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胚胎型仿生自修復技術》首先介紹了胚胎型仿生自修復硬件的研究現狀與發(fā)展趨勢,然后分別從原核和真核兩個方面對仿生自修復硬件涉及的生物學原理進行了研究探討,以此為基礎,重點論述了胚胎仿生自修復硬件的基本原理和硬件結構,并分別以4×4的乘法器、FIR濾波器和模糊控制器為對象,研究了基于FPGA的仿生自修復硬件、真核仿生陣列和內分泌仿生陣列的設計和實現方法。
本書適合于電子系統(tǒng)設計人員及相關研究人員閱讀,也可作為電子系統(tǒng)設計、微電子與納米技術、可靠性設計與維修工程等相關專業(yè)研究生和高年級本科生的教材或參考書。
第1章 緒論 1.1 引言 1.2 仿生硬件的基本框架 1.2.1 P軸:進化硬件 1.2.2 O軸:復制與再生硬件 1.2.3 E軸:后天學習硬件 1.2.4 混合POE硬 第1章 緒論 1.1 引言 1.2 仿生硬件的基本框架 1.2.1 P軸:進化硬件 1.2.2 O軸:復制與再生硬件 1.2.3 E軸:后天學習硬件 1.2.4 混合POE硬件 1.3 胚胎型仿生自修復硬件的研究現狀與發(fā)展趨勢 1.3.1 胚胎電子細胞的結構設計 1.3.2 胚胎電子陣列的發(fā)育與自修復 1.3.3 胚胎電子陣列的應用 1.4 全書組織結構第2章 仿生自修復硬件生物學基礎 2.1 生物系統(tǒng)的分類與修復層次 2.1.1 生物的分類 2.1.2 生物體的修復層次 2.2 原核生物系統(tǒng) 2.2.1 原核細胞及其結構 2.2.2 原核生物的遺傳物質及其特性 2.2.3 原核細胞群落及相互作用 2.2.4 細菌耐藥性的形成 2.3 真核生物系統(tǒng) 2.3.1 真核細胞及其結構 2.3.2 生物體的發(fā)育 2.3.3 生物細胞的通信 2.3.4 生物體的自修復 2.3.5 生物體的內分泌系統(tǒng) 2.4 本章小結第3章 仿生自修復硬件基本原理 3.1 仿生自修復模型 3.1.1 真核仿生模型 3.1.2 原核仿生模型 3.1.3 內分泌仿生模型 3.2 仿生自修復硬件的體系結構 3.2.1 網狀結構 3.2.2 總線結構 3.2.3 復合結構 3.3 仿生自修復硬件的故障自檢測方法 3.3.1 模塊多模冗余 3.3.2 關鍵信息編碼冗余 3.3.3 對稱自檢測 3.3.4 細胞互檢 3.4 仿生自修復硬件的自修復機制 3.4.1 單細胞移除機制 3.4.2 列(行)移除機制 3.4.3 細胞移除機制 3.4.4 Szasz移除機制 3.4.5 Lala移除機制 3.4.6 復合移除機制 3.4.7 自修復機制的可靠性分析 3.5 仿生自修復硬件的實現方法 3.5.1 專用芯片的實現 3.5.2 基于可編程邏輯器件的實現 3.6 本章小結第4章 仿生自修復硬件的基本結構 4.1 仿生電子陣列結構 4.1.1 真核仿生陣列結構 4.1.2 原核仿生陣列結構 4.1.3 內分泌仿生陣列結構 4.2 功能模塊結構 4.2.1 基于MUX的基本結構 4.2.2 基于MUX的對稱自檢結構 4.2.3 基于LUT的基本結構 4.3 輸入輸出模塊結構 4.3.1 傳統(tǒng)輸入輸出模塊結構 4.3.2 鏈狀結構布線資源 4.3.3 對稱布線連接 4.3.4 內分泌細胞輸入輸出模塊結構 4.4 配置存儲模塊結構 4.4.1 基于查找表結構 4.4.2 基于移位寄存器結構 4.5 其他常見模塊結構 4.5.1 地址模塊基本結構 4.5.2 基于擴展海明碼的自檢模塊結構 4.6 本章小結第5章 仿生自修復硬件的設計與實現 5.1 基于FPGA的仿生自修復乘法器 5.1.1 基于FPGA的仿生自修復硬件實現步驟 5.1.2 乘法器詳細設計步驟與結果分析 5.1.3 基于原核仿生陣列的乘法器 5.2 基于真核仿生陣列的FIR濾波器 5.2.1 FIR濾波器及其實現結構 5.2.2 FIR濾波器的仿生電子陣列實現基礎 5.2.3 仿生自修復FIR濾波器設計 5.2.4 仿生自修復FIR濾波器仿真與驗證 5.3 基于內分泌仿生陣列的模糊控制器 5.3.1 一級直線型倒立擺建模 5.3.2 仿生自修復模糊控制器設計及實現 5.3.3 模糊控制器仿真驗證 5.3.4 模糊控制器實驗驗證 5.4 本章小結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