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是哲學和文學的高妙結合,《莊子》以其深邃的思想哲理與超絕的藝術魅力對中國文化建構產生了深遠影響。隨著中國文化的世界傳播,《莊子》也在海外流傳開來,但西方學者關注的重點是莊子的哲學思想,《莊子》作為文學文本在異質文化中獲得了怎樣的闡釋和表達值得關注。本課題從當代西方莊學研究中,提取文學相關部分,梳理《莊子》作為文
《先秦儒道舊義新知錄(增訂本)》收錄了作者多年來研究先秦儒、道兩家的學術論文十七篇,內容涉及《周易》經傳,《論語》《孟子》《大學》《老子》等多種傳統(tǒng)元典,目的是通過對傳統(tǒng)元典的再解讀,揭示先泰時代的中國文化精神。窮源溯流、兼顧辭章考據(jù),義理相貫、辨別古今異解,是《先秦儒道舊義新知錄(增訂本)》學術路徑上的大特色。與那些
《論語新詮》主要內容包括學而篇,為政篇,八佾篇,里仁篇,公冶長篇,雍也篇,述而篇,泰伯篇,子罕篇,鄉(xiāng)黨篇,先進篇,顏淵篇,子路篇,憲問篇,衛(wèi)靈公篇,季氏篇,陽貨篇,微子篇,子張篇,堯日篇,以及附錄《孔子世家》新詮。
《千山萬水——《道德經》的啟示》由作者在管理學術與生命歷程的“千山萬水”之間跋涉求索時寫下的68篇文章結集而成,每一篇都借老子的《道德經》來詮釋。全書共分為三個部分,一部分,談求知:談自己求學、教學與研究中的經驗、教訓、觀察和思考,以及與各行各業(yè)的師長、同事、學生交流的心得體會;第二部分,憶游歷:分享自己周游各地、身臨
《商君書》是戰(zhàn)國時期法家學派的代表作之一是中國家喻戶曉的人物商鞅及其后學的著作匯編。該書解決了在當時條件下實行變法的理論基礎問題,提出了變法的幾大原則,既有宏觀理論闡述,也有具體的法令軍規(guī),其中有些內容比如不能讓利益一致的人相互監(jiān)督等,至今仍有借鑒意義。
不讀《論語》,就沒有中國情感;不研《論語》,就無以建構本土傳播學!墩撜Z》作為一部中華文化很好經典,她承載著中國人的精神信仰與價值追求,自然也已經形塑并將繼續(xù)統(tǒng)領中國人的交往觀念與交往范式。無論在“內求諸己”的傳播取向上,還是在“以仁釋禮”的傳播規(guī)范上,抑或是在“和為貴”的傳播價值追求中,《論語》一書無疑煥發(fā)著華夏傳播
"北京大學儒藏工程"是我國一項重大學術文化項目。《儒藏》收錄自先秦至清朝結束這一時段中,儒家經典及其注疏、儒家學者的著述和體現(xiàn)儒家思想文化發(fā)展的相關文獻,包括傳世文獻與出土文獻,盡量選用好的底本,按傳統(tǒng)的經、史、子、集四部分類法進行分類。 朱熹著作,《儒藏》(精華編)經、史、子部均有收錄。此為朱熹文
本書作者從道家的立場出發(fā),考察先秦諸子思想并對其哲學成就及特點展開討論,提出自己對中國思想的理解。他認為道家思想最充分地體現(xiàn)了中國古代哲學注重指引的特點。同時,他對墨家、名家乃至法家給予更多同情,而明確反對把儒家置于中國思想中心地位的正統(tǒng)理論。本書在
《易經三十二相解:一位軟件工程師的解讀》用簡潔的文字解讀易經經文。先解讀易經基本概念,確定解經邏輯,再以兩個故事統(tǒng)領六十四卦進行其體解讀,然后對易經用法作了簡略的解說,對易理作了初步探討。是本較好的易經入門書、普及書,兼具通俗淺近、邏輯嚴密、結構合理的特點,體現(xiàn)了理工科學者的特色和優(yōu)勢。
《辜鴻銘講論語》一書,是辜鴻銘認為歐美的傳教士和漢學家歪曲了儒家經典的原義,糟蹋了中國文化,并導致西方人對中國人和中國文明產生了種種偏見,因此親自對孔子和其弟子的講話進行講解。辜鴻銘在講解《論語》的過程中縱貫中西,援引歌德、卡萊爾、阿諾德、莎士比亞等西方著名作家和思想家的話來注釋某些經文,并且還將注釋中、書中出現(xiàn)的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