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中國繪畫典藏》之編者,對祖國之繁榮,藝術之昌盛,感之欣喜,故而心有所思、行有所健,傾數(shù)年之力、畢繁紛之功,終成大梓。輾轉求告,以求玉全;愚欣然涂墨,以為,志賀。
此書若星河燦爛,中西合璧,入國畫者五十八人,入油畫者五人,流派紛呈,博采廣收,金石畫派、長安畫派、新文人畫派、新北派之肇幟盡入其中,雖不能以大成而求至美,堪足論追雅集而問全備矣。
又注冢紛紜,或丹青妙手自抒巧思,以證破萬卷、若有神之故;或論家宿將激揚文字,盡見文墨雅集、書援繪事之昌盛。蓋魏晉以降,一畫、二宗、六法、八病諸般,皆為注家之說,方有今之筆意酣暢、啟發(fā)萬端之盛也。
畫集之出版,若百花齊放、千舸爭流,當為國泰民安、天人和諧之征象。何遑不能彰顯國盛而藝興、藝興而文質彬彬哉!
當代國畫家
婁師白
張世簡
周韶華
喻繼高
于志學
陳忠志
張立辰
傅二石
賈浩義
苗重安
陳冬至
余克危
謝志高
蕭平 當代國畫家
婁師白
張世簡
周韶華
喻繼高
于志學
陳忠志
張立辰
傅二石
賈浩義
苗重安
陳冬至
余克危
謝志高
蕭平
朱松發(fā)
馬伯樂
白靖夫
趙振川
蔡超
張登堂
婁述德
郭石夫
趙準旺
王西京
霍春陽
閔學林
張復興
王天勝
王自修
湯立
趙建成
陳滌
張鴻飛
陳全勝
車鵬飛
楊沛璋
王闊海
苗再新
劉健
滿維起
紀清遠
張偉平
何家英
趙衛(wèi)
盧平
周尊圣
周智慧
李偉
紀連彬
鄒立穎
韓學中
賈廣健
王淼田
譚乃麟
王世利
劉萬鳴
徐冬青
周午生
當代油畫家
官布
王勝利
劉德潤
李燕
吳志堅
當代國畫家
婁師白
齊派藝術的忠實傳承人和發(fā)揚者——婁師白的藝術創(chuàng)造 文/邵大箴
說起婁師白先生的藝術,從繪畫的形貌上看,他的大寫意畫風與齊白石頗為接近,但細細品嘗,卻會發(fā)現(xiàn)在似中又有不少不似之處,婁師白與齊白石繪畫風格的關系是既似又不似。似的一面是,婁師白與老師一樣,都有同樣的藝術追求:守護和發(fā)揚傳統(tǒng)的繪畫觀念,在師古人與師造化中發(fā)揚自己的藝術個性;堅持在“似與不似之間”的寫意性;高度重視在筆墨中傳達人文精神,講究筆墨情趣;注重作品的意境和格調,在形式語言上既滿足大眾的審美需求,使人們喜聞樂見,又注重提高人們的欣賞水平。
婁師白對繼承齊派藝術的使命非常自覺。但在新時期要把齊派的藝術精神和技巧真正發(fā)揚光大,還有許多工作要做,而他作為白石弟子有義不容辭的責任。為此,他在著述和實踐兩方面做出了不懈努力。為普及齊白石的藝術,他編寫了四卷本《齊白石繪畫藝術》一書,受到了畫界和廣大讀者的歡迎。在藝術實踐上,他堅持走齊派的路,既繼承其技巧,更繼承其精神。他認為,在繪畫創(chuàng)作中技巧與精神兩者不可截然分離。齊派藝術精神包含有傳統(tǒng)中國畫精神普遍的一面,如天人合一的美學理想、融通和諧的藝術語言,以及師古人、師造化的原則等。但也有其特殊的一面,如從民間藝術中吸收營養(yǎng),對形神關系的獨特理解,在水、墨、色、韻方面的創(chuàng)新手法,等等。如果不能把這些表現(xiàn)語言和方法有效地保存下來,那么繼承齊白石藝術就是紙上談兵。婁師白遵循中國畫自身衍變的規(guī)則,不求居4變而走漸變的道路。也就是說,他在運用傳統(tǒng)寫意畫的章法和筆墨程式、繼承齊派的藝術特點的同時,注意表現(xiàn)自己的個性,表現(xiàn)自己對客觀世界的認識。婁師白牢記齊白石老師“學我者生,似我者死”的教導,深諳“膽敢獨悟”之理。他在學習過程中,經過自己的體悟與反復實踐,逐漸在題材上和在風格技巧上與老師的繪畫拉開一定的距離。這一點,在他早年追隨老師學習時就有所表現(xiàn)。所以齊白石對他曾有這樣的評價:“紹懷初學此畫,能自創(chuàng)格局,將來有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