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夢、嚴幼韻、董竹君、于鳳至、施劍翹、張幼儀、蔣碧微、石評梅、林徽因——
她們,是驚艷時光的女人,每一個人,都是一本好看的書。
她們,是能激起你情感共鳴的女子,穿越歷史風塵而來,歷經(jīng)世事變遷,始終明媚從容。
本套叢書一一再現(xiàn)這些民國勵志女神的絕代芳華。
愿每一個有香的靈魂,讓你變得更美,活得更好。
本套叢書文字清雅婉約,裝幀精美,值得你閱讀與珍藏。
許多關(guān)于女子的傳奇故事,大多是杜撰出來的戲文。然而,在歷史的浩渺煙云中顯得并不算漫長的民國時期,卻是一個奇女子輩出的時代。她們不只存在于戲文里,而是活生生地生活在真實當中。獨立支撐起一片天空,創(chuàng)造錦江飯店神話的董竹君,就是其中之一。
身為女子,她有著最為悲愁和不幸的人生起點,雖然出生于上海灘這片繁華世界,卻只能困守在貧民區(qū)中靠父親拉洋車勉強生存,她的童年里沒有歡聲笑語,沒有陽光明媚,只能在黑白的色彩里目睹貧民窟中的種種不幸。
豆蔻年華,依然在父母懷中撒嬌的年紀,她卻從人間的底層墜入了煉獄。青樓,一個光是聽上去就令無數(shù)女子心寒的字眼,董竹君成為了其中的一名賣唱女。
沒有人天生就只能下賤地生存,她第一次懂得了要與命運進行抗爭?範幍牧α吭从趷矍,她拼盡全力從火坑中出逃,奮不顧身地投入一場婚姻。
都督夫人的頭銜,對青樓出身的女子似乎有些沉重,封建家庭的折磨和夫權(quán)統(tǒng)治,讓她再一次拋卻繁華,兩手空空地擺脫這段不幸的婚姻。
帶著4個女兒,她在大上海的十里洋場開始了艱辛的打拼,錦江飯店的神話,從那一刻起正式揭幕。她是民國獨立女性的代表,她的風雨人生,更是中國近現(xiàn)代史風云變幻的縮影。
形容一位傳奇的女子,人們也許會說她“了不起”,卻很少有哪個女子,像董竹君一般,將自己的一生,活成傳奇。
污水浜畔的童年
提及上海灘無數(shù)人首先聯(lián)想到歌舞升平,紙醉金迷的上流社會,各類影視大片中描寫的上海更成為無數(shù)人心中向往的天堂?捎钟卸嗌偃酥烂駠鴷r期上海底層人民的生活的艱辛。
1900年,陰歷庚子年正月初五,在這個歷經(jīng)了兩次鴉片戰(zhàn)爭,中日甲午戰(zhàn)爭,簽訂了各色不平等條約,戰(zhàn)火紛飛的亂世,一個叫董竹君的女孩兒伴著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的槍聲,誕生在上海洋涇浜邊上一戶黃包車夫家里。洋涇浜畔上茍且的人們就像下水道里的蟑螂。亂世本就可悲,更何況污水浜邊上出生的孩子。這仿佛預(yù)示了她的童年時光必定少不
了苦難。
民國年間每個父母都會給孩子起個小名,特別是尋常人家,董竹君也不例外。父母在她小時候就常喚她毛媛或阿媛。
董父本是江蘇省南通市海門縣人,家有三兄弟,因生活困苦彼此也很少往來。他原本姓東,名同慶。后來改成董也許是因為東與董讀音相近。
民國時期,人力車夫是吃力不討好的苦活,一天下來也掙不到幾個銅板。但是家里開銷都依賴董父,這也使得董父比其他人更賣力地工作。太陽還在打盹兒的時候他便穿著白色的粗糙麻布衣出去拉車,晚上踩著月光回來時身上的衣服像是到搬了煤又到黃土堆里滾了一圈般,黑黃黑黃的。董父其實相貌英俊,身材高大,若是放在現(xiàn)代,想必是位倜儻的男子。但在紛亂的民國,一個現(xiàn)實將夢想殘忍分離的年代。董父不得不為生活早出晚歸,日曬雨淋。他的面容顯得蒼老憔悴,才是一個孩子爹的他看上去竟像四五十歲的農(nóng)民工老人。
董母是江蘇吳縣婁門外太平橋鎮(zhèn)人,姓李,不識字,也是貧苦人家出身,家中共姐弟三人。董竹君不知道母親為何名,只常聽人喚作二阿姐,而她喚母親為姆媽。
母親在嫁給董父前曾結(jié)過婚,后來前夫死后才得以改嫁。到有錢人家里給人家做姨娘(傭人),卻往往做不長久。
很多時候,人的性格取決于一些外在的因素影響,董母就是這樣的人。貧窮讓董母變得暴躁,結(jié)婚前娘家貧窮,嫁給前夫時貧窮,嫁給董父仍然貧窮。生活將一個本來溫婉動人的女子磨煉成為生存掙扎的機器。
人力車夫掙不了幾個錢,家里的情況本不允許董母不出去工作,無奈脾氣實在不好,給人家做姨娘(傭人),稍有干戈便大動肝火,非要與人爭個高下。周圍有錢人家太太聽聞董母名聲后大都不愿雇用她。為此,董母從沒有一份工作做得長久,一家三口的生活重擔還是壓在了父親身上。
窮得不溫不火的時候,董竹君的弟弟出生了,家里又添丁本是件開心的事情,可董家父母心情不住地復雜極了。家里經(jīng)濟拮據(jù),要養(yǎng)兩個孩子實在艱難。可畢竟是自己的骨肉,怎么艱難也得咬牙挺住。
弟弟得了重病,家里一如既往窮得一貧如洗,實在拿不出錢救治弟弟。這樣的窘境下,小小的弟弟在董竹君懷里夭折了。那天,弟弟哭個不停,董母便讓董竹君抱住哄著,誰想,董竹君接過弟弟在屋檐下沒走兩步弟弟便翻著白眼身體沒了溫度。最終,家里只剩董竹君一個孩子,董家父母對她傾注了所有希望,卻仍舊改變不了拮據(jù)的現(xiàn)狀。
對于童年,董竹君是這樣回憶的:家里經(jīng)常素食,即使是青菜、蘿卜,也只買得起下市的便宜貨。拉黃包車的父親掙了錢,就會買點酒菜回來。如果生意不好,就會空著手回家。母親則一面埋怨,一面安慰父親。有時母親會禁不住發(fā)脾氣,嘴里叫苦連天,喊窮喊冤,常常要罵小孩還會彎著指頭敲小孩的頭。
洋涇浜名義上是黃浦江的一段支流,實際上是一條臭水溝,一潭不會流動的死水,水里丟滿了各種死動物,流進各種廢水。居住在臭水溝邊上的人家經(jīng)濟狀況都差不多,鄰里鄰外的也沒什么隔閡,大家生活在一起只求安身,白天都各自為生活奔波。天氣一熱,臭水溝里各種污穢物散發(fā)著腐臭,經(jīng)過的路人頻頻作嘔,有錢人是不會想居住在這樣的臭水溝邊上的。
大人出門了,小孩子自己在浜畔一百米外結(jié)伴玩耍。那時候,街上沒有車水馬龍的汽車。孩子清脆的笑聲是污水浜唯一美好的風景,讓這個污水浜看起來也不是那么討厭。
父母雖貧窮,卻是思想開明的先進分子。董竹君從小冰雪可愛,是個公認的小美人胚子,大家都叫她小西施。加上她聰明伶俐,小小年紀像個小大人般,知道為父母著想,很討鄰居喜歡。
孩子越來越大了,董父開始思考是不是該讓阿媛讀書識字呢?自己大字不識幾個如今只有做苦力活的份,她母親也不識字,如今生活窘迫成這副模樣;仡^看看在上海,坐在茶館里喝茶的,搭他黃包車的,哪怕是前臺的掌柜,哪個不是有點兒墨水的技術(shù)人員?只要識字,就不必同他一樣起早貪黑,不必像她母親一樣嫁給他這樣的底層勞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