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師講語文:周益民講語文》是名師講語文系列叢書之一,它傳播了新生代的語文教學“名師”周益民的教學思想和教學經(jīng)驗。全書結(jié)構(gòu)新穎,內(nèi)容豐滿。由四大板塊組成,內(nèi)容包括:我的語文人生,我的語文理念,我的語文實踐,我的教學語錄。
周益民,江蘇海門人,任教于南京市瑯琊路小學。小學語文特級教師,大陸小學班級讀書會首批實踐探索者之一。2002年起倡導并踐行以“語言與人之存在關系”為核心旨歸的“詩化語文”主張。在省級以上報刊發(fā)表教育教學文章140余篇,著有《步入詩意的叢林》《兒童的閱讀與為了兒童的閱讀》,主編《小書蟲牽手大作家》《上讀書課啦》《語文新參考》等,2007年獲南通市第九屆優(yōu)秀教育科研成果一等獎。先后應邀在四十余城市執(zhí)教觀摩課。
我的語文人生
那時年紀小
星空有支真純的歌
我成了長大的孩子
揣著關懷慢慢走
找回語文教育的本體價值
對詩化語文的思考和追問
詩化語文與語文教學的審美化
澄明潤澤——周益民老師課堂教學藝術美學解析
我的語文理念
追尋童年的語文課堂——詩化語文的“詩”與“思”談片
讓語文課堂成為兒童“夢”的故園
詩化:語文回歸的應有情懷——由《天鵝的故事》教學說起
低年級閱讀課:尋找一把童年之“尺”
“第三件事”:為了文學與童年的歡聚
班級讀書會:自由歡愉的精神家園
彈奏起學生心靈與生活的和弦——基于人教實驗教材的習作教學二人談
發(fā)展性作業(yè):放飛學生的潛能
守望兒童心靈的故鄉(xiāng)——由《親人》一課感受竇桂梅的教學追求
以兒童視角建構(gòu)“魯迅”意義
我的語文實踐
聽聽,那大地的聲音——《只有一個地球》教學記錄
語文課堂“意義對話”的求解——《半截蠟燭》教學記錄
由語詞的密林聆聽溫暖的歌吟——《去年的樹》教學記錄
為心靈尋找一塊棲息地——《小王子》(節(jié)選)班級讀書會記錄
穿越真假的迷霧抵達童年的哲學——《皇帝的新裝》教學記錄
在此岸與彼岸間——《對岸》教學記錄
想念那話語之鄉(xiāng)——《童年的月亮爬上來》教學記錄
語文教學,追求什么樣的精彩——《鷸蚌相爭》案例與評析
讓書香溫暖童年——《烏丟丟的奇遇》讀書會記錄
我的教學語錄
我的教學語錄
那時年紀小
從很久很久以前開始
知道梅子涵先生,真的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
那時候,我還在上小學,讀四年級。那個學期,訂了江蘇《少年文藝》!短禊Z》《課堂》《走在路上》……梅先生的這些作品都是在那個時候讀的。后來又發(fā)現(xiàn),在擁有自己的《少年文藝》之前,從不知什么渠道讀到的舊刊中的《馬老師喜歡的》,竟然也是梅先生的作品,并且還是他的處女作。我不禁有些得意,原來自己一不小心竟然成了梅先生的第一代讀者!
一般說來,小孩子讀書不怎么會太過在意作者,可我偏偏是個例外,對創(chuàng)造故事的人崇拜之至,自然就毫不費力地記住了刊物里頻頻露面的“梅子涵”。當然還有一個原因一一“梅子涵”這個脫俗的名字是很讓一個文學兒童想人非非的。有一年,梅先生的一個短篇獲得了年度優(yōu)秀作品獎,某一期的刊物封二上一溜兒都是獲獎作者照片,那些人如今大多成了中國兒童文學界的風云人物。梅先生的照片在中間,他站在學校的教學樓陽臺上(現(xiàn)在想來應該是他任職的上海師大吧),臂彎夾著一本書,正酷酷地望著前方。令人有點遺憾的是,別的作者都是近景照,可他偏偏讓攝影師取了個遠景,讓我們既“印象”了作家的面目,又仍保留著一絲神秘。最最重要的是,近年來,我一直想考證梅先生那豁了牙但絕不漏風的童話嘴巴源起于何時,可即使拿了放大鏡每每到此也只得功虧一簣。
評論家論說作品時常常弄得復雜無比,而在一個孩子眼里,事情就變得簡單多了,所謂作品的區(qū)別只有兩種,好看的和不好看的。在當時小小的我心中.梅先生的作品自然歸人“好看的”之列,并且排名絕對靠前。給喜歡的作家、作品排名是孩子樂此不疲的,梅先生的作品中,我當時最喜歡的是短篇小說《走在路上》。小遠帶奶奶去看電影,時間已經(jīng)很急了,可奶奶還慢吞吞的,真急死人了。小遠開始不耐煩,甚至開始討厭,一個人走在了前頭。奶奶真的老了,很多事兒都不懂?墒窃谛∵h小時候呢?小遠老要趴在奶奶的肩膀上,讓奶奶背著到馬路上去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