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大儒愛新覺羅•毓鋆講解國學(xué)重要典籍《論語》,為您呈現(xiàn)正宗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通達(dá)、活潑的國學(xué)思想,和豐富、實(shí)用的人生智慧。真讀明白《論語》了,就不會效“愚忠”,不同于腐儒、奴儒有“君要臣死,臣不敢不死”的觀念。古書是作為啟發(fā)頭腦的東西,用以應(yīng)世,應(yīng)世必要有智慧。想出門,得先“知路”。不是世事難,而是你想通難。要向下扎根,根本解決問題。做任何事,必自根上入手。革命,不過是揚(yáng)湯止沸而已。——愛新覺羅•毓鋆
有子(有若,字子有。小孔子四十三歲)曰:“其為人(做人)也孝弟(悌),而好犯上者,鮮(少)矣。”
孟子謂孔子歿后,子夏、子張、子游以為有若似圣人,欲以所事孔子事之,曾子以為不可。《論語》記孔子弟子皆稱字,閔損、冉求各一稱子,曾參、有若皆稱子;編輯次第,又以有子、曾子為前,蓋為二人弟子尊師之故。
孔子“志在《春秋》,行在《孝經(jīng)》”(《春秋公羊傳何氏解詁》何休序)!缎⒔(jīng)•開宗明義章》稱:“夫孝,德之本,教之所由生也。”“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yáng)名于后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夫孝,始于事親,中于事君,終于立身。”其中“中于事君”一句,是漢儒加的,因?yàn)闈h室以孝治天下。
儒家特別注重倫常,有其層次。“孝為德本”,德者,得也,得于道之宜。孝弟立,道就生。登高必自卑,行遠(yuǎn)必自邇。堯舜之行,本乎孝弟。五倫,常道也,即經(jīng),永不能改變的。
“天地之性,人為貴”,“故親生之膝下”,“父母生之,續(xù)莫大焉”(《孝經(jīng)•圣治章》)。父子之道,天性也。
善事親曰孝,善事兄長曰弟。孝,老、考,得盡老與考的責(zé)任,才完成孝。父死曰“考”,得好好地安葬他。
“老吾老”,養(yǎng)老,責(zé)無旁貸,但偉大處在“以及人之老”(《孟子•梁惠王上》)。善推,推己及人,己立立人,己達(dá)達(dá)人。
“孝,教之所由生也”(《孝經(jīng)•圣治章》)。“教”,小擊也。
《說文》云:“教,上所施下所效也。從攴從孝。”“攴”,甲骨文字形是手中拿著小棍、教鞭一類的東西在敲打。“攴,小擊也。”“教”字,一面是孝,一面是手執(zhí)東西在敲打。
棍頭出孝子,打一棍,愛在其中,“小杖則受,大杖則走”。
《孔子家語•六本》云:曾子耘瓜,誤斬其根。曾晳怒建大杖以擊其背,曾子仆地而不知人,久之有頃,乃蘇,欣然而起,進(jìn)于曾晳曰:“向也參得罪于大人,大人用力教,參得無疾乎?”退而就房,援琴而歌,欲令曾晳而聞之,知其體康也?鬃勇勚,告門弟子曰:“參來勿內(nèi)。”曾參自以為無罪,使人請于孔子。子曰:“汝不聞乎?昔日瞽瞍有子曰舜,舜之事瞽瞍,欲使之未嘗不在于側(cè),索而殺之,未嘗可得,小棰則待過,大杖則逃走,故瞽瞍不犯不父之罪,而舜不失烝烝之孝。今參事父委身以待暴怒,殪而不避,殪死既身死而陷父于不義,其不孝孰大焉?汝非天子之民也,殺天子之民,其罪奚若?”曾參聞之曰:“參罪大矣。”遂造孔子而謝過。
一切教育,都自“孝”字引申出來,都是人性的。孝生你的,自老(孝父母之老,盡之以孝)與考(父死曰考,葬之以禮)盡責(zé)。
你生了他,必教之,慈,所以“(養(yǎng))子不教,父之過”。我小時常被罰跪,面對祖宗背書,必背好書才能起來。
人生最近的,莫過于父母、子女,孝慈;一奶同胞,兄弟友恭。
夫婦之密,義之本,“夫婦以義合”(《新語•道基》)。夫婦之道不能盡,其他的義皆假的。
要發(fā)大家之深省,“性相近,習(xí)相遠(yuǎn)”,改正習(xí)氣為第一要義。
“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wù)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語尾詞,肯定的)?”
《論語述何》:本立道生,謂始元終麟,仁道備矣。堯舜之行,本乎孝弟。夫子“志在《春秋》,行在《孝經(jīng)》”,二經(jīng)相表里也。
“犯上”,“上”即今之主管。
今天雖已無“君臣”了,但是“主從”關(guān)系永遠(yuǎn)有。
要學(xué)治事之道,并不是經(jīng)書誤了你,而是你誤了經(jīng)書,“茍非其人,道不虛行”。
“務(wù)”,“專心致志”(《孟子•告子上》“不專心致志,則不得也”),“當(dāng)務(wù)之為急”、“急先務(wù)”(《孟子•盡心下》),“君子務(wù)本”,“物有本末”,君子成德,以本為要。
立本,本立,立本而后本立,“本立而后道生”。
立本,自“元”出發(fā),由此立說,則可以百家爭鳴。
不談人性問題,問小孩:“為何要如此做?”也許,他想對了!不談人性好壞,就從“性”與“情”談,看問題在哪兒,能被接受否。
“孝弟”,是行仁道之本。仁之本,你、我,相偶,沒有高低之分,是群、己的關(guān)系。
“率性之謂道”,孝弟立了,道就生。為人之道,必盡到責(zé)任:孝、慈。不養(yǎng)兒,不知父母恩。夫婦以義合。
“孝、慈、義”弄清楚了,一生才會有幸福。
“天地人”,天災(zāi)、地震、人禍。最大的人禍,莫過于戰(zhàn)爭了。要避免此三者,要用中道;貫串天、地、人的,即為“中”,《中庸》講如何用中道。
中國人天天求的是平安,要平平安安。安,想平安,要平平安安,要找一個女的。“安”字,“宀”的下面為“女”,即表示如有一位標(biāo)準(zhǔn)的女人,那這個窩就安了。今天社會問題這么多,就是因?yàn)槿巳瞬话病?/p>
“夫婦以義合”,夫婦之所以能夠相安無事,乃是一個“義”字。其實(shí),每個人都差不多,有所長亦有所短,人就是人。“義,宜也”,柔性。戀愛時,一定要好好挑選,而婚后則永遠(yuǎn)不要忘記第一眼——那個“非她不可”的情境。
過家之道——孝、慈、義,內(nèi)圣;創(chuàng)業(yè),則不能忘記——智、仁、勇,外王。
“孝慈義,智仁勇”此六字,既有幸福,亦有成就。幸福,還得幸幸福福。一個人的幸福,完全系于一個女人的身上。
人生短暫,千萬不要自己制造痛苦。人不要在福中不知福,婚后要彼此照顧,也不要時常吵架,這才是人生。
人生就一次而已,絕對沒有輪回。既是如此,那何不平平安安地過日子?何必天下本無事,而庸人自擾之?如你嫁娶錯了,那錯到底就是對的,絕對不可以把痛苦、罪孽帶給第二代。
要注意臺灣的未來,其他不必妄求。臺灣在思想上太出軌、太反常了。“九二一”大地震,震力逾于阪神大地震十倍,五個鄉(xiāng)鎮(zhèn)受難,臺灣當(dāng)局為之紊亂。
你們要努力維護(hù)這塊土,必要善用智慧,要好自為之,絕對不能與同胞為敵。
“九二一”大地震,將臺人的才智完全暴露無遺。
“九二一”大地震,又稱“集集大地震”,是1999年9月21日凌晨1時47分15.9秒(當(dāng)?shù)貢r間),發(fā)生于臺灣中部山區(qū)的逆斷層型地震,造成臺灣全島均感受到嚴(yán)重?fù)u晃,共持續(xù)102秒,是臺灣近百年來傷亡損失最慘重的天災(zāi)。
不要妄想,妄想與志,是兩回事。
我不喜你們變成少數(shù)民族,千言萬語,你們要懂得用智慧!
你們應(yīng)會背幾篇文章,否則下筆不能成文。至少也要會背五十篇。
舊社會每個家,男女皆有家學(xué),劉師培(1884-1919)家,五代傳《左傳》。
康熙真是千古一帝,但不如萬古一平儒?鬃诱媸“歷劫彌新”,每遭一次難,就漂亮一次。真理就是一個,邪說永遠(yuǎn)是邪說,都會過去的。
一個人貴乎能有“正知正見”,此乃“無上正等正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經(jīng)》)。人如能過智慧的生活,就不會庸人自擾了。家里天天冷戰(zhàn),誰也不說話,人會舒服?又有何意義?不過是庸人自擾罷了!做正經(jīng)事,就可以優(yōu)游自在。
細(xì)思量,宇宙間能動的都是臭貨。動物之所以沒價值,就一個“臭”,而清香的多是植物。許多人為了滿足一己臭皮囊,而壞事做絕了!天下事皆“有德者居之”。要學(xué)做人,要知道怎么處理生活,要平平安安、快快樂樂。
必要善用智慧,人生就“愉快”是真的,其他都是假的,“權(quán)勢”也不代表“幸福”,此為真學(xué)問、真知識、真才智!
你們會看書,但會用書嗎?無比“正知正見”再高的了!人如果每天都有挫折感,那絕對沒有幸福可言。歷史給人留下寶貴的什么?
諸葛亮臨終之前,還裝神弄鬼的,何不順著人性?“順性之謂道”,不違背良知做事,就是道。
多少聰明的糊涂人,假話說盡了,丑事做絕了,到底所為何來?有些人造的孽,真是孽,凈是指空賣空。
讀書,是為了什么?所為何來?求學(xué)的目的,應(yīng)是在學(xué)怎么樣生存。“知周乎萬物,而道濟(jì)天下”,此為中國人的生活價值觀。
文史哲是有其價值,但就看怎么用了。中國沒有將文史哲分開,分開絕對沒法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