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感動中國的國土人2013》為國土資源作家協(xié)會主席陳國棟主編,吳文峰等編寫六篇文章組成。作者們用生動細膩的文筆詳細介紹了楊艷萍、丁蜜棗、尚偉等六位工作在國土戰(zhàn)線上的同志,他們或工作在測繪院,或戰(zhàn)斗在地調(diào)隊,在平凡的工作崗位默默為我國的地質(zhì)事業(yè)奉獻著自己的青春和才智。整篇文稿充滿了積極向上的態(tài)度,弘揚了地質(zhì)工作者“三奉獻”“四特別”的精神,為社會各界了解當今的地質(zhì)人打開了一扇窗口。
時代呼喚一個英雄群體——《尋找·感動中國的國土人2013》序
他們都很平凡,平凡的人在平凡的崗位上,做著平淡無奇的事,但他們對人民的熱愛與敬畏,對黨和事業(yè)的忠誠與信仰,他們的正直與勇敢,卻讓我們怦然心動。
德國著名音樂家路德維!し病へ惗喾矣芯涿裕骸霸谌祟愔,凡是堅強、正直、勇敢、仁慈的人,都是英雄!”而法國詩人夏爾·波德萊爾則認為:“英雄就是對任何事都全力以赴,自始至終,心無旁鶩的人!
他們就是這樣一些人。他們沒有“扶大廈之將傾,挽狂瀾于即倒”的膽略,也沒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下之志”的氣概,但他們胸懷報國大志,心系黎民百姓,勇敢正直,全力以赴,在最平凡崗位上做出了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無愧于事業(yè)的業(yè)績。他們用一種可歌可泣的樸素情懷,演繹了一個個感人肺腑的生命故事,呈現(xiàn)出一種無名英雄的偉大精神。
他們是英雄!他們是奮戰(zhàn)在基層一線的國土英雄!
《尋找·感動中國的國土人2013》書寫的,就是百萬國土人中一個個國土英雄,他們?yōu)榱吮Pl(wèi)國土獻身于祖國大地的懷抱,為了挽救百姓的生命以身殉職,他們?yōu)閲艺业V不辭勞苦,為民造福而踏遍青山。他們奮戰(zhàn)在國土資源事業(yè)的前沿陣地,任務艱巨,使命光榮,忠誠于祖國和人民,恪盡職守,竭誠服務,嚴格執(zhí)法,不辱使命。一個個國土英雄,唱響了新時期國土人的時代贊歌。
他們是楊艷萍、尚偉、劉會和、姜松、丁秘棗、申勇勝。
一個英雄是一棵蒼松,一棵棵蒼松組成一片茂密的森林。在當下,我們國土人需要一個個國土英雄,為我們樹立二個個標桿,讓身邊的榜樣成為前行的力量。在當下,我們更需要一個英雄群體,結(jié)伴同行,一起走向輝煌。
在緬懷焦裕祿的時候,習近平總書記說:“我們這一代人都深受焦裕祿精神的影響,是在焦裕祿事跡教育下成長的。我后來無論是上山下鄉(xiāng)、上大學、參軍入伍,還是做領導工作,焦裕祿同志的形象一直在我心中!
“縣委書記的好榜樣——焦裕祿”曾經(jīng)激勵著一代共產(chǎn)黨人的“公仆情懷、求實作風、奮斗精神、道德情操”。與此相同,多年來,我們國土人英雄輩出,一個個國土英雄組成了一個令人稱贊的英雄群體,托起了一片精神高地,激發(fā)我們成千上萬的國土人勇往直前,奮發(fā)向上。
《尋找·感動中國的國土人2013》就是這精神高地的又一次集中展現(xiàn)。書中記錄的英雄群體中的人物,都有著崇高精神境界和人格魅力,他們有血有肉、有情有義的英雄事跡,形成一種“管好一方地,造福萬家人”的大地情懷。這是我們國土人時代精神的結(jié)晶。站在這精神高地上,我們一定會把握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胸懷廣闊,無私奉獻,推動我們的事業(yè)不斷向前。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盛開春滿園!边@個英雄群體不在山峰之上,不在大河深處,就在我們身邊。也許他們當中的一個人就坐在我們對面,或者與我們走在同一條田埂上。他們的人格可敬,形象可親,事跡可學。我們對他們要深懷至敬,又要把他們比作人生的坐標,學習的榜樣,跟隨他們的腳步一路前行,直至自己也成為這個英雄群體的一員。
我們的時代呼喚這樣一個英雄群體。英雄群體的精神高地是我們永無止境的力量源泉。
國土資源事業(yè)事關國運民生,在當前改革轉(zhuǎn)型的時代面臨諸多挑戰(zhàn),“盡職盡責保護國土資源、節(jié)約集約利用國土資源、盡心盡力維護群眾權益”的任務艱巨而光榮。
我相信,我們的事業(yè)大有可為,只要我們不斷弘揚國土人英雄群體精神,不斷壯大英雄群體隊伍,全系統(tǒng)的干部職工同心同德、盡心盡力,我們就會無堅不摧,無往不勝,我們的事業(yè)必將大步向前。
忠誠與責任——記山東省國土測繪院第一測繪院院長楊艷萍 吳文峰
基層使命——記河南省洛陽市欒川縣譚頭國土資源所所長尚偉 趙福海
女大校與藏寶圖——記武警黃金一總隊二支隊實驗室主任丁秘棗 梁春雷
信仰之光照在星城——記原湖南省婁底市國土資源局局長劉會和楊旋 肖敏
高原忠魂——追記青海省有色地質(zhì)礦產(chǎn)勘查院副院長 申勇勝 康維海
北國青松——追記黑龍江省綏化市嘉蔭國土資源所副所長圓 王彥 陳明
《尋找·感動中國的國土人2013》:
此時,演講故事的主人公楊艷萍,正在樓外踱步。她1.59米的個子,留著利落的短發(fā),上衣是一件碎花圖案的襯衫,普通得就像一位鄰家大嫂。但她抬頭走路的姿勢,卻透著堅定、堅強。
2012年8月,山東省國土測繪院黨委作出了《關于開展向楊艷萍同志學習活動的決定》,楊艷萍是一百個不情愿。她總覺得,自己只是做了一個共產(chǎn)黨員、領導干部應該做的。組織把第一測繪院這個幾乎全是男爺們兒組成的外業(yè)測繪隊伍交給自己,體現(xiàn)了領導的信任,也肩負著職工的期盼。干好了是本分,干不好才是罪過,F(xiàn)在,這支隊伍爬坡上崖走出了低谷,不是自己能干,是班子配合得好、職工支持得大?烧l承想,當年10月,山東省國土資源廳黨組又下發(fā)了《關于開展向楊艷萍同志學習活動的決定》,要求全省國土資源系統(tǒng)廣大干部職工向她學習。她找到分管的廳領導,說,自己只是盡了一個黨員應盡的義務,是攤上了一幫子好同事,讓大家向我學習,實在愧不敢當。
“多宣傳報道人民群眾的偉大奮斗和火熱生活,多宣傳報道人民群眾中涌現(xiàn)出來的先進典型和感人事跡,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滿足人民精神需求!绷暯娇倳浽谌珖麄魉枷牍ぷ鲿h上的講話,讓楊艷萍再也沒有了“拒絕”上臺介紹自己的理由。
此前100多天的時間,這樣的報告已經(jīng)在山東舉行了18場。從國土資源廳到省直機關工委、省總工會,從各市國土資源局到省紀委、省司法廳,楊艷萍的事跡讓無數(shù)人為之動容、敬佩。或三人,或一人,絕大多數(shù)時間是她的三位年輕的同事韓娟、孟靜、潘寶昌用自己的耳聞目睹、感同身受的真實故事來講述他們身邊樸實的、可親可敬的楊院長,楊艷萍很少很少到過現(xiàn)場。這次一同乘高鐵進京,說說笑笑間,列車就到了站。但楊艷萍無意中說出的一句“我這個人就是一根筋”讓韓娟記在了心里,琢磨著下次報告時怎樣加進去。上任10個年頭,10年辛苦不尋常,10年生死兩茫茫,楊艷萍干了許多許多“一根筋”,認準了、10頭牛也拉不回的事。
楊艷萍,從懸掛著“8.29測繪法宣傳日——依法普查地理國情,測繪服務美麗中國”大紅條幅的正門,轉(zhuǎn)到刻有“日月峰”三字的假山旁。
剛才,徐德明局長接見報告團一行時說:“楊艷萍同志作為測繪人身邊的典型和旗幟,38年如一日為測繪事業(yè)無私奉獻,難能可貴,非常值得廣大測繪地理信息干部職工學習!弊寳钇G萍心里暖暖的。她望了望藍天,看了看白云,似乎看到白云后面有兩顆星星,不,是四只眼睛,在閃爍。
她,顧不得多想,心里繼續(xù)琢磨接下來發(fā)言的開場白:‘‘尊敬的徐局長、尊敬的各位領導,大家好!今天面對各位領導,我的心情十分激動,也十分復雜。概括地說就是兩句話:一是感恩不盡,二是忐忑不安……”
說真的,帶隊伍多年,大會小會無數(shù),從沒有像今天這樣“難以啟齒”。
假山對著大樓的側(cè)門,上書“中國測繪”四個大字。這四個字,對楊艷萍來說太熟悉,太親切了。參加工作38年來,一直沒離開測繪,可以說把一生都“嫁”給了測繪事業(yè)。從沒三心二意、從沒想過逃避,即使在這個行業(yè)最艱難的時候。
一陣秋風吹過,路旁銀杏樹上,扇形的樹葉輕輕搖曳,紛紛為這位山東老鄉(xiāng)扇涼。楊艷萍一扭頭,一下子看到左前方不遠處的樹叢中,一塊青灰色的假山石上,刻著一個紅色的“緣”字。有緣千里來相會。她輕輕地推開會議廳的側(cè)門,走進了會場。
5分鐘后,登臺講話的楊艷萍,被徐德明定格在手機屏幕上,并通過微博傳了出去。
從此,楊艷萍走向全國更廣泛的舞臺。
第一章 童年到青年 經(jīng)歷不平凡
1.七歲,獨坐“火輪”進青島
楊艷萍,祖籍山東諸城。1956年7月生于青島。1964.年隨部隊轉(zhuǎn)業(yè)的父親落戶于膠州。
諸城、膠南、膠州,過去都屬于密州。
密州府治,在今天的諸城。900年前,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軾曾任職密州,跑遍了這里的山山水水,并寫下了“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等許多詩詞名句。再早之前,叫過“諸馮”,是三皇五帝中虞舜出生的地方,因此,諸城又有“舜帝故里”之稱。
寫到這里,我不禁想起了有關諸城“六大家”的民諺!翱追蜃拥呐黾遥钋逭盏钠牌偶,張擇端的奶奶家,劉羅鍋的爺爺家,王盡美的媽媽家,臧克家的爸爸家……”原來,春秋時期孔子的七十二賢徒之一、懂鳥語的公冶長,宋代金石學家趙明誠、清明上河圖作者張擇端、清朝宰相劉墉、中國共產(chǎn)黨創(chuàng)始人之一王盡美、現(xiàn)代詩翁臧克家等,都是諸城人?梢,諸城自古就是人文薈萃之地。
時至今日,楊艷萍的三叔等親人還在諸城生活。奶奶一生勤儉持家,活到96歲。她每天凌晨四點準時起床,在燈下飛針走線,為全家人縫縫補補;白天下地勞動,洗衣做飯,給楊艷萍留下了深刻印象。
膠南,是楊艷萍的姥姥家。1946年建縣,2012年與青島市黃島區(qū)合并為新的青島市黃島區(qū)。這里曾是古瑯琊郡、瑯琊縣所在地。境內(nèi)瑯琊臺,秦始皇曾三次登臨。徐福率三千童男童女出海尋求長生不老之藥,據(jù)說就從這里起航。
當年,楊艷萍的父親作為一名軍人,就在瑯琊臺邊駐防。在這里結(jié)婚、生女后,又帶著家人輾轉(zhuǎn)于海陽、乳山等地,直到轉(zhuǎn)業(yè)后到膠州安家?梢哉f,楊艷萍從小在軍營里長大,每天,都是聽著嘹亮的起床號醒來的。
楊艷萍,天生文靜。一雙大眼睛,睫毛長長的,眸子亮晶晶,臉蛋紅撲撲,喜壞了訓練歸來的年輕的軍官父親。若按老家的輩分,楊艷萍這一代,中間占“樹”字,看到漂亮可愛的女兒,他盤算了半天,楊樹花、楊樹蘭、楊樹青、楊樹美、楊樹慧……竟沒有一個與女兒相匹配的名字。干脆,另辟蹊徑。最后叫了“艷萍”。幾年以后,楊艷萍有了弟弟妹妹,也是按艷字排輩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