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人說,善良是世間美好的品質(zhì),對他人心懷善意是好事,但善良,也要有原則、有底線、有尺度、有立場,否則很有可能會使我們陷入困境之中。一個人越是善良,越是要有點鋒芒,這樣才能避免縱容他人,也能保護自己,讓善良發(fā)揮作用。本書是一本直擊人們內(nèi)心世界的心靈讀物,它告訴我們,千萬別因善良而慣縱他人,為難自己,甚至讓自己陷入危險境地
本書主要探討了傳統(tǒng)善惡報應思想的合理性、價值和影響。在學理上,從認識論、價值論、實踐論的角度分析了善惡報應思想所蘊含的道德知識與認知、道德與幸福、工具理性與價值理性、自利與利人、自律與他律等倫理學基本問題。在邏輯與歷史相統(tǒng)一中梳理儒家、道教、佛教、民間信仰中善惡報應思想的內(nèi)容、價值、特征以及區(qū)別和聯(lián)系;探討傳統(tǒng)善惡報應
本次修訂繼續(xù)秉承版的框架體系,堅持概念理論和案例教學相結合,對個別不規(guī)范的語句進行了完善,對部分法規(guī)進行了更新,添加了一些熱點案例。全書共分八章,分別是:概論、工程倫理學研究綜述、工程師的責任、工程中的利益相關者與社會責任、工程中的誠信與道德問題、工程利益相關方的博弈、工程與生態(tài)責任、工程倫理學應用。
伴侶那么糟糕,為什么有些人離不開?為什么離開了一個糟糕的伴侶,又遇到一個更糟糕的伴侶?為什么你總是一次又一次地走進同樣的死胡同?雖然你也會告誡自己下次再有類似的事,遇到類似的人,不能再這樣了,可一遇到事情,又掉入了舊有的應對方式中。一般來說,你能很好地掌控自己的日常生活。然而,你還是會經(jīng)歷一些丟失了掌控感的時刻,在類似
本書為李澤厚四部倫理學論著之合集,系統(tǒng)地闡述其倫理學新說:一是倫理(外在規(guī)范)與道德(內(nèi)在心理)作二分,并由外而內(nèi)講道德的起源;二是道德內(nèi)作意志、觀念、情感三分,調(diào)和康德與休謨,認為理性為主,輔以情感;三是道德外作傳統(tǒng)宗教性(私德)與現(xiàn)代社會性(公德)二分,主張以情本體的中國哲學來解決當代既人欲橫流又理性跋扈的問題。但
本書是亞洲快跑者、日本馬拉松紀錄保持者大迫杰的跑步思考集。從馬拉松過程中外在的輿論雜音到生理、心理上的矛盾,他講述了學會與自己對話、應對外在的紛擾,進而讓自己內(nèi)心變強大的方法。 大迫杰如是說:我跑步的時候非常重視自己一個人的時光,所以總是在跑步的時候找到答案。跑步是一件很孤獨、很辛苦的事。有時候也會為接下來的漫漫長路感
弗農(nóng)·布爾克的《西方倫理學史》詳細論述了自前蘇格拉底到二十世紀中期各個時代的西方倫理學理論的發(fā)展過程,每個時代都包括各重要學派倫理學家的思想。相較于其他倫理學史著作,本書的重要特點有兩條:一是它所介紹的倫理思想范圍極其廣泛、所包括的原始資料非常豐富;二是作者對書中介紹的各種倫理理論所持的客觀中立態(tài)度。根據(jù)
本書為我國倫理學界部以后果主義倫理為核心對象的學術著作。當代后果主義倫理是20世紀70年代以來興起的倫理學重要思潮,后果主義倫理大有取代功利主義倫理,并與德性倫理、道義倫理共同成為主要三種規(guī)范倫理的趨勢。當代后果主義的發(fā)展起源于20世紀斯馬特與威廉斯的爭論,為克服威廉斯所指出的行動功利主義的問題,出現(xiàn)了多種版本的后果主
人的問題
《伯爵家書》是英國18世紀的政治家、外交家和文學家切斯特菲爾德伯爵寫給自己在歐洲游學的兒子的家信集,共收入書信320封。在這數(shù)百封信里,伯爵與兒子談心、并對兒子在學業(yè)和為人處世方面加以指導,涉及生活經(jīng)驗、學習方法、思想道德、吃飯穿衣、待人接物以及歐洲的政治、軍事、經(jīng)濟、外交、歷史、語言、文化、社會和風俗習慣方方面面,不