當改變自己“高分才能有出息”的觀念,重視孩子的全面發(fā)展,并以正確的心態(tài)教育和引導孩子,幫助孩子度過快樂充實的小學時光。以下的兩點建議可供父母們參考。 1.父母要鼓勵孩子全面發(fā)展 張萱今年正在上小學六年級,是一個各方面都很優(yōu)秀的孩子。她不僅經(jīng)常作為學校的大隊長主持一些活動,還參加了一個腰鼓隊,經(jīng)常參加一些演出。張萱的運動能力也很強,每次學校組織運動會,幾乎所有的短跑項目冠軍獎牌都是她的,除此之外,她已經(jīng)連續(xù)五年被評為“三好學生”。張萱之所以各方面發(fā)展得都很好,是得益于父母對她的培養(yǎng)。他們從不以考試成績來要求張萱,而是給了她很多的自由空間,鼓勵她全面發(fā)展。每當他們發(fā)現(xiàn)了張萱的興趣點,就會鼓勵她去勇敢嘗試挑戰(zhàn)自己。就這樣,張萱越來越優(yōu)秀,也越來越自信了。 張萱父母的教育理念是值得其他父母學習的。學習成績對于孩子來說固然重要,但是孩子的品德修養(yǎng)、運動能力、身體素質(zhì)和興趣愛好也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父母要注重培養(yǎng)孩子的綜合素質(zhì),比如,父母不僅要培養(yǎng)孩子誠實勇敢、正直善良、尊老愛幼等優(yōu)秀品質(zhì),而且要培養(yǎng)其吃苦耐勞、勤儉節(jié)約的好習慣,還要鼓勵孩子發(fā)展一項業(yè)余愛好作為特長。此外,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父母更要著重培養(yǎng)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這將關系著孩子一生的幸福?傊改敢M量讓孩子得到全面發(fā)展。 2.父母要幫助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父母轉(zhuǎn)變“高分才能有出息”的觀念,并非是父母不再關注孩子的學習,而是父母要學會正確的方法,從適宜的角度和不同的側(cè)重點出發(fā),幫助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孩子提高學習效率的前提,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工”,對于小學生來說,只要掌握了正確的學習方法并形成良好的習慣,就能夠在學習過程中游刃有余,學習興趣也會越來越濃厚,最終形成良性循環(huán)。 棍棒教育不出棟梁 呂洋是一個正在上小學四年級的學生,作為家中的獨生子,他被父母寄予了厚望。媽媽對呂洋的要求非常嚴格,并奉行“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老話,每次呂洋犯了錯誤,媽媽都會對他進行體罰,輕則打手心或拍后背,重則就用皮帶抽打屁股。一天,呂洋因為在學校和別的同學打架被老師通知了媽媽,回家之后,媽媽照例又要“教訓”他,呂洋說了一句讓媽媽大吃一驚的話,“您打吧,我現(xiàn)在打不過您,等我長大了,您可別怪我會還手!” 呂洋因為經(jīng)常被媽媽體罰,出現(xiàn)了“長大以后就會還手”的想法,可見,媽媽的體罰已經(jīng)在他心里埋下了暴力的種子。有很多孩子和呂洋一樣,從小被父母溺愛,但自從上小學之后,就開始因為達不到父母的期望而經(jīng)常挨打。 “棍棒底下出孝子”是我國的傳統(tǒng)陋習,很多父母都有著“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期望,當孩子的表現(xiàn)不能讓他們滿意或者孩子不聽話時,他們就會用暴力來解決問題。其實,這樣的做法是非常不可取的,不僅無法讓孩子受到正面教育,還容易使他們產(chǎn)生逆反心理,或者用暴力手段來對待周圍的人,這樣的例子有很多。 2010年10月,在西安音樂學院讀書的藥家鑫在開車的過程中不慎將路人張妙撞倒,為了極力掩飾自己的過失,逃避父親對自己的懲罰,他不僅沒有及時救助受害者張妙,還用隨身攜帶的刀具向?qū)Ψ竭B刺數(shù)刀, 導致受害者死亡。根據(jù)調(diào)查了解,藥家鑫從小就沒少挨過父親的打罵,他平時是父母眼中的乖孩子,可是他的靈魂卻早已被扭曲了。2014年5月,一個年僅11歲的小學四年級女生因為抄別人的作業(yè),被自己當保安的父親拖到車棚里面吊起來毒打,最終因為傷勢太重不治身亡。 “棍棒底下出孝子”的陋習傷害了多少像藥家鑫一樣的孩子的身體,又扭曲了多少孩子原本美好的心靈!經(jīng)常被父母體罰的孩子內(nèi)心其實都會受到很大的創(chuàng)傷,父母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也會影響和改變孩子的一生,包括他們的性格、習慣、價值觀和處事方式,甚至長大后對愛情和婚姻的態(tài)度都會受到或多或少的負面影響。還有很多孩子因為經(jīng)常被父母打罵而感受不到家庭溫暖,選擇離家出走,這樣的孩子一旦被壞人利用,就很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小學階段正是孩子人生觀和世界觀的形成時期,孩子的性格塑造也會在這一階段基本定型。因此,父母要轉(zhuǎn)變“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觀念,用正確的方式來教育孩子,以下的幾點建議可供父母們參考。 1.父母要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質(zhì)和修養(yǎng) 父母要想教育好孩子,就要先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質(zhì),并在正確的教育理念指導下對孩子進行正面引導。父母要意識到,打罵的方式永遠代替不了教育,而且打罵也不會讓孩子心服口服,只有熱愛學習的父母才能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到孩子,使孩子也能夠發(fā)現(xiàn)學習的樂趣,并實現(xiàn)自主學習。 同樣的道理,如果父母希望孩子長大以后成為一個孝順懂事的人,就要給孩子做出一個孝順老人的表率。有的父母經(jīng)常對家中的長輩出言不遜,甚至覺得他們是累贅,并時常將這種態(tài)度和想法在孩子面前表露出來。那么,孩子長大以后也會用這種方式來對待自己的長輩。只有父母注重言傳身教,用良好的道德品格與素質(zhì)為孩子做表率,真心實意地對待長輩,孩子才能成 為真正的孝子。 2.父母要做到與孩子理性溝通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應盡量讓自己更趨于理性。當孩子犯了錯誤之后,父母不應大打出手,而要與孩子進行平等、理性的溝通,嚴肅的批評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打罵只會讓孩子學會暴力,而不含有其他有益的收獲。另外,根據(jù)國外的行為專家研究發(fā)現(xiàn),經(jīng)常挨打的孩子抗打罵的能力也會逐漸提高,簡單地說就是孩子容易被“打皮了”,這樣的孩子對父母的訓斥和打罵往往會是一種無所謂的態(tài)度,同樣達不到教育的目的。 3.父母要多看到孩子的優(yōu)點并給予鼓勵 經(jīng)常打罵孩子的父母大多喜歡盯著孩子的缺點和不足,總覺得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沒法比。因此,聰明的父母應當擦亮自己的眼睛,隨時發(fā)現(xiàn)孩子的優(yōu)點和特長,并在孩子取得進步的時候及時予以鼓勵,這樣才能夠讓孩子在快樂中不斷進步。 父母應多關注孩子的敏感期 王芳今年正在上小學三年級,前幾天她剛過完自己的10歲生日。一天, 吃過晚飯后,王芳對媽媽說:“媽媽,我來洗碗,您付給我錢行嗎?” 媽媽笑著回答:“可以呀!洗一個碗給你一毛錢! 王芳想了想說,“一毛錢太少了,至少要五毛錢! 媽媽說:“好吧,就這樣說定了,洗一個碗五毛錢。但是媽媽一會 兒要檢查,如果碗洗得不干凈或者洗潔精沖洗得不徹底,媽媽可不能給 你付費喲!” 王芳做了個鬼臉,“不會的,您就放心吧!保證洗得干干凈凈 的!”說完,她端著餐桌上的碗碟就去了廚房。王芳一邊洗碗一邊說: “媽媽,我這里一共有四個碗,洗一個是五毛,四個就是兩塊。以后我 每天晚上都洗碗,如果一天兩塊的話,一個月就能掙六十塊呢!” 王芳通過幫媽媽洗碗來賺錢,這正是她進入“財商敏感期”的表現(xiàn)。在孩子的身心發(fā)展過程中存在著敏感期,是意大利著名的教育家蒙臺梭利的重要發(fā)現(xiàn)。敏感期指的是孩子在某個時間段內(nèi),自發(fā)地專心關注某一事物,并從中獲取不同經(jīng)驗的過程。當孩子正處于某個敏感期時,他們會對某一特定事物具有非常旺盛的學習熱情,并且會不厭其煩地進行反復嘗試,這種自發(fā)的動力幾乎是不可抑制的。蒙臺梭利認為:“處于敏感期里的孩子會以一種特有的強烈程度接觸外部世界。在這一時期,他們能輕松地學會每樣事情! 孩子從一出生就會開始進入一個又一個的敏感期,比如視覺敏感期、秩序敏感期、審美敏感期、繪畫敏感期、人際關系敏感期、婚姻敏感期、數(shù)學邏輯敏感期、動植物敏感期以及實驗敏感期,等等。當孩子正處于某個敏感期時,他們在相應的方面就會表現(xiàn)出不同以往的熱情和專注,每當順利度過一個敏感期后,孩子的心智水平就會得到提高。 對于不同孩子來說,敏感期到來的時間也各不相同。一般來說,在孩子6歲之前就能夠經(jīng)歷大部分的敏感期。當然,有的孩子在這一階段因為受到父母和其他家人的過多干涉,導致敏感期沒能得到良好的發(fā)展。那么,在他們12歲之前還會有彌補的機會。因此,對于正在上小學的孩子,父母要善于利用其敏感期來幫助孩子成長。以下的幾點建議可供父母們參考。 1.父母要學會發(fā)現(xiàn)孩子的敏感期 對于正在上小學的孩子來說,常見的敏感期主要有語言敏感期、工作敏感期和文化敏感期。首先是語言敏感期。蒙臺梭利認為,這一敏感期是在孩子出生后兩個月開始一直到8歲。孩子會依次經(jīng)歷發(fā)音,說單詞、句子,到掌握語法知識,能夠與別人順利交流這幾個階段。工作敏感期一般出現(xiàn)在孩子的3歲到7歲!肮ぷ鳌笔敲膳_梭利教育理念中一個特別重要的概念,孩子的工作往往是無意識的行為,但這卻是他們得到各種發(fā)展的基礎。文化敏感期一般出現(xiàn)在孩子的6歲到9歲。在這一時期孩子會表現(xiàn)出想探究事物的強烈需求,需要成人為其提供豐富的文化信息和資源。 除了上面提到的三個敏感期,孩子還有可能在小學階段彌補自己之前沒能順利度過的敏感期,比如婚姻敏感期、書寫敏感期,等等。父母只有學會發(fā)現(xiàn)孩子的敏感期,才能很好地幫助他們順利度過,并從中發(fā)掘孩子的潛能。 2.父母不應過多干涉孩子 正處于某個敏感期的孩子會有著很強烈的求知和探索欲望,他們大多不喜歡被父母打擾。另外,父母的干涉往往會使孩子的敏感期中斷,阻礙孩子的正常發(fā)展。 比如,當孩子正處于婚姻敏感期時,可能經(jīng)常會說要跟誰結婚或喜歡和誰在一起的話,他們還開始對婚姻有了初步的認識。能夠順利度過這一敏感期,對于孩子以后的婚姻態(tài)度都是至關重要的。如果父母因為面子或者不理解等原因粗暴對待孩子的婚姻敏感期,就容易起到適得其反的作用。 因此,父母應當順應孩子的內(nèi)在發(fā)展,少干涉、多觀察,在保證孩子生命安全的前提下,要勇于放手讓孩子去探索。 3.父母要學會寫觀察記錄 為了更加了解孩子在敏感期內(nèi)的各方面發(fā)展,父母可以為孩子寫一些觀察記錄,將孩子在做某件事時的狀態(tài)記錄下來并進行分析。寫觀察記錄不僅有助于父母對孩子進行更細致的觀察,還能夠幫助父母發(fā)現(xiàn)孩子在成長中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需要注意的是,寫觀察記錄必須持之以恒,只有這樣才能更有效地幫助父母分析孩子的成長過程,以便更有針對性地引導孩子。 ……
你還可能感興趣
我要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