蜚蠊,俗稱蟑螂,屬昆蟲綱蜚蠊目,是一種非常古老的昆蟲,我國大部分地區(qū)都有蜚蠊的分布。部分蜚蠊種類體內(nèi)、外攜帶大量的多種病原體,與人類健康關(guān)系密切,是衛(wèi)生防疫和國境口岸重點防控的對象之一!秾嵱抿泱共噬珗D鑒》以中山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在全國范圍內(nèi)的口岸和野外本底調(diào)查研究中所得的部分蜚蠊種類為基礎,借閱部分中山大學的蜚蠊標本,選取其中48種蜚蠊,獲得了實物的精美彩色圖片,詳細描述了其外部特征,并繪制了雄性外生殖器的立體結(jié)構(gòu)圖,為蜚蠊的準確鑒定提供了可靠的依據(jù)。
岳巧云,中山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技術(shù)中心衛(wèi)檢室負責人。中科院上海昆蟲所博士,劍橋大學高級訪問學者,英國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大學博士后。主要從事昆蟲分類和分子鑒定的研究,近年來致力于醫(yī)學媒介生物尤其是蠅和蠊的形態(tài)及DNA條形碼鑒定。在Development,PloS One,Zootaxa,Procfeeding of Royal Society B等雜志發(fā)表論文40余篇。
序
前言
第一章 分類特征和術(shù)語
一、軀體量度(measurement)
二、頭部(head)分類特征
三、胸部(thorax)分類特征
四、腹部(abdomen)分類特征
五、體色(colour)
第二章 種類描述
一、碩蠊科
(一)真艷蠊屬
1.多斑真艷蠊
Ⅰ.碩蠊亞科
(二)碩蠊屬
2.偽死人頭碩蠊
(三)仿碩蠊屬
3.疑仿碩蠊
(四)麗碩蠊屬
4.橙頭麗碩蠊
Ⅱ.光蠊亞科
(五)水蠊屬
5.東方水蠊
(六)擬光蠊屬
6.福氏擬光蠊
(七)大光蠊屬
7.黃緣大光蠊
8.黑帶大光蠊
9.小鉤口大光蠊
(八)麻蠊屬
10.黑褐麻蠊
Ⅲ.鹵蠊亞科
(九)侏儒鹵蠊屬
11.馬達加斯加侏儒鹵蠊
(十)花蠊屬
12.灰花蠊
Ⅳ.角腹蠊亞科
(十一)綠蠊屬
13.古巴綠蠊
Ⅴ.蔗蠊亞科
(十二)蔗蠊屬
14.蘇里南蔗蠊
二、蜚蠊科
Ⅵ.蜚蠊亞科
(十三)郝氏蠊屬
15.麗郝氏蠊
(十四)斑蠊屬
16.菱葉斑蠊
(十五)大蠊屬
17.美洲大蠊
18.澳洲大蠊
19.褐斑大蠊
20.淡赤褐大蠊
21.黑胸大蠊
22.日本大蠊
(十六)佘氏蠊屬
23.側(cè)緣佘氏蠊
三、地鱉蠊科
Ⅶ.地鱉蠊亞科
(十七)真鱉蠊屬
24.多毛真鱉蠊
25.中華真地鱉
四、姬蠊科
Ⅷ.姬蠊亞科
(十八)卷翅蠊屬
26.異卷翅蠊
(十九)小蠊屬
27.雙紋小蠊
28.德國小蠊
29.擬德國小蠊
30.毛背小蠊
31.單尾小蠊
(二十)擬歪尾蠊屬
32.湖南擬歪尾蠊
33.中華擬歪尾蠊
(二十一)擬截尾蠊屬
34.福擬截尾蠊
35.斷緣擬截尾蠊
36.黃緣擬截尾蠊
(二十二)氈蠊屬
37.弧氈蠊
38.黑氈蠊
(二十三)紅蠊屬
39.雙斑紅蠊
(二十四)瑪啦蠊屬
40.中華瑪啦蠊
(二十五)刺板蠊屬
41.外刺板蠊
(二十六)乙蠊屬
42.擬申氏乙蠊
43.申氏乙蠊
(二十七)歪尾蠊屬
44.矩歪尾蠊
45.武陵歪尾蠊
(二十八)齒爪蠊屬
46.蔡氏齒爪蠊
Ⅸ.擬葉蠊亞科
(二十九)璐蠊屬
47.維麗斯璐蠊
(三十)瑪蠊屬
48.刺緣瑪蠊
后記
《實用蜚蠊彩色圖鑒》:
外部形態(tài)
雌雄異型。雄蟲體連翅長:35.0~42.0mm,頭長×寬:(3.5~4.0)mm×(3.5~4.0)mm,前胸背板長×寬:(6.9~7.1)mm×(8.5~9.0)mm,前翅長:32.5~37mm。雌蟲體連翅長:43.0~45.0mm,頭長×寬:(4.5~5.0)mm×(4.0~4.5)mm,前胸背板長×寬:(9.0~9.5)mm×(11.0~11.5)mm,前翅長:37.0~38.0mm。
雄蟲體黑色,雌蟲體黃褐色。頭黑色,近單眼和唇基端半部黃褐色。雄蟲前胸背板和前翅黑色。雌蟲前胸背板和前翅黃褐色。足黑褐。雄蟲腹部腹板黃色,中部具黑色縱條紋。雌蟲腹部腹板黃色至橘黃色,中部具黑色縱條紋。
頭頂外露,不被前胸背板遮住。復眼間距寬于單眼間距,窄于觸角窩問距。下顎須第3、4、5節(jié)約等長。前胸背板橫闊,最寬處在中部之前,近前后緣具波浪形皺褶,前緣平直,側(cè)緣鈍角突出,后緣中部鈍圓突出,兩后側(cè)緣凹陷。前后翅發(fā)育完全,長度均超過腹部末端。前足股節(jié)腹緣刺式B1或B2型。跗節(jié)第1~3節(jié)腹緣具2排小刺,第1~4節(jié)端部具爪墊。前跗節(jié)具中墊,爪對稱,不特化。雄蟲腹部背板不特化。
雄性外生殖器
雄蟲肛上板橫闊,左右對稱,后緣中部具一個小的切刻,兩側(cè)圓弧形。左右肛側(cè)板不對稱,左側(cè)橫闊,右側(cè)端腹緣具一個指狀突出,突出的端部具一個彎向腹部背板的小鉤。下生殖板橫闊,尾刺問后緣平直,左右對稱,尾刺扁平,長度為尾刺間距的1/3。左陽莖背骨片呈瓣狀;中骨片呈“S”形;腹骨片內(nèi)側(cè)板長于中骨片,端部膨大、折疊,前骨片瓣狀,向背側(cè)翻折。中陽莖端骨片短小,端膜半圓形,表面密布細小剛毛;瞧L扁,端部膨大,向左側(cè)彎曲。右陽莖長,陽莖鉤彎曲程度大,外邊緣圓滑,不具尖銳突出,隆突高,內(nèi)緣圓滑,不具齒,內(nèi)緣端部具一個齒狀突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