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三百首》是一部流傳很廣的唐詩選集。唐朝(618年~907年)二百九十年間,是中國詩歌發(fā)展的黃金時代,云蒸霞蔚,名家輩出,唐詩數(shù)量多達五萬余首。孫琴安《唐詩選本六百種提要·自序》指出,“唐詩選本經(jīng)大量散佚,至今尚存三百余種。當中最流行而家傳戶曉的,要算《唐詩三百首》!
一部流傳最廣的唐詩選集,中小學生接觸中國古典詩歌最好的入門書籍。權(quán)威譯注北京師范大學教授馬東瑤譯注。專家審讀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陶文鵬審讀。精美插圖最能融合文學性和藝術(shù)性的插圖作品,圖文并茂,營造最佳閱讀體驗。權(quán)威出版社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是一個中央級的出版社,是中國最具影響力的教育出版社之一,獨家出版《全日制義務(wù)教育課程標準》。
國家教育部分別于2001年和2003年頒布了作為基礎(chǔ)教育課程改革核心內(nèi)容的《全日制義務(wù)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和《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以下簡稱“課程標準”),2011年又對義務(wù)教育階段(小學、初中)的“課程標準”進行了修訂,頒布了《義務(wù)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課程標準”是教材編寫、教學、評估和考試命題的依據(jù),是國家管理和評價課程的基礎(chǔ)。
“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提出“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品位。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并規(guī)定了不同階段學生的閱讀總量,指定和推薦了具體的課外讀物書目。從推薦書目可以看出,“課程標準”把中小學生的課外閱讀,尤其是中外名著的閱讀擺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
語言學家、教育家呂叔湘先生曾一再強調(diào)課外閱讀的重要性,他認為自己的語文能力70%是得之于課外閱讀。多讀課外書可以提高語文能力,這是所有人特別是語文能力較好的
國家教育部分別于2001年和2003年頒布了作為基礎(chǔ)教育課程改革核心內(nèi)容的《全日制義務(wù)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和《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以下簡稱“課程標準”),2011年又對義務(wù)教育階段(小學、初中)的“課程標準”進行了修訂,頒布了《義務(wù)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罢n程標準”是教材編寫、教學、評估和考試命題的依據(jù),是國家管理和評價課程的基礎(chǔ)。
“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提出“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品位。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并規(guī)定了不同階段學生的閱讀總量,指定和推薦了具體的課外讀物書目。從推薦書目可以看出,“課程標準”把中小學生的課外閱讀,尤其是中外名著的閱讀擺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
語言學家、教育家呂叔湘先生曾一再強調(diào)課外閱讀的重要性,他認為自己的語文能力70%是得之于課外閱讀。多讀課外書可以提高語文能力,這是所有人特別是語文能力較好的人的共同體會。而中外名著則是學生課外閱讀的首選,因為中外名著是人類數(shù)千年的文化積累與文明傳承,這些經(jīng)過歷史的積淀與檢驗的文化財富,是我們?nèi)≈槐M,用之不竭的知識源泉。
基于以上考慮,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憑借自身教育研究資源,組織了一批學者和專家,包括當代著名的作家、翻譯家、語文教育研究者、特級教師等,根據(jù)“課程標準”推薦書目,并吸收了一些權(quán)威學者最新的青少年閱讀研究成果和閱讀書目的推薦意見,精心編撰了這套“語文新課標必讀叢書”。本套叢書經(jīng)過周到的考量和嚴格的篩選,最終選定了包含有童話、寓言、故事、詩歌散文、長篇文學名著、中國古典名著、歷史讀物、科普科幻作品等各種類別的必讀書目。
本套叢書是專門為廣大中小學生傾力打造的經(jīng)典讀物,版本完善,內(nèi)容準確,體例設(shè)置科學實用。叢書中的外國文學名著均為全譯本,我們選用了著名翻譯家的譯本,并編排了大量的由國外繪畫大師繪制的精美原版插圖,其中大部分插圖都是首次在國內(nèi)圖書中呈現(xiàn)。針對中國古典名著、國學類圖書,我們邀請了包括蔡義江、張景、馬東瑤等在內(nèi)的眾多學者和專家,由他們負責編寫和把關(guān),以確保此類圖書的權(quán)威性與專業(yè)性。
叢書通過“導讀”“旁批”“要點評析”“考點精選”等欄目,對名著的精髓部分、重點、難點、考點,進行了細致的講解與指導,幫助學生有效積累文學知識,掌握閱讀方法,借鑒寫作技巧,切實提高語文素養(yǎng)。我們還針對其中思想內(nèi)涵較深的作品,組織原書的著譯者和相關(guān)學者、專家編寫了權(quán)威、專業(yè)的點評,通過對作品重點篇章、重要段落、內(nèi)容要點、精彩語句的批注和評析,實現(xiàn)了對作品全面、深入的剖析與解讀,使讀者能夠輕松領(lǐng)悟名著精髓,充分理解名著內(nèi)涵,真正讀懂名著、讀活名著。
我們希望通過本套叢書的出版,能夠有效調(diào)動學生的閱讀熱情,提高其閱讀品位。希望廣大中小學生把本套叢書當成良師益友,與名著同行,在閱讀中成長。
李觀政
2014年6月于北京
作者簡介
蘅塘退士(1711—1778),清朝學人,原名孫洙,字臨西,一字答西,號爵塘,晚號退士,祖籍安徽休寧,生于江蘇無錫,《唐詩三百首》的編選者。
譯注者簡介
馬東瑤,北京大學中文系博士,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古代文學研究所教授,研究方向為唐宋文學。著有《蘇門六君子研究》《文化視域中的北宋熙豐詩壇》等,參編教材《中國文學史》等,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中國古代的文人庭園與文學寫作研究》,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中國古代文學通論》《中國詩歌通史》《中國古代文學教育與文學的生成、發(fā)展及傳播》等,在《文學遺產(chǎn)》等核心期刊發(fā)表論文數(shù)十篇。
導 讀1
卷一 五言古詩
張九齡 感 遇2
感 遇3
李白 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4
月下獨酌6
春 思7
杜甫 望 岳8
贈衛(wèi)八處士10
佳 人12
夢李白14
夢李白16
王維 送綦毋潛落第還鄉(xiāng)17
送 別19
青 溪20
導 讀1
卷一 五言古詩
張九齡 感 遇2
感 遇3
李白 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4
月下獨酌6
春 思7
杜甫 望 岳8
贈衛(wèi)八處士10
佳 人12
夢李白14
夢李白16
王維 送綦毋潛落第還鄉(xiāng)17
送 別19
青 溪20
渭川田家21
西施詠22
孟浩然秋登蘭山寄張五23
夏日南亭懷辛大25
宿業(yè)師山房待丁大不至27
王昌齡同從弟南齋玩月憶山陰崔少府28
丘為尋西山隱者不遇29
綦毋潛春泛若耶溪31
常建宿王昌齡隱居32
岑參與高適薛據(jù)登慈恩寺浮圖34
元結(jié)賊退示官吏并序36
韋應物郡齋雨中與諸文士燕集38
初發(fā)揚子寄元大校書40
寄全椒山中道士41
長安遇馮著42
夕次盱眙縣43
東郊44
送楊氏女46
柳宗元晨詣超師院讀禪經(jīng)48
溪居49
五古·樂府
王昌齡塞上曲51
塞下曲53
李白關(guān)山月54
子夜吳歌55
長干行56
孟郊列女操58
游子吟59
卷二 七言古詩
陳子昂登幽州臺歌62
李頎古意63
送陳章甫64
琴 歌67
聽董大彈胡笳弄兼寄語房給事68
聽安萬善吹觱篥歌70
孟浩然夜歸鹿門歌72
李白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74
夢游天姥吟留別77
金陵酒肆留別80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81
岑參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83
輪臺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85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87
杜甫韋諷錄事宅觀曹將軍畫馬圖89
丹青引93
寄韓諫議注96
古柏行98
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并序101
元結(jié)石魚湖上醉歌(并序)104
韓愈山石106
八月十五夜贈張功曹108
謁衡岳廟遂宿岳寺題門樓110
柳宗元漁 翁112
白居易長恨歌115
琵琶行并序125
卷三 七言樂府
高適燕歌行并序134
李頎古從軍行136
王維 洛陽女兒行138
老將行141
桃源行144
李白蜀道難147
長相思 其一151
長相思 其二154
行路難155
將進酒157
杜甫兵車行160
麗人行162
哀江頭166
哀王孫168
卷四 五言律詩
李隆基經(jīng)魯祭孔子而嘆之172
張九齡望月懷遠174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175
駱賓王在獄詠蟬176
杜審言和晉陵陸丞早春游望177
沈佺期雜 詩179
宋之問題大庾嶺北驛180
王灣次北固山下182
常 建破山寺后禪院183
岑參寄左省杜拾遺184
李白 贈孟浩然186
渡荊門送別187
送友人188
聽蜀僧濬彈琴189
夜泊牛渚懷古191
杜甫春望192
月夜193
春宿左省194
至德二載,甫自京金光門出,間道
歸鳳翔。乾元初,從左拾遺移華州
掾,與親故別,因出此門,有悲往事195
月夜憶舍弟196
天末懷李白197
奉濟驛重送嚴公四韻199
別房太尉墓200
旅夜書懷201
登岳陽樓203
王維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204
山居秋暝205
歸嵩山作208
終南山209
酬張少府210
過香積寺211
送梓州李使君212
漢江臨眺214
終南別業(yè)215
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216
與諸子登峴山218
宴梅道士山房219
歲暮歸南山220
過故人莊221
宿桐廬江寄廣陵舊游223
留別王維224
早寒有懷225
劉長卿秋日登吳公臺上寺遠眺226
送李中丞歸漢陽別業(yè)227
餞別王十一南游229
尋南溪常道士230
新年作231
錢起送僧歸日本233
谷口書齋寄楊補闕234
韋應物淮上喜會梁州故人235
賦得暮雨送李胄236
韓翃酬程延秋夜即事見贈237
劉眘虛闕題238
戴叔倫江鄉(xiāng)故人偶集客舍240
盧綸送李端241
李益喜見外弟又言別243
司空曙云陽館與韓紳宿別244
喜外弟盧綸見宿245
賊平后送人北歸247
劉禹錫蜀先主廟248
張籍沒蕃故人251
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252
杜牧旅 宿253
許渾秋日赴闕題潼關(guān)驛樓254
早秋256
李商隱蟬257
風雨259
落 花260
涼思261
北青蘿262
溫庭筠送人東游263
馬戴灞上秋居265
楚江懷古267
張喬書邊事268
崔涂除夜有懷269
孤雁270
韋莊章臺夜思271
卷五 七言律詩
崔顥黃鶴樓274
行經(jīng)華陰275
祖詠望薊門276
崔曙九日登望仙臺呈劉明府279
李頎送魏萬之京280
李白登金陵鳳凰臺281
高適送李少府貶峽中王少府貶長沙283
岑參和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284
王維和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285
奉和圣制從蓬萊向興慶閣道中留春雨
中春望之作應制286
積雨輞川莊作288
贈郭給事289
杜甫蜀相290
客至291
野望292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294
登高295
登樓296
宿府298
閣夜299
詠懷古跡(一)300
詠懷古跡(二)301
詠懷古跡(三)303
詠懷古跡(四)304
詠懷古跡(五)305
劉長卿江州重別薛六柳八二員外307
長沙過賈誼宅308
自夏口至鸚鵡洲夕望岳陽寄源中丞309
錢起贈闕下裴舍人311
韋應物寄李儋元錫312
韓翃同題仙游觀313
皇甫冉春思315
盧綸晚次鄂州316
柳宗元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刺史317
劉禹錫西塞山懷古318
元稹遣悲懷 其一320
遣悲懷其二321
遣悲懷其三322
白居易自河南經(jīng)亂,關(guān)內(nèi)阻饑,兄弟離散,各
在一處。因望月有感,聊書所懷,寄
上浮梁大兄、于潛七兄、烏江十五兄,
兼示符離及下邽弟妹323
李商隱錦 瑟325
無題326
隋宮328
無題329
無題330
籌筆驛332
無題333
春雨334
無題335
無題337
溫庭筠利州南渡338
蘇武廟339
薛逢宮詞340
秦韜玉貧女342
七律·樂府
沈佺期獨不見343
卷六 五言絕句
王維鹿柴346
竹里館347
送別349
相思350
雜詩351
裴迪送崔九353
祖詠終南望余雪354
孟浩然宿建德江355
春曉356
李白靜夜思357
怨情359
杜甫八陣圖360
王之渙登鸛雀樓361
劉長卿送靈澈362
彈琴363
送上人364
韋應物秋夜寄丘員外365
李端聽箏366
王建新嫁娘367
柳宗元江雪368
白居易問劉十九369
元稹行宮371
張祜何滿子372
李商隱登樂游原373
賈島尋隱者不遇374
宋之問渡漢江375
五絕·樂府
崔顥長干行二首376
李白玉階怨377
李益江南曲380
卷七 七言絕句
賀知章回鄉(xiāng)偶書382
張旭桃花溪383
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384
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385
閨怨386
春宮怨387
王翰涼州曲388
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389
早發(fā)白帝城390
岑參逢入京使391
杜甫江南逢李龜年392
韋應物滁州西澗393
張繼楓橋夜泊394
韓翃寒食395
劉方平月夜397
春怨398
柳中庸征人怨399
顧況宮詞400
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401
劉禹錫烏衣巷402
和樂天《春詞》403
白居易宮詞404
張祜贈內(nèi)人405
集靈臺其一406
集靈臺其二407
題金陵渡408
朱慶馀宮詞409
近試上張水部410
杜牧將赴吳興登樂游原411
赤壁412
泊秦淮413
寄揚州韓綽判官415
遣懷416
秋夕417
贈別其一418
贈別其二419
金谷園420
李商隱夜雨寄北421
寄令狐郎中422
為有423
隋宮424
瑤池425
嫦娥426
賈生427
溫庭筠瑤瑟怨428
鄭畋馬嵬坡429
韓偓已涼430
韋莊金陵圖431
陳陶隴西行432
張泌寄人434
無名氏雜詩435
七絕·樂府
王維渭城曲436
秋夜曲437
王昌齡長信怨438
感 遇
張九齡
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
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jié)。
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作者簡介】
張九齡(678—740),字子壽,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guān))人。是開元時期有聲譽的宰相。他的五言古詩最為人稱道,往往以凝練質(zhì)樸的語言,寄托深遠的人生感慨,風格雅正沖淡,委婉深秀。
【注釋】
感遇:原詩共十二首,作于受李林甫排擠而被貶荊州時期。感遇,因所遭遇而感慨。葳蕤(wēiruí):花葉繁盛的樣子。林棲者:指山林隱士。
【詩意】
蘭葉在春天繁密茂盛,桂花在秋天明凈皎潔。那欣欣向榮的生命力啊,把春秋點綴成了最美好的季節(jié)。林中隱士聞到那隨風飄來的芳香,不禁也深深陶醉。春蘭秋桂吐露芬芳,只是本性使然,又哪是為了取悅于人、求人攀折呢?
【賞析】
張九齡是學識出眾、直言敢諫的賢相,李林甫則是不學無術(shù)、口蜜腹劍的權(quán)奸,二人自然水火不容。張九齡遭李林甫讒毀,罷相外貶。他在貶地寫下《感遇》十二首,諷喻時政,表明心志。這首詩中,詩人學習屈原《離騷》借香草美人抒情言志的比興寄托傳統(tǒng),以春蘭秋桂象征君子孤芳自賞、不求“美人折”的“本心”,表明自己不慕權(quán)貴、堅貞自守的高潔情操,令人肅然起敬。
感 遇
張九齡
江南有丹橘,經(jīng)冬猶綠林。
豈伊地氣暖,自有歲寒心"。
可以薦嘉客,奈何阻重深#。
運命唯所遇,循環(huán)不可尋$。
徒言樹桃李,此木豈無陰%?
【注釋】
"豈伊:難道那兒。歲寒心:比喻堅貞的節(jié)操。#薦:奉獻。$運命:命運。唯:只能。%徒言:徒然。樹:種植。
【詩意】
江南的丹橘樹,經(jīng)歷了嚴冬仍然綠意蔥蘢。難道僅僅是那里地氣偏暖嗎?是因為橘樹自有傲霜斗雪的本性啊。這美味的果實本可以獻給上賓嘉客,怎奈山重水遠,阻隔重重。萬物都只能聽憑命運安排,天道循環(huán),其中的道理無可追尋。人們都偏愛種植花艷果美的桃李,這橘樹,難道就沒有濃濃的綠蔭?
【賞析】
屈原的《橘頌》,借歌頌橘的“獨立不遷”抒發(fā)自己的志向節(jié)操。張九齡所處貶地荊州,正是屈原熱愛的荊楚故國。效仿前賢,詠橘以明志,自是情理中事。詩人以丹橘甘美可以薦嘉賓,一樹美蔭冬夏長存,卻因重山深水所阻,不像桃李那樣受到世人所重,來比喻賢者的懷才不遇。面對困境,詩人有無奈,有悲憤,更有執(zhí)著的堅持。
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
李白
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
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
相攜及田家,童稚開荊扉。
綠竹入幽徑,青蘿拂行衣。
歡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揮。
長歌吟松風,曲盡河星稀。
我醉君復樂,陶然共忘機。
【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出生于中亞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城),五歲時隨父遷回綿州彰明(今四川江油)。李白是豪邁縱逸的天才詩人,以樂府歌行與絕句最為杰出,可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
【注釋】
"斛(hú)斯山人:復姓斛斯的山中隱士。#卻顧:回頭看。翠微:青翠的山嶺。田家:指山人家。荊扉:柴門。憩:休息。揮:舉杯暢飲。河星稀:銀河中星光稀微,指天快亮了。忘機:忘記世間的機心巧詐。
【詩意】
傍晚從青蔥的終南山下來,多情的明月一路伴我同行;赝麃頃r路,只見蒼茫暮色,籠罩著青翠的山嶺。我與山人攜手來到他的家,童子急忙把柴門打開。沿著綠竹走入幽徑,青蘿一路輕拂衣袂。多么快樂啊,找到這樣的休憩之所,何況還有美酒可暢飲。伴著松風放聲高歌,直到月明星稀,天色將曉。我們一起沉醉一起歡笑,哪里還記得世間的那些詐巧機心。
【賞析】
此詩描寫自然與友情,并使二者渾然一體。青翠的山色,多情的明月,綠竹幽徑,青蘿松風,營造了清幽明凈的環(huán)境氛圍,襯托出主人的清雅和主客之間真誠熱烈的友情。松風明月下,飲酒竟夕,那份與大自然契合的真趣,與好友共樂的真情,讓我們似乎也隨著詩中人陶然而忘卻塵俗間事。詩歌情調(diào)明快,意境優(yōu)美,風格清曠飄逸。
月下獨酌
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后各分散。
永結(jié)無情游,相期邈云漢%。
【注釋】
"三人:指我、月、影。#解:懂得。徒:空、徒然。$將:和。及:趁著。%無情:忘情。相期:相約。邈:高遠。云漢:銀河,這里指天上的仙境。
【詩意】
獨坐在花叢間,自斟自飲,無人相伴。我舉起酒杯,邀月、對影,便成了三人?擅髟虏⒉欢嬀疲白右仓豢针S我的身。且以月、影為伴,及時行樂,以免辜負這陽春美景。我縱情歌唱,明月似徘徊不定;我起身狂舞,影子也隨之飄忽零亂。趁著清醒一起歡樂吧,酒醉之后又不知何處將你們追尋。多么希望能忘情游樂,相約重逢在那美好的銀河仙境。
【賞析】
《月下獨酌》組詩四首,這是第一首。詩歌圍繞一個“獨”字,抒寫了詩人在人世間難覓知音的深刻的孤獨感。獨酌于月下,雖有月影花香,雖說行樂及春,但感覺不到歡愉,更沒有萬丈豪氣,有的只是源涌而出的孤清。詩人天才曠達,常懷遺世獨立的想法,但知音難期,也只能邀來明月與身影同酌共舞。此詩的特色在于,把無知無情的月、影寫得有情有義;表現(xiàn)孤獨,卻偏偏寫得熱鬧異常。而那虛幻的熱鬧過后,是更深的寂寞和孤獨。
春 思
李白
燕草如碧絲,秦桑低綠枝"。
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
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
【注釋】
"燕:地名,今河北北部、遼寧西南部。秦:地名,今陜西。#懷歸:想家。妾:古代婦女的自稱。$羅幃:絲織的帷帳,此指女子的閨房。
【詩意】
燕地的春草,想來才吐出碧綠的嫩芽;秦地的桑樹,已綠葉茂密壓低青枝。當你見春草如絲而懷歸之日,正是我面對綠樹滿眼而相思腸斷之時。春風啊,我與你素不相識,你又為何悄悄吹入我的羅帷呢?
【賞析】
這是一首閨情詩,描寫秦地少婦因春天到來而勾起對遠戍燕地的丈夫的思念之情。全篇緊扣一個“春”字,雙關(guān)自然之春與男女之愛。以“燕草”“秦桑”開篇,既是起興,又以物候的不同寫出空間的遙遠,進而以空間的遙遠反襯相愛之人的心中靈犀相通。少婦嗔罵春風擅入羅帷的孟浪,于“無理而妙”中更表現(xiàn)出思婦執(zhí)著如癡的情愫與堅貞的志節(jié)。雖是閨情思春的舊題材,詩人寫來卻言短情長,婉曲動人。
望 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鞏縣人。他是我國古代最偉大的詩人之一,被稱為“詩圣”。其詩感時陳事,感情博大深沉,風格沉郁頓挫,世稱“詩史”。與李白并稱“李杜”。
【注釋】
"岱宗:泰山別名岱,因其居五岳之首,故尊稱為岱宗。齊魯:泰山之北為古齊地,之南為古魯?shù)亍?造化:指大自然。鐘:匯聚。$決眥(zì):眼睛睜得幾乎裂開。眥:眼眶。%凌:登臨。
【詩意】
五岳之首的泰山啊,你青青的山色覆蓋齊魯,綿延不絕;f物的大自然,將天地的靈秀之氣在此薈萃,高聳入云的山峰,使山南山北的景色判若晨昏。山中云氣吞吐,滌蕩胸襟;凝神遠眺,目送那歸巢的飛鳥?傆幸惶,我會登上泰山之巔,將天下山巒盡收眼底!
【賞析】
唐玄宗開元二十四年(736),杜甫在洛陽應試落第后,漫游于趙、齊(今河南、河北、山東)等地,此詩是作者初經(jīng)泰山時所作,也是其現(xiàn)存詩作中最早的一首。全詩圍繞“望”字作文章,前四句是遠望和俯望,五、六句是近望或登山所望,最后兩句是想象中登上山頂之望。詠讀詩中的奇詞壯語,仿佛看到了“齊魯青未了”的綿延無垠,以及“陰陽割昏曉”的雄偉奇崛,在詩人虛實相生的筆下,泰山的神秀磅礴如現(xiàn)眼前。而詩人登臨泰山之頂、俯瞰天下群山的決心,正是他在遭受科考挫敗后對自己的期許與勉勵,體現(xiàn)著青年杜甫壯志凌云的氣概和抱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