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于滿清之源起,終于清恭宗遜位,凡294年。滿清入關(guān)后,成為繼蒙古人之后的第二個外來政權(quán),中歷所謂的康雍乾盛世,近代中國版圖大致確定。當(dāng)西方世界因工業(yè)革命下而瞬息萬變之時,而處于停滯狀態(tài)的清帝國終究未能逃避現(xiàn)實。帝國疆域中,百姓們因著種種原因,不斷對著帝國挑起戰(zhàn)爭的開端,而帝國外緣則遭受西方世界不時的覬覦。
一場不名譽的鴉片戰(zhàn)爭,將中國史拉到近代史范疇之中。接著的半個世紀(jì),清帝國處于內(nèi)憂外患而不知所措。由鴉片戰(zhàn)爭而太平天國,加以捻、回之變亂,元氣喪失殆盡,后雖有洋務(wù)、維新等變法改革實行,卻因守舊派勢力的阻撓而告終。義和團/的排外運動導(dǎo)致八國聯(lián)軍的入侵,庚子賠款后清帝國己無力再振。武昌一役,不僅結(jié)束了清帝國的國脈,也結(jié)束了兩千多年的帝制時代。
歷朝通俗演義套裝內(nèi)容簡介:
1916年開始蔡東藩用十年時間完成了《歷代通俗演義》,時間跨度自秦始皇到民國九年,凡二千一百六十六年。其內(nèi)容跨越時間之長、人物之眾、篇制之巨,堪稱歷史演義之最。被人譽為“一代史家,千秋神筆”。這即是一部歷史巨著,也是一部文學(xué)巨著,閱讀《歷代通俗演義》,既可以了解中國歷史,又可以欣賞傳奇故事,能夠增強讀者的閱讀興趣,亦能最大限度地做到普及歷史常識,是一部具備再版價值的圖書。本套數(shù)增加了插圖,選配了符合歷史事件的版畫,可以將歷史事件更直觀、清晰的呈現(xiàn)給讀者。
1、毛澤東終其一生的枕邊書。
“請購整個中國歷史演義兩部(包括各朝史的演義)。”(“整個中國歷史演義”即蔡東藩所著《歷朝通俗演義》)——毛澤東致電黨中央派駐西安聯(lián)絡(luò)局局長李克農(nóng)。該書是毛澤東一生的枕邊書,并推薦給兒子毛岸英和其別的人來閱讀!
2、中國唯一一套貫穿2000年的歷史演繹巨著。
蔡東藩以正史為經(jīng)、軼聞為緯,從秦朝到民國2000余年歷史,用《三國演義》式的語言,寫成了這套中國最完整的歷史小說。自出版以來,累計銷量超過1000萬冊。
3、作者耗時十年終完成的巨著。
蔡東藩從1915年開始創(chuàng)作《清史通俗演義》,至1926年《后漢通俗演義》出版,整套《歷朝通俗演義》耗時十年才全部完成。本套書初版11部全部是石印線裝本。1935年改為鉛印,分裝44冊,增加了許廑父續(xù)寫的《民國通俗演義》后40回。全套書共11部,600余萬字。
4、原汁原味,保留作者自己批注的注釋、夾批和后批。
該書的一大特色就是蔡東藩自己為著作批注的注釋、夾批和后批,自批自評,行文嬉笑怒罵、妙趣橫生,全部按原文保留。
5、兼具故事性與史料真實性于一書,備受史家稱贊。
這套小說除極具故事性、趣味性之外,還極其重視史料的真實性。不但可以作為普通讀者的休閑讀物,也可以作為歷史愛好者的參考書。僅從歷史知識普及性一項來說,國內(nèi)無書出其右。備受當(dāng)代、后世史學(xué)家稱贊,被譽為:“讀《二十四史》不如讀蔡東藩!
蔡東藩(1877~1945年),浙江省山陰縣臨浦(今屬浙江蕭山)人,名郕,字椿壽,號東藩(有時寫成東帆),民國著名演義小說作家、歷史學(xué)家。14歲中秀才,后又進京朝考,名列優(yōu)貢,分發(fā)福建候補知縣,因不滿官場惡習(xí),數(shù)月即稱病回鄉(xiāng),辛亥革命之后,曾先后在杭州及紹興等地教書。1916年開始蔡東藩用十年時間完成了《中國歷代通俗演義》,時間跨度自秦始皇到民國九年,凡二千一百六十六年。其內(nèi)容跨越時間之長、人物之眾、篇制之巨,堪稱歷史演義之最。被人譽為“一代史家,千秋神筆”。蔡東藩這套演義重史輕文,盡管略輸文采,但卻提供了一部浩瀚而通俗的中華通史,為普及中國歷史知識做出了不可磨滅貢獻。
第一回 御駕南巡名園駐蹕 王師西討叛酋遭擒
第二回 滅準(zhǔn)部余孽就殲 蕩回疆貞妃殉節(jié)
第三回 游江南中宮截發(fā) 征緬甸大將喪軀
第四回 傅經(jīng)略暫平南服 阿將軍再定金川
第五回 平海島一將含冤 定外藩兩邦懾服
第六回 太和殿受禪承帝統(tǒng) 白蓮教倡亂釀兵災(zāi)
第七回 誤軍機屢易統(tǒng)帥 平妖婦獨著芳名
第八回 撫賊寨首領(lǐng)遭擒 整朝綱權(quán)相伏法
第九回 布德?lián)P威連番下詔 擒渠獻馘逐載報功
第十回 撫叛兵良將蒙冤 剿海寇統(tǒng)帥奏捷
第十一回 兩軍門復(fù)仇慰英魄 八卦教煽亂鬧皇城
第十二回 聞警回鑾下詔罪己 護喪嗣統(tǒng)邊報驚心
第十三回 愚慶祥敗死回疆 智楊芳誘擒首逆
第十四回 征浩罕王師再出 剿叛猺欽使報功
第十五回 飲鴆毒姑婦成疑案 焚鴉片中外起兵端
第十六回 林制軍慷慨視師 琦中堂昏庸誤國
第十七回 關(guān)提督粵中殉難 奕將軍城下乞盟
第十八回 效尸諫宰相輕生 失重鎮(zhèn)將帥殉節(jié)
第十九回 弈統(tǒng)帥因間致敗 陳軍門中炮歸仁
第二十回 江寧城萬姓被兵 靜海寺三帥定約
第二十一回 怡制軍巧結(jié)臺灣獄 徐總督力捍廣州城
第二十二回 清文宗嗣統(tǒng)除奸 洪秀全糾眾發(fā)難
第二十三回 欽使迭亡太平建國 悍徒狡脫都統(tǒng)喪軀
第二十四回 駱中丞固守長沙城 錢東平獻取江南策
第二十五回 陷江南洪氏定制 攻河北林酋挫威
第二十六回 創(chuàng)水師衡陽發(fā)軔 發(fā)援卒岳州鏖兵
第二十七回 湘軍屢捷水陸揚威 畿輔復(fù)安林李授首
第二十八回 那拉氏初次承恩 圓明園四春爭寵
第二十九回 羅先生臨陣傷軀 沈夫人佐夫抗敵
第三十回 瓜鎮(zhèn)喪師向營失陷 韋楊斃命洪酋中衰
第三十一回 智統(tǒng)領(lǐng)出奇制勝 愚制軍輕敵遭擒
第三十二回 四國耀威津門脅約 兩江喋血戰(zhàn)地埋魂
第一回
御駕南巡名園駐蹕
王師西討叛酋遭擒
卻說孝賢后崩逝后,已是小祥,乾隆帝至梓宮前親奠一回。奠畢,慈寧宮傳到懿旨,宣召乾隆帝進宮。到太后前請過了安,太后道:“現(xiàn)在皇后去世,已滿一年,六宮不可無主,須選立一人方好。”乾隆帝嘿然不答。其將誰語?太后道:“宮內(nèi)妃嬪,哪一個最稱你意?”乾隆帝道:“妃嬪雖多,沒一個能及富察,奈何?”富察二字,含糊得妙。太后道:“我看嫻貴妃那拉氏,人頗端淑,不妨升她為后!鼻〉鄢烈靼肷危愕溃骸暗珣{圣母主裁!”太后道:“這也要你自己愿意!鼻〉燮饺疹H盡孝道,至此也不欲違逆母命,沒奈何答了一個“愿”字。退出慈寧宮,又輾轉(zhuǎn)思想了一番,想什么?乃于次日下旨,冊封嫻妃那拉氏為皇貴妃,攝六宮事。那拉氏不即立后,乾隆帝之意可知。直到孝賢皇后二周年,尚未冊立正宮,經(jīng)太后再三催促,方立那拉氏為皇后。參商之兆,已萌于此。此時鄂爾泰已死,張廷玉亦因老乞歸,鄂、張二人,本受世宗遺旨,身后俱得配享太廟,嗣因鄂、張各存黨見,朝官依附門戶,互相攻訐,事為乾隆帝所聞,心滋不悅。廷玉乞歸時,又堅請身后配享,觸忤龍顏,嚴(yán)旨詰責(zé),追繳恩賜物件,革去伯爵,并不令配享。硬要做滿族奴才,致觸主怒,何苦何苦!廷玉驚慌得了不得,后來一病身亡,總算乾隆帝優(yōu)待老成,仍令配享太廟,廷玉好瞑目了。這是后話。
乾隆帝因?qū)m廷中事,都未愜意,不免煩惱,便想到別處閑游,借作排遣。十五年春季,奉了皇太后,巡幸五臺山,秋季又奉皇太后臨幸嵩岳,兩處游玩,仍不見有什么消遣的地方。他想外省的景致,還不及一圓明園,就時常到圓明園散悶。這日,在園中閑逛,起初是天氣陰沉,不甚覺得炎熱,到了午后,云開見日,遍地陽光,掌蓋的忘攜御蓋,被乾隆帝大加申斥,忽隨從中有人說道:“典守者不得辭其責(zé)!鼻〉郾銌柕溃骸罢l人說話?”那人便跪倒磕頭。乾隆帝見他唇紅齒白,是一個美貌的少年,隨問道:“你是何人?”那人稟道:“奴才名和珅,是滿洲官學(xué)生,現(xiàn)蒙恩充當(dāng)鑾儀衛(wèi)差役,恭奉御輿!鼻〉鄣溃骸澳闶枪賹W(xué)生,充這舁輿的差使,未免委屈,朕拔你充個別樣差使,可好么?”和珅感激的了不得,便磕了九聲響頭,朗聲道:“謝萬歲萬萬歲天恩!”和珅初蒙主知,已極意貢諛,望而知為妄臣。乾隆帝便令他跟住身后,有問必答,句句稱旨,引得龍心大開,回到宮中,竟命他作宮中總管。這和珅驟膺寵眷,打疊精神,伺候顏色,乾隆帝想著什么,不待圣旨下頒,他已暗中覺察,十成中總管八九成,因此愈加寵任,乾隆帝竟日夜少他不得。后人說他是彌子瑕一流人物,小子無從搜得確據(jù),不敢妄說。
只乾隆帝素愛冶游,得了和珅以后,越加先意承志,說起南邊風(fēng)景,很是繁華。乾隆帝道:“朕亦想去游幸一次,只慮南北迢遙,要勞動官民,花費許多金錢,所以未決!焙瞳|道:“圣祖皇帝六次南巡,臣民并沒有多少怨咨,反都稱頌圣祖功德。古來圣君,莫如堯舜!渡袝に吹洹飞,也說五載一巡狩,可見巡幸是古今盛典,先圣后圣,道本同揆,難道當(dāng)今萬歲,反行不得么?況且國庫充盈,海內(nèi)殷富,就使費了些金銀,亦屬何妨。”乾隆帝生平,最喜仿效圣祖,又最喜學(xué)著堯舜,聽了和珅一番言語,正中下懷,自來英主多愿愛民,后來亦多被小人導(dǎo)壞,漢武、唐玄與清高宗皆此類也。便道:“你真是朕的知己!”遂降旨預(yù)備南巡。和珅討差,督造龍舟,建得窮工奇巧,備極奢華,把康、雍兩朝省下的庫儲,任情揮霍,好像用水一般。和珅從中得了數(shù)十萬好處,乾隆帝還獎他辦事干練,升他做了侍郎。這叫做升官發(fā)財。和珅復(fù)飛咨各省督撫,趕修行宮,督撫連忙募工修筑,又把水陸各道,一律疏通,準(zhǔn)備巡幸。乾隆十六年春正月,乾隆帝奉皇太后啟鑾,宮中挑選了幾個妃嬪,作為陪侍,皇后獨沒福隨游,伉儷之情可想。外面除留守人等,盡令扈從,儀仗車馬,說不勝說,數(shù)不勝數(shù)。開路先鋒,便是新任侍郎和珅,御駕所經(jīng),督撫以下,盡行跪接,一切供奉,統(tǒng)由和珅監(jiān)視。和珅說好,乾隆帝定也說好,和珅說不好,乾隆帝定也說不好。督撫大員,都乞和珅代為周旋,因此私下饋遺,以千萬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