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漢帝國”的證成,關鍵在于深掘當時人的感知和體認,本書即是圍繞原始道教的成立、漢魏禪代的發(fā)生與漢家秩序的崩解所展開的一次“心靈考古”。為消弭“漢家”構造中的家、國對立,讖緯以其超驗的神圣敘事“為漢制法”,由此達成融通公、私的“天下一家”構想,“漢家”遂成為天下人的信仰空間。因為解災除厄、歸命漢家的普遍強烈愿望,“致太平”不僅成為貫通漢末經學、讖緯、道教的知識基礎與共同主旨,也成為士人、隱逸、宗教群體的行動指南與價值歸宿,還是促成漢魏禪代及漢家秩序解體的思想和信仰要素。以漢帝國神圣性格為軸心,思想與歷史交互推進,漸次展開為漢家→王漢→師漢→輔漢→代漢→憶漢的演進軌跡,浮現(xiàn)出讖緯神學、原始道教與漢家德運終始的內在邏輯。
馮渝杰,2014—2024年就職于四川大學文化科技協(xié)同創(chuàng)新研發(fā)中心,歷任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2017—2018年任日本京都大學文學部外國人研究員,F(xiàn)任山東大學歷史學院教授。主要從事秦漢史、道教史等相關領域研究。
序章 發(fā)掘中國古代帝國的神圣性格
第一節(jié) 古史理解的另一種可能
第二節(jié) 從“古代”跨向“中古”的漢末
第三節(jié) 漢亡的學說史概覽
第四節(jié) “漢家”與讖緯研究的啟示及盲區(qū)
第五節(jié) 問題焦點、主要思路與方法論說明
第一章 漢家:神圣帝國的經緯架構與天命競奪
引言 “漢家”之公如何可能?
第一節(jié) “漢家”語意再檢證
第二節(jié) 讖緯對“漢家”神學內蘊的擴充與整合
第三節(jié) 圣漢統(tǒng)天:作為信仰空間的“漢家”
第四節(jié) 王莽符命篡漢與新莽理想
第五節(jié) “白水真人”復漢與“漢家”中興
結語 受命建家:宗教想象與天下一“家”
第二章 王漢:漢末經學通緯旨趣與黨禍緣起
引言 宗經尊古抑或為漢制法?
第一節(jié) 鄭玄經學世界構成中的讖緯要素
第二節(jié) 何休的災異、讖緯思想與“公羊三世說”
第三節(jié) 澄清天下:漢末游學與士林統(tǒng)一價值的結成
第四節(jié) 考會群心:君民互動與皇權合法性建構
第五節(jié) 民意操控、皇權危機與黨錮之禍
結語 天命與民意之間的漢代皇權
第三章 師漢:原始道教的官僚性特質與烏托邦追求
引言 原始道教的“官僚性”謎題
第一節(jié) 五斗米道組織形態(tài)對漢代國家構造之效法
第二節(jié) 太平道神靈世界的構筑與漢家制度
第三節(jié) 中古道教傳授儀對漢代皇帝即位禮之化用
第四節(jié) 成漢政權的漢家認同與宗教烏托邦實踐
結語 神圣“漢家”與原始道教的理想國訴求
第四章 輔漢:“致太平”思潮與黃巾初起動機考——兼論原始道教的國家宗教性格
引言 “太平”與“革命”
第一節(jié) 學說史的論爭焦點
第二節(jié) 范曄《后漢書》對黃巾之亂的認識與書寫
第三節(jié) 漢末的“太平”追求與《太平經》之救世神學
第四節(jié) 由“佐命”而“更命”:黃巾的神學變遷軌跡
第五節(jié) 佐君致太平:天子與天師的神性互補
第六節(jié) 原始道教的國家宗教性格
結語 漢魏之際的政治神學與社會運動
第五章 代漢:漢末隱逸的知識構成與政治影響——黃巾拜鄭玄事表微
引言 遠離政治中心的政治象征
第一節(jié) 朝野之間:先秦至東漢初的隱逸思想與實踐
第二節(jié) 黃巾拜鄭玄事的歷史隱義
第三節(jié) 漢末學、術交融與隱逸的知識構成
第四節(jié) 隱逸的神秘內涵與漢末崇隱之風
第五節(jié) 漢末隱逸的社會角色與政治參與
結語 儒、道交涉與學、術共融
第六章 憶漢:中古時期的神圣姓氏與歷史脈動
引言 姓氏名號背后的榮耀與悲情
第一節(jié) 漢家的光影:劉、李、張氏神化的歷史背景
第二節(jié) 神圣姓氏與中古權力角逐
第三節(jié) “道化四夷”與中古時期的蠻民改姓
第四節(jié) 佐國扶命:中古時期的“漢家”記憶
結語 漢家、道教與中古心靈秩序
終章 天訖漢祚:讖緯神學、原始道教與漢家德運終始
第一節(jié) 游俠·黨人·“妖賊”·隱逸
第二節(jié) 經學、讖緯、道教之交互推進及其歷史影響
第三節(jié) 天命史觀與漢魏禪代的神學邏輯
第四節(jié) 天崩道裂:絕對價值隕落與多重權威崛起
補論 神都長安:天子之居與漢代大眾信仰
第一節(jié) 宗廟與天命:兩漢之際長安神圣性的移易
第二節(jié) 長樂未央:“行西王母詔籌”運動的宗教訴求
第三節(jié) 生屬長安:神都記憶及其對大眾信仰之形塑
結語 “神漢”之都
參考文獻
初出一覽
索引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