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tǒng)哲學是先哲創(chuàng)立的關于世界觀的學問,是中華民族愛智慧的獨到方式,是中華民族特有的精神現(xiàn)象學。它以自強不息、實事求是、辯證思維、以人為本、內(nèi)在**、有容乃大為精神訴求。通過宇宙論研討,初步展現(xiàn)自強不息精神;通過本體論研討,以自強不息精神貫通世界觀和人生觀,使之成為優(yōu)良傳統(tǒng),找到內(nèi)在**精神安頓方式;通過辯證法研討,彰顯辯證思維精神;通過知行觀研討,弘揚實事求是精神,形成重行的優(yōu)良傳統(tǒng);通過價值觀研討,弘揚以人為本精神和內(nèi)在**精神,為中華民族確立真、善、美、圣、群的價值取向。
中國傳統(tǒng)哲學經(jīng)歷原創(chuàng)期、展開期、高峰期三個發(fā)展階段。從公元前5世紀到秦末為百家爭鳴的原創(chuàng)期,涌現(xiàn)出先秦道家、先秦儒家、先秦墨家三大思潮。從漢初到唐末為三教并立的展開期,涌現(xiàn)出儒道合流的魏晉玄學和中國化佛學兩大思潮。從宋初到1840 年鴉片戰(zhàn)爭為理學行世的高峰期,涌現(xiàn)出三教合流的宋明理學思潮。宋志明編寫的《薪火傳承話前賢--中國傳統(tǒng)哲學通論》以論為主,涵蓋個案,貫徹史論結合、論從史出原則,故稱“通論”。
本書在中國大學視頻公開課基礎上整理而成。全書以通俗易懂、言簡意賅、啟迪心智、發(fā)人深省為編寫原則,適合高校開設文化素質(zhì)課程使用,也可供社會上的中國哲學愛好者閱讀學習。
弁言
一、哲學釋義
二、中國哲學釋義
三、專題與思潮
上編
第一章 哲學精神專題
一、自強不息
二、實事求是
三、辯證思維
四、以人為本
五、內(nèi)在超越
六、有容乃大
七、問答互動
第二章 宇宙論專題
一、宇宙論釋義
二、大德日生
三、氣化流行
四、天行有常
五、問答互動
第三章 本體論專題
一、本體論釋義
二、先秦初探
三、抽象本體論
四、超越本體論
五、此在本體論
六、內(nèi)在本體論
七、問答互動
第四章 辯證法專題
一、辯證法釋義
二、道家的貴柔辯證法
三、兵家的尚剛辯證法
四、儒家的執(zhí)中辯證法
五、兩一之辨
六、問答互動
第五章 知行觀專題
一、知行觀釋義
二、重行傳統(tǒng)肇端
三、重行傳統(tǒng)弘揚
四、知行之辨
五、問答互動
第六章 價值觀專題
一、價值觀釋義
二、真的取向
三、善的取向
四、美的取向
五、圣的取向
六、群的取向
七、問答互動
下編
第七章 先秦道家思潮
一、思潮源流
二、天道學進路
三、道的兩種狀態(tài)
四、世道的兩種形態(tài)
五、人格的兩種類型
六、“想得開”訴求
七、問答互動
第八章 先秦儒家思潮
一、思潮源流
二、人道學進路
三、仁學的展開
四、禮學的展開
五、“拿得起”訴求
六、問答互動
第九章 先秦墨家思潮
一、思潮源流
二、人天學進路
三、人為勞動者
四、社會為互助體
五、天為終極擔保
六、“講奉獻”訴求
七、問答互動
第十章 魏晉玄學思潮
一、思潮源流
二、體用之辨
三、“體”的追問
四、由體致用的困惑
五、宗教哲學轉(zhuǎn)向
六、問答互動
第十一章 中國化佛學思潮
一、思潮源流
二、此岸彼岸之辯
三、釋無與解空
四、“一即一切”的股若學
五、“頓悟成佛”的解脫學
六、“放得下”訴求
七、問答互動
第十二章 宋明理學思潮
一、思潮源流
二、理事之辯
三、理在事先與理一分殊
四、理在心中與事上磨練
五、理在事中與事在理先
六、“內(nèi)在超越”訴求
七、問答互動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