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藝術家是當下中國藝術創(chuàng)作的主體。他們對傳統的堅守、藝術的敬畏與熱愛,使他們踏上了永無止境的傳承之路,并通過他們的作品演繹著古老中國漫長歷史的滄桑巨變和人文自豪。當下的中西文化交流加速擴延,西方繪畫的藝術觀念、語言表達、經典技法以及新材料的大膽運用,特別是城市畫廊的興起和西方藝術品市場價值的升級追捧,讓一向低調、內斂、堅守的傳統繪畫藝術開始向外探索。一些敏銳的藝術家開始汲取當代藝術的表現元素,讓當代繪畫語言成為傳統藝術創(chuàng)作的新亮點,成為傳統藝術擁抱與接納當代藝術的創(chuàng)新舉措。傳統藝術煥發(fā)了時代青春,并在當下的藝術市場和媒體傳播中生長為亮麗的主角。
序
王璽昌
圖像與形式:十二位藝術家作品述評
王南溟
引言
“轉向抽象”中的周長江及其之后的“紙板箱涂鴉”
記事的圖畫:一種新藝術——王純杰的繪畫
流水政治相:張健君的個展現場及其針對性
迷幻之地與韓紹光的繪畫主題
《拒絕長大》中的“素描”:黃峻的近作
透過風景+面對人群:劉永濤和李周衛(wèi)的水墨畫
疊影的再現:周多任的繪畫突圍
繪畫即涂鴉:黃世常、胡誠、肖武聰、楊鍇的反“新卡通”
3 策展主題與批評方式——王南溟Vs沈語冰
4 “圖像與形式——當代藝術理論的矛盾點和結合點”論壇紀要
5 附錄
《拒絕長大》中的“素描”:黃峻的近作
“拒絕長大:黃峻近作展”是我在2011年5月策劃的“繼續(xù)涂鴉”系列展中的一個,展地在上海大學美術學院99創(chuàng)意中心。從20世紀90年代到2000年前后,黃峻的藝術創(chuàng)作經歷了一次轉折,即從人文主義精神對物質語言本身的投射轉到了對圖像文本的挪用,同時也從物質材料的裝置所透出的內心世界——在此,一種抽象的、擴張的、難以言傳的情緒由內而外地散發(fā)著——轉而聚焦在某個他最敏感的圖像上。兒童圖像一直是黃峻2000年以后的創(chuàng)作主題,他從各種材料的裝置轉向布面繪畫,開始一種新的語言嘗試。這不只是一種單一的油畫材料,而是將他的中國畫背景轉移到布面上的繪畫語言。一開始他的布面繪畫還在向我們習慣上稱為的油畫種類靠攏,但很快就從內部發(fā)生了交錯性的材質變化,原先的布面色彩塑形和兒童圖像擴展到了油畫與非油畫之間,黃峻開放了油畫語言本身。當然,兒童圖像并不是客觀呈現,而是疊影化地錯位。盡管我們依然能看到黃峻繪畫中圖像的拼貼和色彩的平涂,但圖像還原為輪廓線是他對畫面的改造一次。這不僅僅是繪畫風格上的個人趣味,它還涉及語言的還原,從繪畫的平面涂繪或流行的卡通圖案再次回到涂繪的輪廓線,各種圖像——那種兒童的頭像和姿態(tài)的或隱或現——都被勾勒的輪廓線串連起來。就畫面語言而言,它們異常的樸素,以至于我們完全可以稱之為布面素描,而輔以淡彩和照片現成品(盡管也還原為手工繪制)更加反襯了這種布面繪畫的素描性。
在這里,素描不只是一種繪畫前的訓練基礎,而直接是繪畫本身,這就是黃峻《拒絕長大》系列繪畫中傳達出的信息。從康德理論而來的現代繪畫,其本身就是一個不斷素描化的過程。藝術即自由,這是康德的最重要命題,所以他說,“在造型藝術中我將把優(yōu)先地位給予繪畫,部分是由于它作為素描藝術而為其他一切造型藝術奠定了基礎,部分是由于它能比其他造型藝術所被允許的更遠地深入到理念的領域,與此相應也能更多地擴展直觀的范圍!边@是康德在《批判力批判》中面對各種藝術門類時的基本態(tài)度。也就是說,只有更加主觀,更加關注觀看本身而不是對象客體的素描才更符合康德式理念的訴求。所以,素描是與主觀感受聯系在一起的。波德萊爾之所以這么推崇插圖畫,就是因為相比所謂的古典永恒,插圖畫更代表著即時的、流動的觀看方式。而羅杰·弗萊要求素描復活,顯然是對康德理論的發(fā)揚光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