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分七章,探討了作為社會資本的網絡媒介產生的背景、運行特征、主要功能及轉型期網絡媒介社會資本構建中存在的問題。本書理論與市政研究相結合,詳細探討了網絡媒介社會資本的各項重要特征,對其他研究者極具借鑒和參考價值。
1969年出生于河南省鄢陵縣,鄭州大學講師。1991年畢韭于鄭州大學哲學系,并于同年7月留校任物理系政治輔導員,1995年3月起任共青團鄭州大學委員會宣傳部長。2000年赴德國做心理學訪問學者并進修信息技術與通訊專業(yè).2002年7月開始在杜伊斯堡—埃森綜合大學(Univrstaet Duisburg-Eessen)政治學研究所攻讀政治學博士學位,研究方向為比較政治和國際關系。 曾參與《企業(yè)文化理論》、《社會主殳市場經濟概論》、《保密工作概論》等書的主編或編寫工作,參與承擔河南省哲學社會科學項目兩個,現已結項。公開發(fā)表《加快河南發(fā)展需更新的兩個觀念》、《從免林頓總統訪華看數紀之交的中莢關系》等論文十余篇,其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道德進步》一文被作為優(yōu)秀淪文收入《中國讓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寶典》一書。
1 導論
1.1 問題的提出及設計
1.1.1 選題緣由
1.1.2 問題設計
1.2 研究意義及創(chuàng)新
1.2.1 研究意義
1.2.2 創(chuàng)新之處
1.3 研究假設、路徑及方法論
1.4 對相關文獻的梳理和簡要述評
1.4.1 關于社會資本的研究現狀
1.4.2 關于網絡媒介與社會資本關系研究的過去及現狀
2 邏輯基礎與相關理論
2.1 基本概念及理論
2.1.1 網絡媒介概念及其對大眾傳播理論的影響
2.1.2 資本(物質資本)概念及其擴張:人力資本、文化資本與社會資本 1 導論
1.1 問題的提出及設計
1.1.1 選題緣由
1.1.2 問題設計
1.2 研究意義及創(chuàng)新
1.2.1 研究意義
1.2.2 創(chuàng)新之處
1.3 研究假設、路徑及方法論
1.4 對相關文獻的梳理和簡要述評
1.4.1 關于社會資本的研究現狀
1.4.2 關于網絡媒介與社會資本關系研究的過去及現狀
2 邏輯基礎與相關理論
2.1 基本概念及理論
2.1.1 網絡媒介概念及其對大眾傳播理論的影響
2.1.2 資本(物質資本)概念及其擴張:人力資本、文化資本與社會資本
2.1.3 社會資源及社會關系網絡
2.2 網絡媒介與社會資本研究的邏輯基礎
2.2.1 社會關系網絡:社會學視域中的社會資本理論
2.2.2 大眾傳媒與社會網絡:傳播學視域中的社會資本
2.2.3 網絡媒介構建新型社會網絡關系:社會資本的新形態(tài)
3 作為社會資本的網絡媒介
3.1 網絡媒介社會資本的結構及分類
3.1.1 網絡媒介社會資本的結構
3.1.2 技術與行為主體的媒介素養(yǎng):網絡媒介社會資本的生成
3.1.3 網絡媒介社會資本的形成和運行
3.2 網絡媒介社會資本的特征及功能
3.2.1 網絡媒介社會資本的特征
3.2.2 積極與消極:網絡媒介社會資本功能
4 作為社會資本的網絡媒介嵌入社會網絡的過程:基于調查的實證分析
4.1 調查內容的設計及調查樣本群體的選擇
4.2 調查結果的數據統計概述
4.3 調查結論分析:網絡媒介社會資本嵌入社會網絡的過程
4.3.1 結論1:受規(guī)則制約的網絡媒介傳播
4.3.2 結論2:網絡媒介傳播能力——影響網絡媒介社會資本變化的直接變量
4.3.3 結論3:網絡媒介使用方式——影響網絡媒介社會資本的關鍵因素
5 網絡媒介社會資本評價
5.1 網絡媒介社會資本效果評價的定位及原則
5.1.1 網絡媒介社會資本效果評價的定位
5.1.2 網絡媒介社會資本效果評價應遵循的基本原則
5.2 網絡媒介社會資本評價的準則及方式
5.2.1 網絡媒介社會資本評價的準則
5.2.2 網絡媒介社會資本的評價方式
6 網絡媒介社會資本構建中存在的問題及成因
6.1 網絡媒介社會資本構建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6.1.1 網絡媒介社會資本構建中存在問題的類型
6.1.2 網絡媒介社會資本構建中存在問題的社會危害
6.2 網絡媒介社會資本構建中存在問題的成因
6.2.1 社會行為主體在網絡媒介社會資本構建中存在問題的客觀原因
6.2.2 社會行為主體在網絡媒介社會資本構建中存在問題的主觀原因
7 結論:傳播社會學意義上的網絡媒介社會資本及其未來發(fā)展趨勢
附錄一 網絡對人際關系的影響問卷調查
附錄二 網絡媒介使用問題訪談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