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空間教育:丸山欣也造型教室》內容基于我?guī)ьI早稻田大學建筑學科和藝術學校的學生們一起制作完成的“用手思考的基礎設計”和“使用身體的工作坊”的課題成果。
在第1幕里,進入課題之前我們首先拿上速寫本和鉛筆去戶外。通過介紹丸山的“空間探索之旅”中描繪的物、人、建筑、胡同、市場、村落、都市、風景等等進入視線的各種事物,以求分享繪畫的樂趣、意味。
第2幕是以學生作品為例,向大家介紹通過描繪身體感受到的自然,并制作模型,然后用繪畫表現并進一步抽象畫的過程,學習自然界構造的基礎設計(basicdesign)課程。
第3幕是介紹活動四肢、運用身體整體感覺、與同伴們一起搭建空間的工作坊(workshop)。一邊學習材料的性質和工具的使用方法,一邊體驗因共同感受制作的樂趣所產生的人與人之間的鏈接。因為第二幕和第三幕的目的是幫助大家提高創(chuàng)造力,所以在課題開始前特別設置了展示收集到的古今東西各種圖片資料的環(huán)節(jié)。為了便于在課程中使用歸納為15個課題。
第4幕是和教授土木設計的建筑師內藤廣先生的對話。如何推廣重視身體感覺并且能夠觸及事物本質的教育?作為建筑師可以推動社會發(fā)展嗎?希望給下一代年輕人傳達些什么?這一幕就是針對這些話題進行的討論。
附錄中介紹六面折疊骰子的制作方法。參考封面背后的完成圖,您可以嘗試制作一個像萬花筒一樣千變萬化的骰子。
就像是在愉快地享受馬戲團帳篷里動物和小丑的曲藝表演一樣,相信隨著書頁的翻動,一定會帶動視覺的發(fā)現、手的體驗、腳的理解和身體的思考。帶著以手的自然運動和使用身體進行創(chuàng)作的人群不斷擴大的期待,讓我們一起拉開帷幕吧。
本書內容基于我?guī)ьI早稻田大學建筑學科和藝術學校的學生們一起制作完成的“用手思考的基礎設計”和“使用身體的工作坊”的課題成果。
在第一幕里,進入課題之前我們首先拿上速寫本和鉛筆去戶外。通過介紹丸山的“空間探索之旅”中描繪的物、人、建筑、胡同、市場、村落、都市、風景等等進入視線的各種事物,以求分享繪畫的樂趣、意味。
第二幕是以學生作品為例,向大家介紹通過描繪身體感受到的自然,并制作模型,然后用繪畫表現并進一步抽象畫的過程,學習自然界構造的基礎設計(basicdesign)課程。
第三幕是介紹活動四肢、運用身體整體感覺、與同伴們一起搭建空間的工作坊(workshop)。一邊學習材料的性質和工具的使用方法,一邊體驗因共同感受制作的樂趣所產生的人與人之間的鏈接。因為第二幕和第三幕的目的是幫助大家提高創(chuàng)造力,所以在課題開始前特別設置了展示收集到的古今東西各種圖片資料的環(huán)節(jié)。為了便于在課程中使用歸納為15個課題。
第四幕是和教授土木設計的建筑師內藤廣先生的對話。如何推廣重視身體感覺并且能夠觸及事物本質的教育?作為建筑師可以推動社會發(fā)展嗎?希望給下一代年輕人傳達些什么?這一幕就是針對這些話題進行的討論。
附錄中介紹六面折疊骰子的制作方法。參考封面背后的完成圖,您可以嘗試制作一個像萬花筒一樣千變萬化的骰子。
就像是在愉快地享受馬戲團帳篷里動物和小丑的曲藝表演一樣,相信隨著書頁的翻動,一定會帶動視覺的發(fā)現、手的體驗、腳的理解和身體的思考。帶著以手的自然運動和使用身體進行創(chuàng)作的人群不斷擴大的期待,讓我們一起拉開帷幕吧。
第一幕 空間探索之旅
1 偶遇微小生命的驚喜
2 百人百相
3 舞動的民族服裝
4 日常飲食·非日常飲食
5 民居的內與外
6 祈禱的建筑與時間
7 集聚而居
8 俯瞰城市026-
9 香港定點觀測寫生
10 擁擠的建筑-逃亡的都市
11 都市的全景立體畫
12 旅行的包袱皮
第二幕 基礎設計
1 樹木的空間
2 樹枝的空間
3 枯葉的空間
4 石頭構成的空間
5 畫肥皂泡捕捉即將消失的空間
6 膜狀空間的表與里
7 日本傳統(tǒng)繪畫與平行透視
8 重復圖案的立體化
9 立體圖畫
10 包圍的空間
11 封閉的空間
12 開放的空間
13 細長的空間
14 整合空間
15 整理課題并制作成書
第三幕 工作坊
1 土(版筑)
2 土(抹泥)
3 竹(圓竹)
4 竹(竹片)
5 圓木
6 膠合板
7 方木
8 布
9 枝
10 紙
11 草
12 木條
13 繩
14 空氣
15 廢材
第四幕 對話:用手思考·用身體創(chuàng)作
向下一代傳遞什么?(內藤廣與丸山欣也)
附錄 啪啦啪啦通通透透多面骰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