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者如斯,舒心暢意的奢風(fēng)侈雨,送走了大宋王朝近百年的輝煌。危墻之下豈有安逸,一些有識之士開始尋求振興圖強之路,年輕皇帝趙頊更是壯懷激烈,立誓要變革圖新,建下不朽功勛。于是,王安石在皇帝趙頊的支持下,以霹靂手段和他的九項變法措施,開始了歷史上著名的“熙寧變法”。這一聲勢迅猛的變革,震撼了沉醉于“百年無事”的朝廷、因循故習(xí)的百官,沖擊著導(dǎo)致國家積貧積弱的舊制陳法,喚醒了衰颯的民心。但在新法的推行過程中,隨著“缺失”的出現(xiàn),王安石、司馬光、蘇軾這三個“大歸相同、操術(shù)各異”的摯友之間開始了激烈的政爭,以至水火不容。公心私情,相親相抵,榮辱升遷,悲歡離合,展示了一代名臣奇才特異的人格和社會大變革中撲朔迷離的復(fù)雜因由。
作者以雅麗脫俗的文字,生動再現(xiàn)了那段風(fēng)云跌宕的歷史,并以變法為主線,貫穿了大宋王朝的典章制度、風(fēng)俗人情、詩詞歌賦、戎馬紛爭,再塑了以王安石為首的政客、文人形象,讀來心潮澎湃,有身臨其境之感。
1.遍觀國內(nèi)歷史小說,文字之美之雅能超過顏廷瑞《大宋王朝》的沒有幾部。2.《大宋王朝》寫透了中國古代士大夫的高潔自守和理想主義的光輝,讀時激情滿懷,讀后扼腕嘆息。3.強乎?弱乎?一個王朝留下千古謎團。是耶?非耶?三位名士身后任人評說!洞笏瓮醭方议_塵封的歷史,還原一個王朝的風(fēng)云變化,留給后人長久的思考。
顏廷瑞,男,漢族,陜西省華縣人,1931年8月生,沈陽軍區(qū)政治部離休干部,一級作家,中國作這協(xié)會、中國戲劇家協(xié)會、遼寧作家協(xié)會、遼寧戲劇家協(xié)會會員。主要著作有:大型話劇《太后不嫁》、大型歌劇《菊花島》、長篇歷史小說《莊妃》、長篇紀(jì)實文學(xué)《威震臺!贰㈤L篇傳記文學(xué)《范仲淹》等。
第 一 回 百年輝煌付流水 君臣聚議論變法……………………………001
第 二 回 陳季常義救歌女 蘇子瞻禪賦王詩……………………………010
第 三 回 綱不移變法問世 時不待介甫放蹄……………………………026
第 四 回 呂慧卿一針見血 王介甫“偷梁換柱”………………………034
第 五 回 呂獻可夜訪書局 司馬光語助介甫……………………………041
第 六 回 琵琶報恩進蘇府 王詵話別入宴席……………………………051
第 七 回 瓊林苑君臣答對 蘇子瞻侃論商鞅……………………………061
第 八 回 宋皇帝進退兩難 王介甫一語釋疑……………………………069
第 九 回 二府三司失權(quán)柄 同聲相應(yīng)織罪名……………………………080
第 十 回 菊花盛會驚環(huán)宇 紅燭殘酒話凄涼……………………………096
第 十 一 回 讀《離騷》君實教子 聞墨香老友交心…………………………106
第 十 二 回 雅駙馬情慰公主 賢公主畫贈蘇軾……………………………119
第 十 三 回 簫聲幽咽觸靈魂 殺氣詭厲現(xiàn)血刃……………………………127
第 十 四 回 奸惠卿暗設(shè)陷阱 耿司馬跌入泥潭……………………………136
第 十 五 回 司馬自責(zé)愧先帝 淳甫悲號哭師恩……………………………144
第 十 六 回 司馬光冒死奏諫 蘇子瞻奮筆上書…………………………152
第 十 七 回 變法紛爭白熱化 皇帝心緒亂如麻…………………………164
第 十 八 回 皇帝用謀期太平 大臣離心難相容…………………………175
第 十 九 回 驚恐籠罩宰執(zhí)府 安石夜闖福寧宮…………………………183
第 二 十 回 安石善辯服皇帝 征誅再起苦賢臣…………………………191
第 二十一 回 蘇子瞻頭懸利劍 司馬光失意朝廷…………………………200
第 二十二 回 御苑射弓顯盛世 皇宮設(shè)宴藏玄機…………………………216
第 二十三 回 憐丈夫王妻買妾 性高潔安石拒美…………………………231
第 二十四 回 恨無窮聚散匆匆 澆塊壘其樂融融…………………………246
第 二十五 回 別京都子瞻無憾 送長亭王詵有情…………………………258
百年輝煌付流水 君臣聚議論變法
逝者如斯,舒心暢意的奢風(fēng)侈雨,送走了大宋王朝近百年的輝煌。
宋神宗熙寧二年(1069年)二月下旬,三天不止的霏霏細雨,打濕了大宋的京都汴梁。護龍河岸邊的數(shù)行楊柳,在雨中搖曳;汴河、蔡河、五丈河、金水河上的幾十座飛橋,在雨中若隱若現(xiàn);皇宮里高聳的殿宇樓臺,在雨中愈顯神秘;朱雀門外的驛館、酒樓,妓院高懸的繡旗、珠簾,在雨中蕭然低垂;宣德門前寬闊壯觀的御街,在雨中亮成一條玉帶;大相國寺傳來的晨鐘暮鼓聲、曲院街騷亂的市井買賣聲、汴河漕運船隊中騰起的船夫號子聲,都似乎被纏綿不盡的淫雨浸透了,失去了往日的明亮雄渾,變得沉郁澀滯。只有老天深處滾來的春雷,攜著騷動,夾著生機,不時轟隆作響,一記一記沖擊著被灰色水簾所籠罩的宋王朝的心臟——大內(nèi)皇宮。
紫宸殿,數(shù)十支粗壯的宮燭燃著懶洋洋的光焰,勉強驅(qū)散了殿宇內(nèi)的陰暗,映照著御座上正強壓怒火的皇帝趙頊和殿前漠然跪伏的四位宰執(zhí)大臣——尚書左仆射曾公亮,樞密使富弼,參知政事唐介、趙抃。
翰林學(xué)士王安石也跪伏在一邊。
雨不斷……
雷不斷……
皇帝趙頊,時年二十二歲,乃宋英宗趙曙的兒子。他面目清秀,眉宇間躍動著勃勃英氣。但一襲明黃色龍袍在身,略顯年輕帝王的矜持與浮躁。今天,由于中樞重臣們?nèi)栽诘种、反?ldquo;變法”,他的神色變得嚴(yán)峻而稍含殺氣了。前年(1067年)正月,英宗駕崩,他初繼皇位,壯懷激烈,勵精圖強,“思除歷世之弊,務(wù)振非常之功”,立志革新,以期改變國家近三十年來積貧積弱的局面。經(jīng)過兩年來勞心竭慮的準(zhǔn)備,他決定今天對抵制和反對“變法”的中樞重臣進行*后一次說服,不論他們通與不通,他都將宣布“變法”開始,并將授予王安石僅次于自己的一切權(quán)力。
在這君臣攤牌的重要時刻,年輕皇帝揣著一顆怦怦狂跳的心,向跪在御座前的王安石望去。只見王安石靜穆沉穩(wěn)、神情自若。這給了他極大的支持和鼓舞,失控的龍心漸漸寧帖。他突然想起前年與王安石的**次會見。那是有關(guān)大宋未來命運的一次重要抉擇啊……
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九月的一個夜晚,新皇帝趙頊為遴選符合自己心愿的執(zhí)政大臣而徹夜愁思焦慮,徘徊于福寧殿御堂金蓮燭的燭光里。在眾多的大臣中,在堆滿御案的奏表諫章中,他苦苦尋找著中興大宋王朝的呂望、伊尹。他想到過曾推行“慶歷新法”的歐陽修、韓琦、富弼,但覺得諸臣都已“老者耄矣,銳者鈍矣”;他想到過翰林學(xué)士司馬光,但覺其“禮柔平和,銳氣欠勁”;他閱覽了蘇軾幾年前上呈的《進策》和《進論》,雄圖激進,銳氣逼人,確實不凡,但又覺“文人之氣太重,清談之風(fēng)甚濃”,而清談也可誤國呵!
后來,趙頊皇帝信手翻至一部十年前上呈仁宗皇帝的《萬言書》,閱覽未盡,就被奏者王安石雄辯的議論和奇崛的膽略深深吸引了:針砭時弊,鑿鑿實實;憂國憂民之心,如躍紙上。于是趙頊想起這個王安石近日又上呈的《本朝百年無事劄子》,急急找出再讀,更見其論識高遠、豪氣如虹;變革之志,熾若烈焰。這不正是朕所尋找的呂望、伊尹嗎!激奮之情,使年方二十歲的新皇帝一時不能自已,不顧驚動熟睡的皇后與宮中的宦侍、宮女,高吟起王安石的奏文以自慰:“……君子非不見貴,然小人亦得廁其間;正論非不見容,然邪說亦有時而用;以詩賦記誦求天下之士,而無學(xué)校養(yǎng)成之法;以科舉資歷敘朝廷之位,而無官司課試之方。監(jiān)司無檢察之人,守將非選擇之吏。轉(zhuǎn)徙之亟,既難于考績,而游談之眾,因得以亂真。交私養(yǎng)望者多得顯官,獨立營職者或見排沮。故上下偷惰取容而已,雖有能者在職,亦無以異于庸人……伏惟陛下躬上圣之質(zhì),承無窮之緒,知天助之不可常恃,知人事之不可怠終,則大有為之時,正在今日。”壯哉斯言,道出了朕的心聲!
趙頊立即吩咐宦侍傳出諭旨,任王安石為翰林學(xué)士,并諭令立即派出快馬飛騎奔往江寧,詔王安石火速進京。
七天之后,王安石踏進了福寧殿御堂。
已屬知天命之年的王安石仍是一副落拓不羈的樣子。一套曲皺不展的黑色寬袍博帶,顯其不修邊幅;一張不剪髭須的方正面孔,顯其不究儀表;惟有一雙晶亮靈動的眸子,透出思辨的精明。他于仁宗慶歷二年(1042年)中進士后,長期在州、縣任職。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他任浙江鄞縣縣令時,曾以青苗貸款之法解除民間疾苦,政績寄于民心,怨恨卻結(jié)于豪門。四年后任舒州通判,是時宰相文彥博遭貶知舒州。這是王安石這個未來的變法主將知識積累、性格形成的重要時期。也許因為有了鄞縣三年官場生涯的坎坷經(jīng)歷,除處理公務(wù)外,他蟄居斗室,不舍晝夜,刻苦學(xué)讀,廣泛涉獵于歷代文獻經(jīng)典,精研前朝興衰事跡。他起居無時,伏案為眠;飲食無定,不餓為飽;臉不知洗,發(fā)不知簪,衣臟不知浣,衫破不知補;行止坐臥,不拘禮法;蓬頭垢面,習(xí)以為常。其發(fā)奮而不修邊幅、不拘規(guī)矩之狀,更甚于十年前在揚州任一簽判小官時期。上司察其形骸放蕩,猜度為不分晝夜狎弄官妓,墮入邪途,數(shù)召而戒之。王安石懶于申辯,聽完就走,翌日相見,依然故我。上司厭惡至極,意欲罷逐。文彥博得知,暗察其所為,驚喜且刮目相待。召其議論古今,安石言之滔滔,博古通今,見地新穎,卓成一家。文彥博驚呼“奇才”,遂以“不次進用,以激奔競之風(fēng)”推薦于時為龍圖閣直學(xué)士的歐陽修。歐陽修又以其“德行文章為眾所推”為據(jù),舉薦為諫院諫官。王安石卻以脫俗超凡之志,借口祖母年事已高需人侍奉而堅辭。歐陽修知其在等待時機,以求實權(quán)實職,大干實事,便奏知當(dāng)時宰相曹佾,以“祿養(yǎng)”判官為名,儲才于群牧司,負責(zé)天下馬匹的統(tǒng)計核實事務(wù)。嘉祐三年(1058年),王安石呈《萬言書》給仁宗皇帝,要求對朝政進行全面革新:
今天下之財力日以困窮,而風(fēng)俗日以衰壞,患在不知法度故也。法先王之政者,當(dāng)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則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傾駭天下之耳目,囂天下之口,而固已合乎先王之政矣。
在位之人才既不足矣,而閭巷草野之間亦少可用之才。非特行先王之政而不得也,社稷之托,封疆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為常而無一旦之憂乎?臣愿陛下鑒漢、唐、五代之所以亂亡,懲晉武茍且因循之禍,明詔大臣,思所以陶成天下人才,慮之以謀,計之以數(shù),為之以漸,期合于當(dāng)世之變而無負于先王之意,則天下之人才不勝用矣。
他大聲疾呼:
臣之所稱,流俗之所不講,而今之議者以謂迂闊而熟爛者也,惟陛下留神而察之!
可仁宗皇帝根本沒有理睬他。王安石寒心了,但沒有死心。
仁宗平庸,英宗短命,趙頊即位,時機終于來了。此時,王安石得以面君,跪拜在新皇帝面前。
滿懷希望和喜悅的趙頊,打量著眼前衣著不整、儀表不修,一臉灰塵,渾身泥垢,連雙翅高頂朝冠都沒有戴正的王安石,滿腔的熱情一下子涼了:一個散人,一個浪蕩子,朕七日所思、七日所盼的執(zhí)政,原是這般人物!
趙頊哭笑不得,本想叱聲逐出,但顧慮親選人才,怎好自己折自己的面子,便漫不經(jīng)意地開了口:
“王卿飛馬進京,汗滴漬衣,灰塵撲面,辛苦了。朕欲中興大宋江山,王卿可有治國良策以告朕?”
王安石覺察到皇帝語氣里的輕慢,但并不在意:皇帝年輕,怪不得的。他微微一笑,抬頭稟奏:
“臣王安石請示圣上。圣上中興大宋之意,是假是真?”
趙頊即位以來,哪里見過這樣的臣子,聽過這樣的奏詞,一時蒙了:
“這,這話怎講?”
王安石拱手:
“圣上若要真的中興大宋江山,就不應(yīng)該以衣冠儀表取人。衣冠楚楚、儀表堂堂,是改變不了國家貧弱之狀的!”
趙頊驚詫,微微欠身,含笑而語:
“卿勿怪,朕并無考究卿之衣冠儀表之意,朕急于恭聽王卿治國方略。”
高踞九五之尊的天子當(dāng)?shù)钪虑,倒使王安石心頭發(fā)熱:這不正是確有勵精圖強之志的明君風(fēng)范嗎?他振作精神,朗朗而言:
“圣上明察。依臣看來,要中興大宋江山,道路只有一條:效法堯舜,行先王之道。”
趙頊不解:
“‘先王之道’何謂?”
“堯舜之道,至簡不煩、至要不迂、至易不難。臣概括為六個字:變法度,易風(fēng)俗。”
趙頊更蒙了:
“變何法?易何俗?”
王安石斬鐵削釘而語:
“變朝廷過時無用之法,易朝廷因循茍且之俗。”
趙頊頓覺這鏗鏘之語正中下懷:
“善!‘變法易俗’,甚合朕意,但不知何治為先?”
王安石侃侃談起:
“‘變法易俗’,擇術(shù)為先。漢昭烈必得諸葛亮然后有所為;唐太宗必得魏征而后竟其功。陛下誠能為堯舜,則必有皋、夔、稷、契四賢。但患擇術(shù)未明,推誠未至,雖有皋、夔、稷、契之賢,亦將卷懷而去耳!”
趙頊雙目圓睜,急急切切:
“卿言甚善,試為朕一一經(jīng)劃施設(shè)之方。”
王安石揮揮灑灑,傾其所思:
“圣上,現(xiàn)時朝廷沉喑若啞,無驚雷不能振聾發(fā)聵!現(xiàn)時朝臣因循成習(xí),無驚雷不能蕩滌茍安!現(xiàn)時黎庶沉浸于百年和平之中,無驚雷不能復(fù)蘇民心!愿圣上以天縱英明之質(zhì),采取霹靂手段,以解沉疴之疾。繼而,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財,取天下之財,以供天下之費。發(fā)奮圖強,銳意進取,三五年內(nèi),必見成效。秦漢之強盛,大唐之富裕,都將瞠乎于我大宋之后……”接著,王安石將其關(guān)于“均輸法”、“青苗法”、“募役法”、“市易法”、“農(nóng)田水利法”、“保甲法”等變法措施的設(shè)想一一稟奏。
皇帝趙頊的心隨著洋洋一席金石之聲沸騰激越起來。他來不及弄清王安石所說“先王之道”、“擇術(shù)為先”的具體含意,就被王安石堅定、自信、強勁、新奇與藐視一切的精神力量震懾了、征服了。
年輕皇帝拍案而起,他選擇了王安石。
王安石離開福寧殿御堂之后,便徑直奔往司馬光府邸。他要從這位新任翰林學(xué)士兼侍讀學(xué)士的摯友那里,進一步了解朝廷隱秘莫測的現(xiàn)狀,以便制定更為確切的“變法”方略。此外,是年三月,司馬光知貢舉,賞識王安石之子王雱之才,擢登進士第,并奏知皇帝授予旌德尉之職。王安石急于會見老友,亦含有致謝之意。
闊別三年的朋友相會了。司馬光接待王安石于自己的臥室,治酒設(shè)宴,為其接風(fēng),煮茶置果,為其消勞,當(dāng)年于群牧司同室而臥、同桌而食的情景復(fù)現(xiàn)于眼前。他倆話離情、訴思念、談趣聞、論朝政。王安石談今日皇帝之召見和答對,司馬光談歐陽修罷離參知政事前對自己擔(dān)任翰林學(xué)士不遺余力的疏薦;王安石談今日皇帝召見中的所企所求和自己的所思所想,司馬光談半年來自己彈劾宰相韓琦堵塞言路和彈劾副宰相張方平奸邪貪猥的風(fēng)風(fēng)雨雨。兩情交融,話語不絕,不覺朝霞已映紅窗扉。
王安石在竟夜交談中,摸清了朝廷的現(xiàn)狀,增強了“變法”的信心,拱手向司馬光告別:
“朝中病恙,已入膏肓,安石當(dāng)以急藥醫(yī)治之。君實可有所囑?”
司馬光已為王安石的抱負和氣概所激動,拊掌向王安石祝賀:
“介甫所見,勝光多矣!但愿處理國之大事,審慎為之,千萬莫用當(dāng)年在群牧司你我投壺、弈棋決勝之法,光則合掌托福了……”
王安石縱聲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