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書是1944年完成的,當時對中國建筑的研究尚處于起步的階段。對古建筑的實地調(diào)查也僅僅限于l932--1937年這短短的5年時間。在這樣短的時間里,要弄清中國建筑兩千年來發(fā)展的歷史源流,梳理清楚其發(fā)展脈絡,自然只能先從主流建筑人手,這就是為什么此書內(nèi)容側(cè)重于宮殿廟宇(即重點在大木作)。而對中國建筑中極富特色的園林,豐富多彩的民居基本沒有論及。此書完成后,先生深感建筑史尚需深入的課題還很多。但當時正是抗戰(zhàn)勝利,軍興以還,各地城市摧毀已甚,失地收復之后,立即有復興焦土的艱巨工作隨之而至,所需人才當以萬計,當務之急是為國家造就建設人才,首先是建筑師。今后數(shù)十年,國家建設實有待于此輩人才之養(yǎng)成。因此他到清華大學創(chuàng)辦了建筑系,建筑史的研究只得暫緩進行。
《中國建筑史》是先生的重要遺著,因此補充的圖片也全部采用當年先生所拍攝的圖片,盡管這批圖片經(jīng)過水殘質(zhì)量已大不如前了?傊蚁胱龅膬H僅是盡我的能力去完成先生當年想做的工作。我相信先生在天之靈會微笑的。
梁思成,中國“第一個用現(xiàn)代科學方法研究中國古代建筑的學者”
《中國建筑史》,中國第一部由中國人自己編寫的公正權(quán)威的建筑歷史。
明晰中國建筑史分期:
上古——兩漢——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宋遼金——元明清——清末及民國以后.
整體把握各個歷史階段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背景,
講解各個系統(tǒng)建筑自身之優(yōu)劣,
解析他時他族建筑與我之異同。
闡明中國建筑的特征,
對每一時期的現(xiàn)存建筑實物逐一剖析:
木構(gòu)——磚石——橋梁——牌坊——宮殿——苑囿——寺廟——壇觀——陵墓——住宅
參閱古代建筑的兩部“文法課本”
解說每個建筑型制的特征及與其他時期的傳承關(guān)系。
本民族的建筑文化,研習者的歷史課題。
梁思成(1901-1972),中國建筑史學家,建筑師,城市規(guī)劃師和教育家,一生致力于保護中國古代建筑和文化遺產(chǎn)。曾任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學部委員。
總序
增補版前言
為什么研究中國建筑代序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jié) 中國建筑之特征
第二節(jié) 中國建筑史之分期
第三節(jié) 《營造法式》與清工部《工程做法則例》
第二章 上古時期
第一節(jié) 上古
第二節(jié) 春秋戰(zhàn)國
第三節(jié) 秦
第三章 兩漢
第一節(jié) 文獻上兩都建筑活動之大略
第二節(jié) 漢代實物
第三節(jié) 漢代建筑特征之分析
第四章 魏、晉、南北朝
第一節(jié) 文獻上魏、晉建筑之大略
第二節(jié) 南北朝之建筑活動
第三節(jié) 南北朝實物
第四節(jié) 南北朝建筑特征之分析
第五章 隋、唐
第一節(jié) 隋、唐都市宮苑陵墓寺觀建筑之梗概
第二節(jié) 隋、唐實物
第三節(jié) 隋、唐之建筑特征
第六章 五代、宋、遼、金
第一節(jié) 五代汴梁之建設
第二節(jié) 北宋之宮殿、苑囿、寺觀、都市
第三節(jié) 遼之都市及宮殿
第四節(jié) 金之都市宮殿佛寺
第五節(jié) 南宋之臨安
第六節(jié) 五代、宋、遼、金之實物
第七節(jié) 宋、遼、金建筑特征之分析
第七章元、明、清
第一節(jié) 元、明、清宮殿建筑大略
……
第八單元 結(jié)尾——清未及民國以后建筑
附文 油印本《中國建筑史·前言》
第二章 上古時期
第一節(jié)上古
中國建筑之原始,究起自何時,殆將永遠籠罩于史前之玄秘中!吧瞎叛ň佣疤帲笫朗ト艘字詫m室,上棟下宇,以蔽風雨”(注一)。此固為后世之推測,然其所說穴居之習,固無疑義,直至今日,河南、山西一帶居民,穴居仍極普遍。宮室與穴居可以同時并存,未必前后相替也。
殷商以前,史難置信,姑集所記。黃帝(公元前二十七世紀頃?),“邑于涿鹿之阿,遷徙往來無常處,以師兵為營衛(wèi)”,當時顯然未有固定之城郭宮室(注二)。至堯之時(公元前二十三世紀頃?),則“堂崇三尺,茅茨不翦”(注二),后世雖以此頌堯之儉德,實亦可解為當時技術(shù)之簡拙。至舜所居,則“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注二)。舜“賓于四門,四門穆穆”,初期之都市已開始形成!坝肀皩m室,致費于溝減”(注三),則因?qū)m室已漸華侈,然后可以“卑”之。
至殷代末年(公元前十二世紀頃),紂王廣作宮室,益廣囿苑,‘‘南距朝歌,北據(jù)邯鄲及沙丘,皆為離宮別館”(注四)。然周武王革命之后,已全部被毀;幼猿r“朝周,過殷墟,感宮室毀壞生禾黍”而傷之(注五)。其后約三千年,乃由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予以發(fā)掘,發(fā)現(xiàn)若干建筑遺址。其中有多數(shù)土筑殿基,上置大石卵柱礎,行列井然。柱礎之上,且有覆以銅板者。其中若干處之木柱之遺炭尚宛然存在,蓋兵亂中所焚毀也。除殿基外,尚有門屋,水溝等遺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