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能是中國佛教史乃至中國文化史上的一個傳奇人物因其極高的悟性被五祖弘忍破例授予衣缽,成為中國禪宗第六代祖師、《壇經(jīng)》便是記載惠能一生得法傳宗的事跡和啟導(dǎo)門徒的言教,是研究禪宗思想淵源的重要依據(jù)。由于歷代輾轉(zhuǎn)傳抄.因而版本較多,內(nèi)容詳略不同!秹(jīng)》的思想對禪宗的發(fā)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孕育超然心境 經(jīng)營紛擾人生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現(xiàn)代歷史學(xué)家錢穆在《六祖壇經(jīng)大義》一文中說:“依照佛門慣例,佛之金口說法始稱‘經(jīng)’,菩薩們的相述則稱‘論’。只有惠能《壇經(jīng)》卻稱‘經(jīng)’,此亦是佛門中一變例,而且是一大變例!
的確是這樣。依照佛教傳說,只有記述佛祖釋迦牟尼言教的著作才被稱為“經(jīng)”,而其他佛教門徒,不論古天竺的大師還是中國的禪師,他們講說佛法的著述,只能稱為“論”,而對佛經(jīng)的解釋說明,則分別稱為“疏”、“注”、“解”、“記”等,絕不可稱“經(jīng)”,以示對佛祖言教的特別尊重。而對惠能說法的言論稱之為“經(jīng)”,是其弟子對六相惠能的崇敬。其弟子“視能如佛”,故視惠能的講說為“法語”,如同佛經(jīng),特以“經(jīng)”名之!秹(jīng)》被稱為“經(jīng)”,是佛教經(jīng)典中唯一的一部,而且是由中國僧人撰述的。
此經(jīng)名之為“壇”,是取其“法壇”、“壇場”之意,經(jīng)文是惠能在佛寺說法傳禪,在壇場宣講而成。
作者惠能生于唐貞觀十年(公元636年),祖籍范陽(今北京一帶)。父親盧行掐,母親李氏。其父原為官員,因事被“遷流嶺南”,貶為新州百姓。惠能三歲喪父,家境貧苦,從少年時就靠砍柴為生。據(jù)相關(guān)資料記載,惠能出生時,有兩個僧人至其家給他命名“惠能”,其意為“惠者,以法惠施眾生;能者,能作佛事”;菽艹赡旰,參拜五相弘忍大師,得傳衣法,成為第六代祖師。三十九歲時,在廣州法性寺出家受戒,開說佛法。七十六歲圓寂于新州國恩寺。(惠能的生平在《壇經(jīng)》及其相關(guān)譯注中已詳述,此處從簡。)
惠能在曹溪寶林寺住持期間,應(yīng)韶州刺史韋璩之請,在大梵寺說法,其弟子法海對說法內(nèi)容及過程加以記錄并整理,成為《壇經(jīng)》一書。這說法部分是《壇經(jīng)》的原本,后代歷有增補,大多的禪宗門人所作。
行由品第一
般若品第二
疑問品第三
定慧品第四
坐禪品第五
懺悔品第六
機緣品第七
頓漸品第八
護法品第九
付囑品第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