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學導讀》一書以新的線索框架歸納整合傳播學史和傳播學理論的基本知識,可使專業(yè)學生或非專業(yè)學生,能夠在較短時間內快速把握傳播學史和傳播學理論的主要輪廓脈絡,給有志于在傳播學方向繼續(xù)深造的同學提供一個簡潔的上升通道。本書編撰的基本思路是:將傳播學的發(fā)展背景、發(fā)展路徑、主要奠基人物、主要學派、經典書籍及基本概念、理論重新歸納融合,梳理形成人物、學派、著作、理論四大板塊:*一,人物篇。以時間為序介紹那些奠基傳播學的先驅人物,重點論述他們對傳播學的影響與貢獻;第二,學派篇。縱向梳理傳播學三大經典學派各自的發(fā)展歷程、思想來源、主要觀點和社會影響力;第三,經典導讀篇。重點介紹20部傳播學必讀書目的核心觀點并努力解決閱讀導向問題;第四,概念理論篇。以“傳播”為關鍵詞,以“傳播”的微觀到“傳播”的宏觀為線索,將傳播學的重要概念、理論重新歸類,形成對傳播學理論的全面認識。
劉儉云,男,漢族,江西萍鄉(xiāng)人。1983年畢業(yè)于西北師范大學歷史系。之后在報社、雜志社、出版社、網站等媒體機構服務約20年。2003年11月進入高校任教,現(xiàn)任西北民族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院長、碩士生導師、教授。主講《新聞評論》、《新聞作品分析》、《廣告學》、《中西方思想文化簡史》、《傳播學理論專題研究》、《出版?zhèn)鞑n}研究》等本碩主干課程。曾在《中國廣播電視學刊》、《電化教育研究》、《當代傳播》、《新聞界》、《編輯之友》、《科學經濟社會》等學術刊物發(fā)表學術論文多篇。已出版學術著作:《廣告理論與實務》(民族出版社2004年版);《財經媒體:深度報道案例》(蘭州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出版?zhèn)鞑パ芯俊罚ㄖ袊鐣茖W出版社2010年版);《西方思想文化簡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4年版)。主要研究方向為:新媒體、文化傳播研究、出版?zhèn)鞑パ芯俊?
前言(代序) ………………………………………………………… ( 1 )
第一篇 人物篇
一 查爾斯??羅伯特??達爾文 …………………………………… ( 3 )
二 卡爾??海因里希??馬克思 …………………………………… ( 5 )
三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 (11)
四 約翰??杜威 …………………………………………………… (14)
五 羅伯特??E?? 帕克 ……………………………………………… (18)
六 喬治??赫伯特??米德 ………………………………………… (20)
七 查爾斯??霍頓??庫利 ………………………………………… (22)
八 庫爾特??盧因 ………………………………………………… (25)
九 保羅??拉扎斯菲爾德 ………………………………………… (27)
十 哈羅德??德懷特??拉斯韋爾 ………………………………… (29)
十一 威爾伯??施拉姆 …………………………………………… (32)
十二 卡爾??I?? 霍夫蘭 …………………………………………… (35)
十三 雅克??艾呂爾 ……………………………………………… (37)
十四 劉易斯??芒福德 …………………………………………… (39)
十五 哈羅德??伊尼斯 …………………………………………… (43)
十六 馬歇爾??麥克盧漢 ………………………………………… (45)
十七 尼爾??波茲曼 ……………………………………………… (48)
十八 保羅??萊文森 ……………………………………………… (49)
十九 詹姆斯??W?? 凱瑞…………………………………………… (51)
二十 沃爾特??李普曼 …………………………………………… (55)
二十一 埃弗里特??M?? 羅杰斯 …………………………………… (58)
二十二 赫伯特??馬爾庫塞 ……………………………………… (60)
二十三 特奧多爾??W?? 阿多諾…………………………………… (63)
二十四 讓??鮑德里亞 …………………………………………… (66)
二十五 尤爾根??哈貝馬斯 ……………………………………… (69)
二十六 諾伯特??維納 …………………………………………… (72)
二十七 克勞德??E?? 香農 ………………………………………… (76)
第二篇 傳播學派篇
第一章 經驗學派 ………………………………………………… (83)
一 經驗學派的由來 …………………………………………… (83)
二 經驗學派的理論源流 ……………………………………… (88)
三 經驗學派的研究特點 ……………………………………… (91)
第二章 批判學派 ………………………………………………… (99)
一 批判學派的歷史緣起 ……………………………………… (100)
二 批判學派的發(fā)展脈絡 ……………………………………… (103)
三 批判學派的三個路徑 ……………………………………… (107)
四 批判學派的研究特點 ……………………………………… (115)
第三章 媒介環(huán)境學派 …………………………………………… (125)
一 為媒介環(huán)境學派正名 ……………………………………… (125)
二 媒介環(huán)境學派的歷史述略 ………………………………… (132)
三 媒介環(huán)境學派的理論框架 ………………………………… (141)
四 媒介環(huán)境學派的理論源流 ………………………………… (148)
第三篇 學科經典篇
一 李普曼——《輿論學》 ………………………………………… (159)
二 帕克——《移民報刊及其控制》 ……………………………… (161)
三 拉扎斯菲爾德——《人民的選擇》 …………………………… (162)
四 拉斯韋爾——《社會傳播的結構與功能》 …………………… (163)
五 霍金斯——《自由而負責任的傳媒》 ………………………… (164)
六 霍夫蘭——《傳播與說服》 …………………………………… (165)
七 維納——《人有人的用處——控制論和社會》 ……………… (167)
八 施拉姆——《傳播學概論》 …………………………………… (169)
九 麥克盧漢——《理解媒介——論人的延伸》 ………………… (171)
十 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多種聲音?一個世界》 …………… (174)
十一 索緒爾——《普通語言學教程》 …………………………… (176)
十二 霍爾——《編碼?解碼》 …………………………………… (179)
十三 阿多諾——《啟蒙辯證法》 ………………………………… (182)
十四 鮑德里亞——《消費社會》 ………………………………… (184)
十五 哈貝馬斯——《公共領域的結構轉型》 …………………… (187)
十六 波茲曼——媒介批評三部曲《童年的消逝》《娛樂至死》《技術壟斷》 ………………………………………………… (191)
十七 凱瑞——《作為文化的傳播》 ……………………………… (195)
十八 托夫勒——《第三次浪潮》 ………………………………… (197)
十九 席勒——《思想管理者》 …………………………………… (199)
二十 戈爾丁、默多克——《文化、傳播和政治經濟學》 ………… (201)
第四篇 概念、理論篇
第一章 傳播和傳播學 …………………………………………… (207)
一 傳播的概念 ………………………………………………… (207)
二 傳播的類型 ………………………………………………… (209)
三 傳播學 ……………………………………………………… (220)
第二章 傳播的符號、意義 ……………………………………… (223)
一 符號 ………………………………………………………… (223)
二 意義 ………………………………………………………… (229)
第三章 傳播的結構與模式 ……………………………………… (232)
一 傳播的基本過程 …………………………………………… (232)
二 傳播的線性模式 …………………………………………… (234)
三 傳播的控制論模式 ………………………………………… (237)
四 傳播的社會系統(tǒng)模式 ……………………………………… (239)
五 社會傳播的總過程理論 …………………………………… (242)
第四章 大眾傳播 ………………………………………………… (246)
一 理解大眾傳播 ……………………………………………… (246)
二 大眾傳播的產生和發(fā)展 …………………………………… (251)
三 大眾媒介的信息生產過程 ………………………………… (254)
四 大眾傳播與社會控制 ……………………………………… (261)
五 大眾傳播與現(xiàn)代社會 ……………………………………… (271)
第五章 傳播媒介 ………………………………………………… (278)
一 媒介追溯 …………………………………………………… (278)
二 傳播媒介的概念 …………………………………………… (279)
三 傳播媒介的類型 …………………………………………… (283)
四 媒介理論概述 ……………………………………………… (289)
五 作為工具和技術的媒介 …………………………………… (297)
六 作為社會組織的大眾傳播媒介 …………………………… (299)
第六章 受眾 ……………………………………………………… (303)
一 傳播過程中的受眾 ………………………………………… (303)
二 “大眾”與大眾社會理論…………………………………… (305)
三 受眾的選擇機制 …………………………………………… (308)
四 受眾對媒介的使用與滿足 ………………………………… (312)
五 受眾的類型與特征 ………………………………………… (316)
六 受眾研究的理論 …………………………………………… (321)
第七章 傳播效果 ………………………………………………… (325)
一 傳播效果的內涵與層次 …………………………………… (325)
二 傳播效果的特征與構成 …………………………………… (327)
三 傳播效果的類型與研究課題 ……………………………… (330)
四 傳播效果研究的歷史與發(fā)展 ……………………………… (332)
第八章 大眾傳播的宏觀社會效果 ……………………………… (344)
一 “議程設置功能”理論……………………………………… (344)
二 “沉默的螺旋”理論………………………………………… (348)
三 “培養(yǎng)”理論………………………………………………… (353)
四 “知識溝” …………………………………………………… (359)
The chapter of characters ………………(364)
The Chapter of Communication School (398)
參考文獻 …………………………………………………………… (421)
后記 ………………………………………………………………… (437)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