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島滄桑錄》所收錄葉靈鳳研究香港史的文章,題材主要分兩類,一是香港成為英國殖民地之后早期的社會現(xiàn)象(如《大笪地的痛心史》),二是考證英占以前香港的山海史實(如宋末二帝在香港留下的種種史跡)。文章雖然寫于五六十年前,但涉及不少近年香港社會關(guān)注的課題,例如填海帶來的紛爭、政府山的保育,以及因荷李活道已婚警察宿舍的保育而為公眾所注意的城隍廟等。
“葉靈鳳香港史系列”出版說明
葉靈風生平簡介
劉智鵬導讀
絲韋序
《新安縣志》中的香港
香港村和香港的由來
香港的地名和早年香港史的關(guān)系
港九街名小考證
裙帶路和阿群帶路的傳說
海旁的變化
新舊碼頭和填海的紛爭
維多利亞城
香港填海史話
大會堂懷舊
大會堂的噴水池
鬧市中的古老兵營
瑪利操場小考證
匯豐銀行和瓦特萊街
雪廠街的雪廠
政府山和督轅
閑話角的閑話
子旗桿
十皇殿的滄桑
西營盤的由來
香港的城隍廟
文武廟與斬雞頭
大笪地的痛心史
春園街的春園
香港造幣廠的始末
香港的避風塘
摩利臣山的滄桑
摩利臣山與老馬禮遜
黃泥涌與快活谷
石排灣的今昔
百年前的赤柱
……
香港的地名和早年香港史的關(guān)系
英國是在維多利亞女王時代從中國取得香港島的,因此香港最主要的一條街道乃是皇后道,這就是紀念維多利亞女王的。還有一個非正式的紀念女王的地名,那便是“皇后像”,這地名是指匯豐銀行前面的那一塊空地,本來有一座維多利亞女王銅像那里的香港淪陷時給日本人將銅像運走了,戰(zhàn)后雖然從日本尋回來,可是已經(jīng)殘缺不全,始終不曾再裝上去。去年,為了拓展路面,連那一座空洞的銅像亭也拆除了,因此“皇后像”這地名就成了一個歷史上的名稱。
為英國取得香港的第一名“功臣”是查爾士·義律。他是當時負責與中國方面交涉的“大英國駐華全權(quán)欽使兼商務(wù)總監(jiān)”。在香港割讓初期,《南京條約》還未正式簽字換文以前,從一八四一年一月至同年八月,他是英國駐香港的首任行政長官,是比香港第一任總督碎甸乍更早的香港最高統(tǒng)治者,可是香港的地名,沒有一個是紀念他的。這冷淡是不難解釋的。香港的割讓是根據(jù)義律與琦善二人所私下訂立的《穿鼻條約》,這條約雖使義律為英國取得了香港,可是訂立條約經(jīng)過和條約內(nèi)容,雙方事前皆未呈報本國政府,結(jié)果兩人都受到本國政府的嚴重譴責。因此義律對于攫取香港雖是第一名“功臣”,卻因了政治上的微妙關(guān)系,香港的地名便沒有一個是紀念他的了。
香港的正式首任總督是碎甸乍,第二任是戴衛(wèi)斯。這兩位總督在當時香港的治績雖然不大好,可是兩人都在香港的地名上留下了他們的紀念。今日中環(huán)的碎甸乍街,便是紀念這位第一任總督碎甸乍的。西環(huán)的摩星嶺,英文名是戴衛(wèi)斯峰,便是紀念戴衛(wèi)斯的。
今日香港的街道,為了紀念歷任總督而命名的,還有般含道、羅便臣道、孑子沙街、麥當奴道、堅尼地道、軒尼詩道、寶云道、德輔道、彌敦道、盧押道、梅道等等。喬治·般含是香港的第三任總督,任期是一八四八年三月至一八五四年四月。這位總督較之他的前任碎甸乍和戴衛(wèi)斯,略得香港中外人士的擁護。他對于殖民地統(tǒng)治政策頗具一點經(jīng)驗,東印度公司出身,曾任過新加坡與馬六甲總督,因此到任后不久就為英國恢復(fù)了戴衛(wèi)斯與碎甸乍二人在香港所失去的民心。當時又值美國加州發(fā)現(xiàn)金礦,香港與外地的海運大增,中國內(nèi)地則因太平天國起義,來港避難者日眾,這兩點都促進了香港的繁榮。但是般含爵士卻有一點缺點,就是個性剛愎和成見甚深,他尤其反對英國人學習中文。在他的治下,凡是過去深通中國人情風俗的外人皆摒除不用,甚至將當時倫敦派駐廣州的領(lǐng)事,著名的“中國通”巴夏禮(中國官書上作吧嗄禮)也加以排斥。這舉動不僅引起巴夏禮的強烈抗議,而且根本違反當時英國對華外交政策。后來由于英國本國的直接干涉,般含爵士才放棄了反對外國人研究中國語文的成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