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體質養(yǎng)生指導》以“治未病”理論為基礎,從中醫(yī)體質學角度出發(fā),分四個章節(jié)全面闡述了中醫(yī)對糖尿病的理論認識、糖尿病的辨證分型、常用的中藥、中醫(yī)外治法等,并對糖尿病患者中常見的體質進行了分析,提供了藥膳、藥茶、穴位按壓等調養(yǎng)方法。同時,對糖尿病的常見并發(fā)癥及其日常調養(yǎng)方法進行介紹。
更多科學出版社服務,請掃碼獲取。
第一章
總論
中醫(yī)對糖尿病的認識
歷代中醫(yī)文獻中,對糖尿病的認識可追溯至上古?中古時期,卷帙浩繁,數以千計,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時期?
春秋戰(zhàn)國·秦漢時期——孕育萌芽期
早在《黃帝內經》中就有對糖尿病“消渴”?“消癉”?“消中”?“鬲消”?“肺消”等不同名稱的記載,對消渴病的論述散見于約14篇中,對消渴病的名稱?概念?其病因病理?臨床表現?治則?預后及調攝方法等都分別做了論述?在病因方面,認為過食肥甘?情志失調?五臟柔弱等因素,與消渴病的發(fā)生有密切關系,如《素問?奇病論》謂:“此人必數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內熱,甘者令人中滿,故其氣上溢,轉為消渴?”《靈樞?五變篇》謂:“五臟皆柔弱者,善病消癉?”在病理方面,指出胃腸熱結?耗傷津液是消渴發(fā)病的主要病理,如《素問?陰陽別論》謂:“二陽結謂之消?”書中對消渴的主要癥狀如多飲?多食?多尿?形瘦等已有明確記載,《素問?氣厥論》謂:“肺消者,飲一溲二?”“大腸移熱于胃,善食而瘦?”《靈樞?師傳篇》謂:“胃中熱則消谷,令人懸心善饑?”在治療方面,強調指出消渴病人要禁食膏粱厚味和芳草?石藥等燥熱傷津之品,如《素問?腹中論》謂:“數言熱中?消中,不可服高粱?芳草?石藥”,并指出可用性味甘寒能生津止渴的蘭草治療?《素問?奇病論》曰:“治之以蘭,除陳氣也?”
尤為可貴的是,古人已觀察到在預后方面,已有根據脈象判斷病情的記載,如《素問?通評虛實論》謂:“消癉 脈實大,病久可治;脈懸小堅,病久不可治?”《黃帝內經》對消渴的認識,是后代消渴理論發(fā)展的淵源,至今對消渴的研究,仍具有一定的臨床意義?
臨床醫(yī)學的發(fā)展階段
1.隋唐時期(公元581~960年)——發(fā)生完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