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一位憤世嫉俗的青年拜訪了哲人的小屋。
他聽說哲人主張“世界極其簡單,人人都可以獲得幸!保銢Q心當面推翻這種謬論。
世界一片混亂,像他一樣煩惱和痛苦的人到處可見,得到幸福哪里容易了?
哲人卻告訴他這樣的道理:
“一切的煩惱都來自人際關系!
“所謂的自由,就是被人討厭!
這怎么可能?怎么會有人想要被人討厭!
消除人際關系的煩惱,人生的目標就僅止于此嗎?
青年為這惡魔一般的思想而著迷,他們開始了激烈的辯論。一夜又一夜過去,青年反而陷入了沉思:
人真的可以擺脫過去的創(chuàng)傷嗎?
為什么說自卑感不是真的?
滿足別人的期待有什么不對的?
人最大的不幸,是討厭自己?
不是缺乏能力,而是缺乏勇氣?
此時,駁倒對方的決心,已經變成了對真相的追求。青年再一次推開了小屋的門……
「被討厭的勇氣」并不是要去吸引被討厭的負向能量,而是,如果這是我生命想綻放出最美的光彩,那么,即使有被討厭的可能,我都要用自己的雙手雙腳往那里走去!埂 敢驗閾碛辛吮挥憛挼挠職,于是有了真正幸福的可能。」 你是否常常對繁瑣的生活感到乏味? 你是否時時為復雜的人際關系感到疲憊? 你是否認為人生的意義越來越模糊難見? 我們如何能夠在繁雜的日,嵥楹蛷碗s的人際關系中用自己的雙手去獲得真正的幸福? 這一切的答案盡在這本《被討厭的勇氣》中! ★日本亞馬遜2014年度銷售冠軍,連續(xù)300天雄踞銷售榜首! ★蔡康永、張德芬 陳文茜、曾寶儀、勇氣推薦! ★張沛超、胡慎之、動機在杭州 作序推薦! ★阿德勒思想擁有改變人一生的力量。剩下的就只有能否鼓起邁出一步的“勇氣”
從前,在被譽為千年之都的古都郊外住著一位哲人,他主張:世界極其簡單,人們隨時可以獲得幸福。有一位青年無法接受這種觀點,于是他去拜訪這位哲人一探究竟。在這位被諸多煩惱纏繞的青年眼里,世界是矛盾叢生的一片混沌,根本無幸福可言。
青年:那么,我就重新向您發(fā)問了。先生主張世界極其簡單,對吧?
哲人:是的。世界簡單得令人難以置信,人生也是一樣。
青年:您這種主張是基于現(xiàn)實而并非僅僅是理想論嗎?也就是說,您認為橫亙在你我人生中的種種問題也是簡單的嗎?
哲人:當然。
青年:好吧。在開始辯論之前,請允許我先說明一下此次造訪的目的。首先,我冒昧造訪的首要緣故就是要和先生充分辯論,以見分曉;其次,如果可能的話,我希望能讓先生您收回自己的主張。
哲人:呵呵呵…… 從前,在被譽為千年之都的古都郊外住著一位哲人,他主張:世界極其簡單,人們隨時可以獲得幸福。有一位青年無法接受這種觀點,于是他去拜訪這位哲人一探究竟。在這位被諸多煩惱纏繞的青年眼里,世界是矛盾叢生的一片混沌,根本無幸?裳。
青年:那么,我就重新向您發(fā)問了。先生主張世界極其簡單,對吧?
哲人:是的。世界簡單得令人難以置信,人生也是一樣。
青年:您這種主張是基于現(xiàn)實而并非僅僅是理想論嗎?也就是說,您認為橫亙在你我人生中的種種問題也是簡單的嗎?
哲人:當然。
青年:好吧。在開始辯論之前,請允許我先說明一下此次造訪的目的。首先,我冒昧造訪的首要緣故就是要和先生充分辯論,以見分曉;其次,如果可能的話,我希望能讓先生您收回自己的主張。
哲人:呵呵呵……
青年:久聞先生大名。據(jù)說此地住著一位與眾不同的哲人,提倡不容小覷的理想論——人可以改變、世界極其簡單、人人能獲得幸福。對我來說,先生的這些論調我都無法接受。所以,我想用自己的眼睛去確認,哪怕是微小的不當之處也要給您糾正過來。不知是否打攪您了?
哲人:沒有,歡迎之至。我自己也正期待著傾聽像你這樣的年輕人的心聲以豐富學問呢。
青年:非常感謝。其實我也并非是想要不分青紅皂白地否定先生。首先,假定先生的說法成立,我們從這種可能性開始思考。世界是簡單的,人生也是如此。假若這種命題中含有幾分真理,那也是對于孩子的世界而言。孩子的世界沒有勞動或納稅之類的現(xiàn)實義務,他們每天都在父母或社會的呵護下自由自在地生活,未來充滿無限希望,自己也似乎無所不能。孩子們的眼睛被遮蓋了,不必去面對丑惡的現(xiàn)實。
的確,孩子眼中的世界呈現(xiàn)出簡單的姿態(tài)。
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世界便逐漸露出真面目。人們不得不接受“我只不過如此”之類的現(xiàn)實,原以為等候在人生路上的一切“可能”都會變成“不可能”。幸福的浪漫主義季節(jié)轉瞬即逝,殘酷的現(xiàn)實主義時代終將到來。
哲人:你的話的確很有趣。
青年:還不僅如此。人一旦長大,就會被復雜的人際關系所困擾,被諸多的責任所牽絆。工作、家庭或者社會責任,一切都是。當然,孩提時代無法理解的歧視、戰(zhàn)爭或階級之類的各種社會問題也會擺在你眼前,不容忽視。這些都沒錯吧?
哲人:是啊。請你繼續(xù)說下去。
青年:如果是在宗教盛行的時代,人們也還有救。那時,神的旨意就是真理、就是世界、就是一切,只要遵從神的旨意,需要思考的課題也就很少。但現(xiàn)在宗教失去了力量,人們對神的信仰也趨于形式化。沒有任何可以信賴的東西,人人都充滿了不安和猜忌,大家都只為自己而活,這就是所謂的現(xiàn)代社會。
那么,請先生回答我。在這樣的現(xiàn)實面前,您依然要說世界是簡單的嗎?
哲人:我的答案依然不變。世界是簡單的,人生也是簡單的。
青年:為什么?世界是矛盾橫生的一片混沌,這難道不是有目共睹的嗎?
哲人:那并非是“世界”本身復雜,完全是“你”把世界看得復雜。
青年:我嗎?
哲人:人并不是住在客觀的世界,而是住在自己營造的主觀世界里。你所看到的世界不同于我所看到的世界,而且恐怕是不可能與任何人共有的世界。
青年:那是怎么回事呢?先生和我不是都生活在同一個時代、同一個國家、看著相同的事物嗎?
哲人:是啊。看上去你很年輕,不知道有沒有喝過剛汲上來的井水。
青年:井水?啊,那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位于鄉(xiāng)下的祖母家有一口井。炎炎夏日里在祖母家喝清涼的井水可是那時的一大樂趣。
哲人:或許你也知道,井水的溫度是恒定的,長年在18 度左右。這是一個客觀數(shù)字,無論誰測都一樣。但是,夏天喝到的井水感覺涼爽,而冬天飲用時就感覺溫潤。溫度恒定在18 度,但夏天和冬天飲用的感覺卻大不相同。
青年:這是環(huán)境變化造成的錯覺。
哲人:不,這并不是錯覺。對那時的“你”來說,井水的冷暖是不容否定的事實。所謂住在主觀的世界中就是這個道理!叭绾慰创边@一主觀就是全部,并且我們無法擺脫自己的主觀,F(xiàn)在,你眼中的世界呈現(xiàn)出復雜怪異的一片混沌。但是,如果你自身發(fā)生了變化,世界就會恢復其簡單姿態(tài)。因為,問題不在于世界如何,而在于你自己怎樣。
青年:在于我自己怎樣?
哲人:是的。也許你是在透過墨鏡看世界,這樣看到的世界理所當然就會變暗。如果真是如此,你需要做的是摘掉墨鏡,而不是感嘆世界的黑暗。
摘掉墨鏡之后看到的世界也許會太過耀眼,而使你禁不住閉上眼睛;蛟S你又會想念墨鏡。即便如此,你依然能夠摘掉墨鏡嗎?你能正視這個世界嗎?你有這種“勇氣”嗎?問題就在這里。
青年:勇氣?
哲人:是的,這就是“勇氣”的問題。
青年:哎呀,好啦!反駁的言辭我有很多,但這些好像應該暫且放一放再說。我要確認一下,先生說“人可以改變”,對吧?您認為只要自身發(fā)生變化,世界就會恢復其簡單姿態(tài),是這樣嗎?
哲人:當然,人可以改變。不僅如此,人還可以獲得幸福。
青年:所有的人都不例外嗎?
哲人:無一例外,而且是隨時可以。
青年:哈哈哈,先生您口氣可真大呀!這不是很有趣嗎,先生?現(xiàn)在我馬上就要駁倒您!
哲人:我樂意迎戰(zhàn)。那咱們就好好辯論一番吧。你的立場是“人無法改變”,對吧?
青年:無法改變。目前,我自己就在為不能改變而苦惱。
哲人:但是,同時你自己又期待改變。
青年:那是當然。如果可以改變,如果人生可以重新來過,我甘愿跪倒在先生面前。不過,也許先生會輸給我。
哲人:好吧。這真是很有意思的事情?粗悖屛蚁肫鹆藢W生時代的自己。想起了年輕時為探求真理而去尋訪哲人的血氣方剛的自己。
青年:是的,就是那樣。我也是正在探求真理,人生的真理。
哲人:之前我從未收過弟子,而且也一直都感覺沒那種必要。但是,自從成了希臘哲學信徒之后,特別是邂逅“另一種哲學”以來,我感覺自己內心的某個角落一直在等待著像你這樣年輕人的出現(xiàn)。
青年:另一種哲學?那是什么呀?
哲人:來,請去那邊的書房。就要進入漫長的深夜了,給你準備一杯咖啡什么的吧。
岸見一郎
哲學家。1956年生于京都,現(xiàn)居京都。高中時便以哲學為志向,進入大學后屢次到老師府上進行辯論。京都大學研究生院文學研究系博士課程滿期退學。1989年起致力于研究專業(yè)哲學和阿德勒心理學。主要活動領域是阿德勒心理學及古代哲學的執(zhí)筆與演講,同時還在精神科醫(yī)院為許多青年做心理輔導。日本阿德勒心理學會認定顧問。譯著有阿爾弗雷德?阿德勒的《個人心理學講義》和《人為什么會患神經病》,著作有《阿德勒心理學入門》等多部作品。本書由其負責原案。
古賀史健
自由作家。1973年出生。以對話創(chuàng)作(問答體裁的執(zhí)筆)見長,出版過許多商務或紀實文學方面的暢銷書。他創(chuàng)作的極具現(xiàn)場感與節(jié)奏感的采訪稿廣受好評,采訪集《16歲的教科書》系列累計銷量突破70萬冊。近30歲的時候邂逅阿德勒心理學,并被其顛覆常識的思想所震撼。之后,連續(xù)數(shù)年拜訪京都的岸見一郎并向其請教阿德勒心理學的本質。本書中他以希臘哲學的古典手法“對話篇”進行內容呈現(xiàn)。著有《想要讓20歲的自己接受的文章講義》。
本書的贊譽
推薦序一 勇氣的心理學
推薦序二 自我的枷鎖和解放
推薦序三 人唯有在能夠感覺自己有價值時,才有勇氣
譯者序
引言
第一夜 我們的不幸是誰的錯?
不為人知的心理學“第三巨頭”
再怎么“找原因”,也沒法改變一個人
心理創(chuàng)傷并不存在
憤怒都是捏造出來的
弗洛伊德說錯了
蘇格拉底和阿德勒
你想“變成別人”嗎?
你的不幸,皆是自己“選擇”的 本書的贊譽
推薦序一 勇氣的心理學
推薦序二 自我的枷鎖和解放
推薦序三 人唯有在能夠感覺自己有價值時,才有勇氣
譯者序
引言
第一夜 我們的不幸是誰的錯?
不為人知的心理學“第三巨頭”
再怎么“找原因”,也沒法改變一個人
心理創(chuàng)傷并不存在
憤怒都是捏造出來的
弗洛伊德說錯了
蘇格拉底和阿德勒
你想“變成別人”嗎?
你的不幸,皆是自己“選擇”的
人們常常下定決心“不改變”
你的人生取決于“當下”
第二夜 一切煩惱都來自人際關系
為什么討厭自己?
一切煩惱都是人際關系的煩惱
自卑感來自主觀的臆造
自卑情結只是一種借口
越自負的人越自卑
人生不是與他人的比賽
在意你長相的,只有你自己
人際關系中的“權力斗爭”與復仇
承認錯誤,不代表你失敗了
人生的三大課題:交友課題、 工作課題以及愛的課題
浪漫的紅線和堅固的鎖鏈
“人生謊言”教我們學會逃避
阿德勒心理學是“勇氣的心理學”
第三夜 讓干涉你生活的人見鬼去
自由就是不再尋求認可?
要不要活在別人的期待中?
把自己和別人的“人生課題”分開來
那使父母也得放下孩子的課題
放下別人的課題,煩惱輕輕飛走
砍斷“格爾迪奧斯繩結”
對認可的追求,扼殺了自由
自由就是被別人討厭
人際關系“王牌”,握在你自己手里
第四夜 要有被討厭的勇氣
個體心理學和整體論
人際關系的終極目標
“拼命尋求認可”反而是以自我為中心?
你不是世界的中心,只是世界地圖的中心
在更廣闊的天地尋找自己的位置
批評不好……表揚也不行?
有鼓勵才有勇氣
有價值就有勇氣
只要存在著,就有價值
無論在哪里,都可以有平等的關系
第五夜 認真的人生“活在當下”
過多的自我意識,反而會束縛自己
不是肯定自我,而是接納自我
信用和信賴有何區(qū)別?
工作的本質是對他人的貢獻
年輕人也有勝過長者之處
“工作狂”是人生謊言
從這一刻起,就能變得幸福
追求理想者面前的兩條路
甘于平凡的勇氣
人生是一連串的剎那
舞 動 人 生
最重要的是“此時此刻”
對決“人生最大的謊言”
人生的意義,由你自己決定
后記
作譯者簡介
自我的枷鎖和解放
在遭遇大規(guī)模惡搞之前,禪師和青年的相遇,其實還是挺有意思的。青年有困惑,禪師有智慧,只說故事太淺,只講道理太深,于是禪師和青年就恰到好處地相遇了,在一場關于人生問題的大討論中,完成了智慧的傳承。
本書就是這樣一個“禪師”和“青年”的故事。書中的“禪師”很了不得,他是精修多年阿德勒心理學的“哲人”,知識淵博,閱歷豐富,充滿了對人生的領悟和洞見。本書的“青年”其實也很了不得,雖然他內向、敏感、自卑,可是你要知道,他的職業(yè)是圖書管理員……
我從初中就知道阿德勒老師了。那時候我還是個懵懂少年,敏感自卑如本書的主人公,覺得人生一片灰暗。有一天在書店偶遇阿德勒的名著《超越自卑》,讀后感覺中槍無數(shù),覺得自己還能搶救一下,由此走上了學習心理學的道路?梢哉f,阿德勒和他的《超越自卑》就是我那段時間生命中的“禪師”。阿德勒的人生故事也很勵志。他小時候個子小、駝背,學習成績也不好,矮窮丑占了兩樣,長輩經常拿他跟高富帥哥哥相比,這讓他自慚形穢。再加上他三歲時弟弟去世,自己兩次被車撞,五歲時得肺炎差點死去,人生也是頗多坎坷。好在他最終找到了獨特的人生意義,并成為了一名心理學的大家?梢哉f,他本人就是戰(zhàn)勝自卑、逆襲成功的人生典范。
阿德勒出生于1870年,算古人了,但他的思想非,F(xiàn)代,孕育了很多現(xiàn)代心理咨詢流派的思想種子:比如,認為“發(fā)生什么事不重要,我們怎么看待這些事才重要”的認知流派;關注人的潛能和價值的人本主義學派;以及把愛、勝任感和控制感作為人類基本動機的自我決定理論(self determination theory)。而阿德勒最重要的思想主題,是對自我的解放。
我經常遇到這樣的來訪者:心事重重,怨念頗深,覺得人生諸多不幸,萬事諸多無奈,經常會幻想換種活法?梢徽f到改變,他們就會長嘆一聲:我又能怎么辦呢?
生活給我們各種束縛,表面上看起來,這些束縛是時間的、金錢的、人際關系的,但實際上,這些束縛是心靈的。阿德勒的整個理論體系,都在試圖把人從這種束縛中解脫出來,讓人重獲心靈自由。
阿德勒想要幫我們掙脫的第一個束縛來自過去。從精神分析創(chuàng)始人弗洛伊德開始,很多心理學家都相信人是過去、尤其是童年經歷的產物。這些經歷變成了潛意識,決定著我們的人生。可本書中的阿德勒卻說,重要的不是過去,而是你怎么看待過去,而我們對過去的看法,是可以改變的。在阿德勒的學說里,所謂的心理癥狀,并不是過去經歷的產物,而是為現(xiàn)在的“目的”服務。比如,和異性談話會臉紅,這是一種典型的社交焦慮。但阿德勒說,探討這個癥狀沒什么意義,探討這個癥狀的功能——終于可以讓你死宅到底了,卻又很有意義。通過這樣的理論,阿德勒把自我從過去中解放出來。
第二個束縛來自人際關系。我們的很多心理困擾都來自社會和他人的期待和評價。正是這種評價體系,造成了人的驕傲和自卑。而人們又經常借“愛”之名,行支配和控制之實。在阿德勒眼中,理想的人際關系大概是“我愛你,但與你無關”。他認為每個人的課題都是分離又獨特的。我怎么愛你,這是我的課題,而你要不要接受我的愛,這是你的課題。每個人都守自己的本分,過自己的人生,人和人之間就沒那么多糾結和煩惱。
第三個束縛,來自未來。很多人目標遠大,覺得只有當上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人生才真的開始,現(xiàn)在的生活還不叫“人生”,只能算是在通往人生的路上。當我們這么想的時候,我們就把現(xiàn)在貶低成了實現(xiàn)未來的工具。但現(xiàn)在卻是我們唯一真正經歷和擁有的。正如《禪與摩托車維修藝術》所說的,當你急著奔向未來的時候,說明你已經不喜歡現(xiàn)在了。阿德勒的哲學同樣強調當下的意義,認為這才是生活的真諦。
阿德勒的心理學,就這樣把自我從過去、人際關系和未來中解放出來?墒窃姜z成功以后呢?以前我們裹足不前,可以怪父母怨社會,而阿德勒卻完全把人生責任和選擇的權力交給了我們自己。當我們從這些束縛中解脫出來后,卻會發(fā)現(xiàn),我們其實一直都很自由,真正讓我們裹足不前的,原來正是我們自己。正如本書的名字《被討厭的勇氣》,承擔這種自由和責任,需要無畏的勇氣。這種勇氣,是阿德勒心理學的關鍵詞,也是我們人生問題的最終解藥。
……
鄭長安 (2022/11/15 8:49:00):這是一部給予心靈慰藉心靈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