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多年來,鄂爾多斯盆地上古生界致密砂巖天然氣勘探不斷取得新的突破性進展,先后發(fā)現并探明了靖邊、榆林、烏審旗、蘇里格等四個超千億方大氣田,已成為目前中國最大的天然氣生產基地之一。本專著從理論與勘探實踐相結合,在系統總結、提煉長慶油田對鄂爾多斯盆地上古生界致密砂巖氣藏的相關研究成果基礎上,闡述致密砂巖氣成藏理論的基本原理、介紹致密砂巖氣藏的研究技術方法與勘探經驗。全書共分為11章。
更多科學出版社服務,請掃碼獲取。
目錄
前言
第1章 緒論1
1.1致密砂巖氣相關概念1
1.1.1致密砂巖氣定義沿革1
1.1.2致密砂巖氣一般地質特征2
1.1.3致密砂巖氣地質特點3
1.2致密砂巖氣成藏理論與技術4
1.2.1致密砂巖氣成藏理論研究4
1.2.2致密砂巖氣勘探開發(fā)技術發(fā)展趨勢6
1.3鄂爾多斯盆地致密砂巖氣勘探階段劃分與成果8
參考文獻12
第2章 盆地區(qū)域地質15
2.1盆地現今構造特征15
2.2盆地深部構造背景15
2.2.1巖石圈特征15
2.2.2莫霍面構造特征17
2.3盆地結晶基底特征19
2.3.1結晶基底地球物理特征19
2.3.2結晶基底構造特征22
2.3.3結晶基底巖相分帶及定年25
2.3.4結晶基底形成與演化27
2.4地層系統29
2.4.1太古界30
2.4.2元古界30
2.4.3下古生界31
2.4.4上古生界31
2.4.5中生界31
2.4.6新生界32
2.5原型盆地多期疊合與形成階段32
2.5.1中晚元古代坳拉谷原型盆地發(fā)育期32
2.5.2古生代—侏羅紀克拉通原型盆地發(fā)育期33
2.5.3白堊紀類前陸原型盆地發(fā)育期40
2.5.4新生代周緣斷陷原型盆地發(fā)育期41
參考文獻42
第3章 上古生界煤系烴源巖廣覆式生烴45
3.1烴源巖類型及空間分布45
3.1.1烴源巖類型45
3.1.2烴源巖空間分布47
3.1.3煤巖烴源巖穩(wěn)定分布的基本條件50
3.2烴源巖有機地球化學特征52
3.2.1有機質豐度52
3.2.2有機質類型53
3.2.3有機質熱演化程度54
3.3煤巖生烴熱壓模擬實驗55
3.3.1實驗煤巖樣品55
3.3.2實驗方法及流程56
3.3.3實驗結果分析57
3.3.4煤巖生烴演化模式60
3.4烴源巖生烴演化史61
3.4.1晚中生代異常古地溫場62
3.4.2烴源巖生烴演化階段64
3.4.3煤系烴源巖高成熟廣覆式生烴模式65
參考文獻69
第4章 盆地北部上古生界大面積富砂機理72
4.1大面積富砂地質內涵與特征72
4.1.1大面積富砂地質內涵72
4.1.2盆地北部上古生界大面積富砂基本特征74
4.2晚古生代沉積物源分析77
4.2.1物源綜合分析方法綜述77
4.2.2晚古生代鄂爾多斯沉積區(qū)多物源供給79
4.3上古生界沉積體系與砂體分布84
4.3.1沉積體系特征與分布84
4.3.2晚古生代沉積演化與砂體分布91
4.4晚古生代盆地北部砂體疊加樣式水槽模擬105
4.4.1實驗參數確定方法106
4.4.2實驗過程107
4.4.3實驗結果108
4.4.4實驗分析110
4.5晚古生代盆地北部大面積富砂有利條件112
4.5.1大型克拉通盆地緩斜坡古構造背景112
4.5.2盆山耦合演化與充足的物源供給112
4.5.3緩坡淺水三角洲與大面積砂體發(fā)育125
4.5.4強水動力條件與多河道砂體疊加126
參考文獻128
第5章 盆地上古生界致密砂巖儲層表征與質量評價130
5.1致密砂巖儲層表征技術130
5.1.1圖像表征技術130
5.1.2壓汞表征技術131
5.1.3核磁共振表征技術132
5.1.4三維數字巖心表征技術132
5.2上古生界致密砂巖儲層特征133
5.2.1儲層巖石學特征133
5.2.2儲層物性特征133
5.2.3儲層孔隙類型及孔隙結構134
5.2.4致密砂巖儲層的特殊性139
5.3上古生界致密砂巖成巖體系與成巖相140
5.3.1成巖作用特征140
5.3.2成巖流體與成巖演化序列145
5.3.3成巖相劃分148
5.4成巖模擬實驗與上古生界致密砂巖次生孔隙形成150
5.4.1成巖模擬實驗150
5.4.2次生孔隙形成157
5.5儲層致密化機理159
5.5.1流體壓實效應160
5.5.2近距離成巖流體滯流效應160
5.5.3熱壓實效應161
5.5.4埋藏時間效應161
5.5.5致密砂巖孔隙演化歷史162
5.6上古生界致密砂巖儲層質量評價165
5.6.1儲層評價參數165
5.6.2儲層質量評價標準167
參考文獻168
第6章 上古生界天然氣近距離運聚成藏171
6.1上古生界天然氣地化特征與氣源對比171
6.1.1天然氣地化特征171
6.1.2天然氣成因176
6.1.3氣源對比178
6.2上古生界天然氣運聚成藏年代分析180
6.2.1地質綜合方法180
6.2.2流體包裹體方法182
6.2.3儲層自生伊利石年代學分析法188
6.3上古生界天然氣近距離運聚模式191
6.3.1天然氣運聚特征概述191
6.3.2上古生界天然氣近距離運聚證據201
6.3.3上古生界天然氣垂向運聚通道205
6.3.4上古生界流體膨脹—微裂縫近距離運聚模式207
參考文獻211
第7章 上古生界地層壓力系統形成與演化215
7.1壓力系統劃分及分布特征215
7.1.1地下壓力分類215
7.1.2致密砂巖地層壓力數據分析216
7.1.3壓力系統劃分原則218
7.1.4壓力系統分布特征221
7.2古壓力恢復與分布224
7.2.1流體包裹體法恢復古壓力224
7.2.2平衡深度法恢復古壓力229
7.2.3古壓力分布特征231
7.3異常壓力形成機理232
7.3.1異常低壓232
7.3.2異常高壓236
7.4壓力系統的演化特征238
7.4.1壓力系統演化階段239
7.4.2壓力系統演化類型240
參考文獻242
第8章 致密砂巖氣水分布245
8.1致密砂巖含氣特征245
8.1.1游離氣、吸附氣共存245
8.1.2含氣飽和度變化大247
8.1.3含氣高度大248
8.1.4含氣面積大249
8.1.5氣水分布復雜250
8.2致密砂巖含氣性識別方法254
8.2.1巖心錄井識別法254
8.2.2氣測綜合判識法254
8.2.3測井識別法255
8.3致密砂巖含水特征256
8.3.1地層水地球化學特征256
8.3.2致密砂巖地層水賦存狀態(tài)260
8.3.3地層產水的成因類型264
8.4氣水分布模式266
8.4.1盆地尺度氣水分布模式266
8.4.2氣藏尺度氣水分布模式270
8.4.3微觀尺度氣水分布模式273
參考文獻277
第9章 盆地上古生界大面積致密砂巖氣成藏機理279
9.1晚古生代大型克拉通盆地的成藏物質聚集與分布279
9.1.1克拉通盆地背景下的穩(wěn)定沉積279
9.1.2克拉通盆地烴源巖的廣覆式分布280
9.1.3克拉通盆地大型緩坡淺水三角洲儲集砂體大面積分布282
9.1.4克拉通盆地背景下烴源巖的大范圍生氣283
9.1.5克拉通盆地巖性生儲蓋組合的穩(wěn)定分布284
9.2晚中生代類前陸盆地背景下天然氣中—高強度充注285
9.2.1天然氣充注定量評價原理285
9.2.2天然氣充注指數評價標準286
9.2.3天然氣充注程度綜合評價287
9.3新生代成藏期后良好的保存及氣源補給288
9.3.1盆地主體構造穩(wěn)定289
9.3.2泥巖封蓋層區(qū)域性分布289
9.3.3低傾角地層的封堵條件優(yōu)越291
9.3.4天然氣散失與補給的動平衡292
參考文獻299
第10章 盆地天然氣資源金字塔結構302
10.1油氣資源金字塔結構與意義302
10.1.1資源三角結構302
10.1.2天然氣資源金字塔結構304
10.1.3資源金字塔結構意義305
10.2鄂爾多斯盆地天然氣資源結構306
10.2.1常規(guī)天然氣資源306
10.2.2非常規(guī)天然氣資源307
10.2.3天然氣資源三角結構310
10.3鄂爾多斯盆地致密砂巖氣勘探潛力311
10.3.1致密砂巖氣勘探前景311
10.3.2致密砂巖氣勘探有利區(qū)312
參考文獻313
第11章 鄂爾多斯盆地致密砂巖大氣田勘探實例315
11.1蘇里格致密砂巖大氣田315
11.1.1勘探歷程315
11.1.2氣田基本特征319
11.1.3成藏特征330
11.1.4成藏模式332
11.2神木海相三角洲致密砂巖大氣田332
11.2.1氣田勘探開發(fā)歷程333
11.2.2氣田基本特征334
11.2.3成藏特征348
11.3榆林海退型三角洲致密砂巖大氣田351
11.3.1勘探開發(fā)歷程351
11.3.2氣田基本特征353
11.3.3成藏地質作用365
參考文獻374
后記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