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讀是20世紀文論的關鍵詞之一,是文學閱讀中最常見的現象。本書勾勒了后現代誤讀理論的譜系:解構的思維方式和解釋學的“合法偏見”等,描述了后現代誤讀理論的基本特征。重新審視了后現代誤讀理論的范疇語言、他者等,從語言的角度看,解構性、修辭性是誤讀生成的內在機制。從現象學的角度看,文本是一個他者,他者是理解的極限、形而上學的極限,用描述替代解釋成為方法論的重要變革。后現代誤讀理論同時產生了正負兩種效應,應認真加以反思和批判。關注后現代誤讀理論的新趨勢和新問題,以此為契機,在理論反思的基礎上,嘗試尋找一條新的研究途徑。
后現代誤讀理論是伴隨著文學理論范式的轉型出現的,20世紀60年代,文學理論出現了以作者為中心轉向以讀者為中心的范式.文學交流方式和閱讀倫理發(fā)生了變化,讀者從意義的見證者變成了創(chuàng)造者。 從倫理學的角度看,文學理論范式從“是什么”轉向“做什么”之后,還要思考“如何做”,本書提出了“本真”閱讀倫理學的構想。從自反性的角度看,后現代誤讀理論中存在還原論和視角主義等思維局限,過度強調差異的暴力解讀不利于社群意義的共享,有可能引發(fā)亞政治的危機。
李兵,男,云南嵩明人,2007年畢業(yè)于南京大學中文系,獲文學博士學位。201O一2012年在復旦大學中文系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現為汕頭大學文學院教授。在《文學評論》(叢刊)、《文藝理論研究》等刊物發(fā)表三十余篇論文,參與撰寫多部論著,參編多部教材,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項目1項,科研成果獲云南省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二等獎、三等獎。
緒論
一 誤讀現象描述
二 現代性語境中的誤讀
三 誤讀研究概述
四 對后現代誤讀理論的反思和批判
第一章 后現代語境中的誤讀及誤讀理論
第一節(jié) 誤讀:古典、現代與后現代
一 新型的文學交流觀
二 交流方式的變化
三 閱讀范式:作者、文本與讀者
四 閱讀倫理的變化:公共倫理、個體倫理和本真?zhèn)惱?/span>
第二節(jié) 自反性理論初探
一 符號的自反性
二 現代性自反性
三 審美自反性
第二章 后現代誤讀理論的譜系
第一節(jié) 德里達與后現代誤讀理論
一 德里達的邊緣意識與理論基石
二 批判與超越
三 德里達的解構思維方式
四 德里達的閱讀策略
第二節(jié) 解釋學視閾中的誤讀理論
一 對科學性與客觀性的追求
二 教化作為理解的基礎
三 審美無區(qū)分
四 前見與誤讀
五 應用:從哲學解釋學到文學解釋學
六 反方法論再檢視
七 伽達默爾的真理觀批判
第三節(jié) 誤讀與經典重構
一 經典的結構
二 從誤讀到戲仿
三 從修正主義到“刪除下書寫”
四 經典的重構:經典化與去經典化的背反
第四節(jié) 符號學中的元符號與闡釋的漩渦
一 零符號界說
二 莎士比亞時代的零符號
三 《李爾王》中零符號的能指形式及其意義
四 元語言之間的沖突:“nothing”還是“nature
第三章 后現代誤讀理論的范疇
第一節(jié) 語言
一 誤讀與語言的問題
二 互文性與文學誤讀
三 語言的烏托邦
四 文學語言的公共性
第二節(jié) 讀者
一 圖式是誤讀的無意識基礎
二 讀者誤讀的心理學機制
三 過度闡釋
四 讀者地位的變化
五 殺死讀者
六 誰是真正的誤讀者
第三節(jié) 作者
一 寫作是一種自居心理
二 意味與意圖之爭
三 解構式書寫是一種誤讀
第四節(jié) 他者
一 拉康的他者
二 《黑客帝國》的拉康式解讀
三 列維納斯的他者
四 文本:一個他者
五 他者理論視域中的自反性
第五節(jié) 對話
一 對話理論的產生
二 對話理論的發(fā)展
三 對話理論對文學閱讀的啟示
四 對巴赫金對話理論的批判性考察
第六節(jié) 意識形態(tài)
一 誤讀與權力意識形態(tài)
二 意識形態(tài)生產的法則
三 誤讀作為意識形態(tài)的征兆
第七節(jié) 描述
一 描述論轉向
二 反對解釋
三 從解釋到描述
四 對描述的再爭辯
第八節(jié) 審美經驗
一 文化作為誤讀的語境
二 審美經驗與生活經驗的互動
三 藝術慣例作為審美經驗
四 審美經驗是認同的經驗
第四章 后現代誤讀理論的價值與局限
第一節(jié) 后現代誤讀理論的正負效應
一 正面價值
二 負面效應
三 雙重標準
第二節(jié)誤讀理論的倫理與政治效應
一 倫理效應
二 政治效應
第三節(jié)文本分層理論與意義的確定
一 文本的開放性
二 文本分層與意義的層級
三 意義的開放與閉合
第五章 后現代誤讀理論的發(fā)展趨向
第一節(jié) 文化學視野中的誤讀理論
第二節(jié) 媒介文化視閾中的誤讀
一 媒介即誤讀
二 閱讀即誤讀
三 受眾即呆鳥
四 自反性理解
第三節(jié) 誤讀理論的關聯(lián)、互動及轉型
一 起源之關聯(lián)
二 接受美學與對話理論關于“對話”的含義的理解之關聯(lián)
三 兩種理論關于對話前提之關聯(lián)
四 兩種理論關于對話的原則之關聯(lián)
五 兩種理論關于主體間性之關聯(lián)
六 “隱含的讀者”與對話的不完全性之關聯(lián)
第三節(jié) 接受美學與對話理論的互動
一 后現代性與現代性的互動
二 “期待視野”與“互文性”閱讀的互動
三 讀者的主觀反應與作者意圖的互動
四 譴者坰格卉塔的穿形功能與“景終文旨”的互動
五 接受美學與對話理論的結合
六 雙重局限——文化研究的超越
七 文學理論蟛型的啟示
結語
參考文獻
致謝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